真情连山海 开出幸福花——宝武“授渔”计划探访之江城行记(下)

企业   其他   2024-11-22 19:30   上海  

邂逅 · 3070 期 · 10089 篇







编者按

今年是宝武对口帮扶云南省普洱市宁洱、江城、镇沅三县二十周年。2004年以来,宝武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通过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扶志”+“扶智”等多种举措,实施“授渔”计划,打造“四个示范”,变“输血”为“造血”,汇聚生态圈合力,为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边疆民族团结稳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宝武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前夕,宝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与集团乡村振兴办共同策划,赴普洱市及三县采访,实地了解和报道宝武定点帮扶工作的新成效,彰显宝武作为国资央企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担当。



这是一个深秋的清晨,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35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阳光和煦,微风荡漾,绿意满眼,花香扑鼻。 


整董镇城子三寨的村民们有说有笑地通过宝武“连心桥”,向着村落对面的果园、茶地出发,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


曲水镇高山村土卡河村民小组,一座座宝武援建改造的傣族民居,与碧波荡漾的李仙江、两岸如黛的青山、江上待发的“猪槽船”,共同描绘出江山如画。



江城县民族小学里书声朗朗,来自傣族、哈尼族、瑶族、彝族等各民族的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耳楼的墙上,“中国宝武援建”的金字匾牌格外亮眼。


看得见风景,留得住乡愁,触得到幸福。自2004年定点帮扶江城县以来,宝武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一张蓝图绘到底,接连派出4位挂职帮扶干部和3位驻村第一书记,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48亿元,援建99个项目,惠及脱贫人口超3.8万人,帮助江城县顺利脱贫摘帽,昂首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帮扶”先“筑基”

架起“连心桥”



整董镇曼滩寨子旁,一棵有着700多年树龄的榕树遮天蔽日,遒劲的枝条相互交织、紧紧依靠,似乎在诉说着宝武与江城心手相连的故事。


绕过古榕树,拾级而下,在曼宽河和热水河的交汇处,一座长26米、宽5米的桥梁横跨河道。这座桥,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宝武连心桥”。


曼宽河和热水河在城子三寨(曼井寨组、曼贺组、曼贺井组)生产必经之路汇拢,丰水期水位居高不下,而以前却只有一座简陋的竹桥通行。“河的对岸是1500余亩橡胶林,还有大家种植的茶叶、沃柑、坚果、柚子、芒果等农副产品,我们养殖的家禽以及曼贺组雪茄烟种植基地也都在这个区域。过不了河就没法工作,就影响收入,大家都很着急,以前常常要冒险过河。”整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白继说,“桥,成为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民之所忧,我必行之。2022年,在定点帮扶干部的积极落实下,宝武投入无偿资金300万元,精心设计、选材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除了“水患”,治了“心病”。项目惠及1个乡镇1个村委会,共710户3232人,不仅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同时也有效保障了生产需求,为下一步整董镇实施乡村特色旅游田园综合体打下良好基础。


架起连心桥,铺就安全路,建起大市场。2016年以来,宝武先后投入4315.5万元用于道路、桥梁、水电改造、村民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建设的康平镇中平村和平寨小组产业生产道路建设项目,解决了原有道路雨季易塌方、冲毁问题,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援建的江城县农特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填补了江城县物流仓储市场空白,也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同时形成农特产品集群效应并将带动周边街区的商业发展……


架起的是行路的桥,铺就的是幸福的路,连起的是群众的心,筑牢的是发展的基。


“输血”到“造血”

打造“幸福村”



土卡河村民小组是我国在李仙江流域最后一个抵边村寨。大自然似乎对这里格外垂青,不仅赋予了青山绿水好生态,也赐予了鱼虾山珍好物产。


李仙江水质优良,鱼虾鲜甜肥美;两岸山林茂密,竹笋嫩滑爽口。土卡河村民们就地取材将其加工成鱼干、腌酸笋、干笋丝,虽然品质优、口味佳,却因为声名不显、交通不便,养在深闺无人识。而他们居住的傣寨同样年久失修,一些四面通风、摇摇欲坠的茅草房、杈杈房,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也成了发展特色旅游经济的阻碍。



要从“输血”变“造血”。宝武结合乡村振兴“授渔”计划,2021年投入无偿资金336万元,在县、镇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改造沿江民房傣族风貌屋面48户,同时投入100万元在村庄视野最好的地方建设傣族特色民宿,通过村级集体管理的方式让当地村民运营民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寨子里漫步,依山而建的傣族民居、墙头的双金鲤鱼图腾、上墙入心的村规民约一一映入眼帘。远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呼,吸,尽是幸福的味道。这个中越边境线上曾经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如今已经三上央视,成为“网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很多农户也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2024年春节期间,土卡河小渔村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火爆出圈。


