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如何帮青春期女儿走出抑郁?

情感   2024-05-02 11:46   北京  


大家五一小长假好,今天我们来看一篇未成年抑郁主题的文章,分享人是一位帮助女儿走出抑郁的母亲。


《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接近于成人。


在许多家长的眼中,孩子总是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的,因此,青少年抑郁症往往被忽视,或者被认为是“强说愁”。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这篇文章将带大家走进一个真实的抑郁症家庭,了解青少年抑郁的真相。


来源: 青春期家长成长营(ID:fumuxue199)

者:暖爸老白



01


我(指本文作者)从来没有想过,抑郁这个词,有一天会出现在女儿身上。


女儿今年14岁,读初二,从初一下半学期开始,我逐渐察觉到她有些不对劲。


她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发脾气,可又不愿意跟我们沟通。


有时候我只是一句简单的提醒,不知怎么的,就触动到了她的逆鳞,情绪控制不住地朝我大喊大叫。


每天都在控诉: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作业量超标,根本写不完,自己困死了,都没时间睡觉,等等。



一开始,我下意识认为女儿是有了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的。


每次听她又张口抱怨,我就毫不客气地纠正她:


不吃苦哪有收获?你们现在的学习是累,但其他方面完全不用操心,很幸福了!


你看看你的同龄人,谁不是这个作息?大家都一样,怎么就你那么多怨言?


母女俩经常一言不合就大吵起来,家里的空气都充满着火药味。


那段时间,我只当女儿到了青春期,变得叛逆,虽然头疼生气,但也并没有多想。


直到有一天,老师突然在她的本子上,发现厌世的倾向。



学校老师有过处理学生抑郁的经验,对女儿的情况非常警惕,马上就通知了我。


当天,我就带女儿去医院了,结果出来,确诊女儿得了中度抑郁加焦虑,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惊慌之下,我下意识调整了对女儿的态度。


她说什么是什么,想干什么就做什么,我不再逼她做任何她不喜欢的事。


即使成绩大幅下降,我想了解下原因,但看着女儿一脸的拒绝,我也不敢再问。


本以为,自己处处顺着孩子,女儿的抑郁能逐渐好起来。


但没想到,女儿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她的脾气更差了,经常冲我发火、大吼,情绪崩溃,把自己锁在屋里不肯出来。


请假次数也变得频繁,落下的课越来越多。


我几乎都要崩溃了,不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医生也看了,药也吃了,我们每天都看着她的脸色行事,小心伺候,可为什么她还是不满意?


实在没办法,我只能去求助医生,看看他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女儿快点好起来,但医生的话却让我们措手不及!



02


医生说:


“想要真正帮助孩子,吃药只是缓解她的抑郁情绪,还需要家长调整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改变孩子当前的成长环境。


孩子不愿意向前走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先调整和孩子的沟通模式,教育方式,用自己的改变来带动孩子改变,建议你和家里人一起学习学习父母课程。”


也是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指本文作者)开始去学习有关青春期孩子教育的知识,看书、学课程。


我一直都很不懂:“我已经很小心翼翼了,对学习也没有要求了,可为什么她总说我不理解她,充满对抗和敌意?”


学习之后,我才慢慢知道: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父母出于内疚、自责、恐惧的情绪,往往态度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过去的强势,命令,变为什么都顺着孩子,希望孩子能快乐,尽快好起来。


但现实却事与愿违,父母越小心伺候,孩子越情绪化。问题反而陷入了僵局,甚至变得更糟糕。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家庭“权力地位”的错位,孩子和父母依然处于“对立”状态


过去,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和亲子互动中,父母是强势、命令、权威的一方。


孩子抑郁后,父母变得顺从讨好、加倍小心翼翼,放纵孩子的学习,不敢管教干涉。


孩子反而变成了“强势”的那个人,掌握着家里的氛围。


然而,这种“权力地位”的错位,让孩子跟父母只是互换了一下位置,但又站到了对立面。



2.父母的顺从与包容,让孩子认为自己被放弃了


当孩子发现父母突然变了,开始放纵对她的种种要求时,不管表面多么强势,他们的内心都是极度恐慌的,还夹杂着一些委屈和愤怒。


他们觉得父母是彻底放弃了自己,认为自己不会好了。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对正常的校园生活是渴望的,长期以来的灌输,也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抑郁的影响,让她在想学习时很难投入。尤其是药物治疗后,注意力变得更加分散。


而就在这时,她发现,原本站在身后不断盯着她的父母,竟然开始不管她了,“放弃”她了,甚至主动要求她不用太顾学习,健康就好。


这种急转弯的调整与忽略,让孩子感受到一种被抛弃感,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原来,女儿种种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痛苦的心理波动。


而我却一直把问题都归咎到女儿身上,认为是她“出了问题”,恨不得有一颗灵丹妙药能赶紧给她吃下,立刻“痛改前非”,蜕变成我期待的模样。


但事到如今,我该怎么做,才能不再跟孩子“对立”,帮女儿走出抑郁的泥沼呢?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些时候,这种爱摆错了地方。


