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一所高校,1477名新生放弃入学。这所高校一年的学费加上住宿费,在4万元左右,算上生活费,大学四年加起来要20万元。这是一所民办高校,今年的招生计划是1.3万人。有人说,民办高校的入学率,不能与公办高校相比,有一部分比例放弃入学,是正常的。也有人说,民办高校学费贵、办学质量不够高,读完出来工作,可能月薪3000,甚至要送外卖、送快递,所以并没有读的必要。这其实说明了一个社会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学历的投入产出比。上学读书正在变成消费,而学历就像商品一样,需要考虑“是否划算”。与民办高校类似的,还有海外留学。我认识一个朋友,前几年卖掉房子供孩子出国留学,一年学费50多万,回国的时候,找工作,投了好些企业,几乎无人问津。很多企业说,不看重留学经历,同时问他关于国内市场的情况,也难以回答上来。这位朋友说,早知道不如在国内上个211,这钱留着慢慢花,都更划算。在很多年以前,家里有人考上大学,“砸锅卖铁”都要供上,因为那个时代,读书相当于踩上了时代红利。经济快速发展,百业待兴,大把红利和风口,遍地都是机会。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海外留学,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并且伴随企业的发展,收获个人的事业,将投入转化成收益,实现人生阶层的跨越。在如今,经济下行的压力,市场上就业机会减少,人才供大于求,学历贬值,薪水降低。当人们发现,用于读大学的钱,更像是消费,而不是为自己未来的投资。学历就是买了个商品,这个商品,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但是也越来越不值钱。让大部分人都拥有一个价值未必很高的商品,比如学历,这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教育产业化,创造巨大的收益。同时,获得这个商品的过程,可以容纳许多人的生活,解决就业的压力。为了防止很多人不需要学历这个商品,又会突出宣传极少数人拥有学历以后的人生重大改变,给人以希望与诱惑。于是人们又不敢放弃,不得不走上追求的旅程,毕竟别人有,自己也不能少。把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事情放在一块推,就会让很多人迷惑不清。但是真正人生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思考的路径是相反的:先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志向,然后再投入时间去打磨与提升,最终找到人生兴趣、市场需求的平衡点。这样能最大化发挥一个人的潜能,最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目前我们社会对人的教育,还是不能做到这一点。人格的发展不会被关心,考一个好的成绩,是唯一的衡量指标。但是真实的社会竞争,是要结合优势、才能以及红利才能脱颖而出的。世界足够大,能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但如果我们都选择与其他人一样,那就会挤得难以立足了。
本周日晚8点,我会开一场直播,聊聊个人快速成长的攻略、心法与技巧。欢迎预约。直播间有课程特惠福利价。
S成长会2025启动报名,
目前早鸟特惠价,11月涨价!
欢迎大家加入,与我一起逆势增长,穿越周期。
《逆势增长,穿越周期——S成长会2025报名启动》。
欢迎大家置顶星标“持续力”,这样你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