在一户傣家两层小楼里,李凤美正在直播带货,主打产品就是当地的鱼干、腌酸笋、干笋丝。这位嫁进来的彝族媳妇经过当地妇联培训后,通过网上直播带货成了致富带头人。“现在大家收入多了,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这要感谢宝武改变了我们村的面貌。”李凤美说。


“小渔村”变成“幸福村”,而位于中老边境大山里的康平镇瑶家山寨莫作山小组的村民们同样感受到了幸福。2022年,宝武投入无偿资金162万元实施莫作山小组特色民居建设,项目涉及27户民居106人。“生产生活条件好了,特别是居住条件好了,以后发展特色旅游也更有底气了。”村民组长李忠华是一位略显腼腆的瑶族汉子,但从他不多的话语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对宝武帮扶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感激。


宝武挂职江城县副县长涂俊奇介绍说:“建设‘基础牢、产业兴、生活好、环境美、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2021年以来,我们因地制宜,创新方法,精准施策,投入资金1370.8万元,参与6个边境幸福村建设,彰显了央企担当,打响了帮扶品牌。”



“扶智”兼“扶志”

绘就“同心圆”



说起今年10月10日那次特殊的的少先队建队日活动,整董镇中心完小校长白杨记忆犹新。那天,傣族、哈尼族、瑶族、彝族的学生们在他的带领下,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随后,他又为同学们深情讲述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同学们听得认真入神,在小小的心灵中坚定了民族团结、报效祖国的信念。


整董镇中心完小前身是民国时期创办的一所海关小学,距今已有77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内部基础设施老化,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提升的教学需求。2022年,宝武投入无偿资金130万元,并协调捐赠资金300万元援建整董镇中心完小教学楼,投资33万元援建学生餐厅。宝武各子公司多次向学校捐赠基础设施以及电脑、图书、书包、体育用品等物资,极大改善了整董镇中心完小的办学环境。“在宝武的帮助下,学校的老师们在假期还有机会到上海进修,提升了能力,开阔了视野。”中心完小党支部书记秦松对宝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一个乡镇学校,整董镇中心完小的办学条件之好已经让人惊奇。而走进江城县民族小学新校区,错落有致的建筑,花红草绿的环境,先进齐全的设施,整洁明亮的教室,再加上身着民族服饰、脸上笑容绽放的孩子们,更是让人在惊叹的同时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温暖。

今年3月份,江城民族小学新校区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其中,宝武出资315万元建设耳楼,并捐赠了1800套太钢抗菌不锈钢餐具、55个不锈钢餐桌椅。


这栋耳楼是进行音乐、美术、舞蹈等特色教学的场所,最具民族特色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普洱的绝版木刻版画教学。学校的木刻版画社团吸引了20多名学生参加。“用刻刀传承文化,用刻刀表达感激,目前社团的老师和学生们正计划创作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版画庆祝宝武帮扶江城20周年。”民族小学校长李春荣介绍说。

今年7月28日至8月2日,这两所学校的4位同学度过了难忘的一周,他们参加了宝武组织的“云南普洱——中国宝武‘小小工程师’暨优秀师生走进大国重器夏令营”研学活动。7天的时间,宝武产教公司协同宝地资产、宝钢包装,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研学计划,沪滇两地的同学们互相交流、彼此帮助,在心里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文化人,绘就同心。2016年以来,宝武在教育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87.05万元,援建项目23个,为江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打牢了基础。


“太阳月亮照不到的地方会有,党的光辉照不到的地方不(没)有。”今年5月18日,江城县迎来成立70周年的日子。70年来,江城县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取,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巨大变化,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书写了崭新篇章。

走在江城的大街上,一树树火焰花开得绚烂欲燃。“我们参与,我们见证,我们自豪。在江城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手上推进的项目、眼中看到的变化让人振奋、令人难忘,宝武在这片热土深耕厚植二十载,现在已到了‘开花结果’的时节。”作为宝武挂职江城县的第4位帮扶干部,涂俊奇对于这座边境小城如今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坚信,一茬接着一茬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江城的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产业为盟,共促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宝武“授渔”计划探访之宁洱行记

捧出“金沅宝” 结下山海情——宝武“授渔”计划探访之镇沅行记




编辑:东方不胖

图片:荣健、江城县融媒体中心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中国宝武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官微。在这里,你每天都能获取关于宝武的新鲜资讯;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宝武大家庭的广度和温度;在这里,你能听到钢铁巨人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