对于抑郁的孩子来说,做好以下两点很有效。



03


1.即使再心疼,也不要做孩子情绪的追随者,关爱好自己,才能有力量帮助孩子


孩子抑郁焦虑时,整体的能量都非常低。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过度共情孩子的低能量,做孩子情绪的追随者。


如果,父母跟孩子的情绪一致,那么孩子很难从家里获得正能量的改善和支持。


父母应该做的,是调节、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去需求科学的帮助,让自己先有力量。


然后再去共情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爱。


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弄反。


我(指本文作者)一开始就弄反了,女儿的抑郁和痛苦让我心疼,总是控制不住地跟随她的情绪。


现在,明白了该如何解决,我开始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努力去做一个有智慧、情绪稳定的妈妈。


同时,也把学到的互动方法,随时运用到跟女儿的相处中来。


看到女儿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我会尽到家长的责任,温和但坚定地提醒她:就算在家也要正常作息,一会儿吃了饭去看看书。


出乎我意料是,女儿不仅没发脾气,反而乖巧地嗯了一声。


我想,应该是我的叮嘱,让她意识到,妈妈还想管着她,没有放弃她吧。


之后女儿的一次倾诉,也验证了这一点。


女儿告诉我,确诊抑郁后,我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我的努力和付出,她都看在眼里。


她知道,每天顺着自己情绪的妈妈有多辛苦,所以她感到很内疚也很羞愧,也很心疼我笨拙的改变。


但另一方面,我的这种态度,又让她觉得压力很大,控制不住地烦躁。


她会冲我大吼:“谁让你这样的!”“你自找的!”


而我却被吼了也不敢反驳,唯唯诺诺的样子,让她非常后悔,痛恨自己对妈妈的行为:“我怎么能这样?”,“你还有没有心?”。


她每天都在这种失控的情绪里不断煎熬着自己,无法摆脱。看在我眼里,就成了喜怒无常,情况越来越差。


现在想想,当时女儿多么需要我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啊,而我却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让孩子白白受苦。


就这样,我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再运用到跟女儿的互动中,去科学引领女儿。


女儿的情绪日渐平复,母女俩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2.调整亲子互动方式:从自怨自艾的负能量,走向探索人生未来方向的正能量


过去,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强势的,这也是她最终患上抑郁的根本原因。


从小到大,我经常跟女儿讲,自己的童年生活条件有多不好,但是通过努力奋斗,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我也希望能给她创造更好地环境和条件,期待她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的本意,是给她激励,让她明白如今的日子多么难得,希望她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


然而,这种“以己度人”的灌输,是来自外在的压力,而不是孩子内心油然而生,自主自发的内在驱动力。


时间久了,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她觉得学不好就是自己不行,对不起父母。


女儿抑郁后,我的改变和顺从,就变成了一种情感绑架。


在她看来,我的讨好,就是一种道德勒索,“逼”她尽快好起来:“你看妈妈都改变了,都这样了,你怎么还能不开心,怎么还能抑郁,你还想让妈妈怎么样?”


于是,明明相爱的母女,陷入了亲子对立的恶性循环。


现在,通过学习,我改变了过去那种不良的亲子互动模式。


我不再把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直接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我告诉女儿:成绩不是唯一考核的标准,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所在。


女儿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呢?


我告诉她,很简单,就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想想从小到大,你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什么事是你相对轻松就能做好,获得认可和夸赞的,那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二天,她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觉得自己以后应该当一个作家!


我笑着问她,为什么呀?


女儿的眼睛亮闪闪的,认真说: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看书,所以也没怎么使劲,但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说特别好。只是后来因为学习压力太大,顾不上写了。四年级时我还写过小说呢!我都快忘了。


我鼓励她:那就好好加油,别埋没了你的天赋!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可见,及时面对抑郁的孩子,父母不能被孩子的负面情绪绑架,变得不敢对孩子提要求。


科学的引导和管教,才能真正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从那之后,女儿又找回了人生的方向以及努力的动力,她也明白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好好学习,考上高中,再读大学。


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心情起伏时,女儿也很乐意跟我沟通,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不到半年,再去医院检查时,女儿的抑郁状态已经不见了。


陪女儿走出抑郁,我想跟父母们分享:


其实我们都没有错,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方式,才造成了当下各种青春期问题和亲子矛盾。


如果你的孩子,也遭遇厌学、抑郁等青春期心理困扰,千万不要因为内疚或者慌乱,选择讨好、顺从孩子,这样不仅无济于事,还会加重孩子的内心创伤。


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寻求专业帮助,先关爱好自己,帮助自己成长起来,再来真正帮助到孩子。



欢迎大家关注视频号「学长LEO」,学长会在工作之余直播分享更多学习干货,下一场直播将在5月4日07:30左右开始。朋友们现在就点击链接一键预约吧!


学长LEO
华夏灵魂,世界胸怀。耶鲁本科+哈佛MBA毕业,如今又在牛津研读人工智能。爱学习奋斗的90后总裁+大家的学长LEO,分享生活点滴和满满干货,助你精进成长。图书代表作《不如去闯》《学习高手》,原创课程全网听课人次过亿。视频号同名,不定期直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