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奇葩中藏乾坤

文化   文化   2024-12-05 18:59   北京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诗歌精选

冬日剪影六记(新乡/苗宏周)

散文精选

漫步大海(盐城/陈汝芝)

我的头等大事(杭州/周云)

萌娃纪事(乌鲁木齐/金丰利)

奇葩中藏乾坤(上海/王国平)

小说精选

倒插门(茂名/王崇宁)

来自2040年的报告(成都/李义定)


奇葩中藏乾坤


上海/王国平



广东潮汕、闽南“漳厦泉”是我心中向往已久的“远方与诗”。

入冬,同为沿海城市,同一闽南语系的广东汕头、潮洲、揭阳,福建的漳州、厦门、泉洲依然阳光灿烂,暖融如春,大榕树蓊郁青翠,盘根错节,树冠硕大,浓荫蔽日。三角梅鲜艳夺目,花团锦簇,长蔓交织,生机勃勃,令人赏心悦目。

这里还有众多名胜古迹与厚重文化底蕴,值得你寻古探幽,细细品味。这里旖旎的海滨风光,沙滩、海浪、涛声足以让你震撼、怡情、陶醉。

漫游十日,我身心得以放松,深深的觉得是一场历史人文之约,一场绝美的视觉盛宴,一场味蕾的狂欢。本想写点游记,但深知自已笔力不济,恐鄙言累句轻渎名人名胜及美妙景观,只有借此机会说说颠覆常规认知的几个“奇葩趣闻”,略述一下“心灵一得”,旨在引玉。

立竿不见影

在碧波万顷,如诗似画的“中国式马尔代夫”南澳岛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自然之门”塑像矗立在青澳湾海边,吸引天南地北的人纷至沓来观看、拍照留念。自然之门,也就是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

远远望去,那座巍峨的标志塔像一扇通往天文学奥秘的大门,与蓝天白云、大海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走近一看,标志塔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它以汉字“门”为造型,巧妙地将天文、地理、文化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设计师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的日期作为尺寸数字融入其中。

球体半径3.21米,对应着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6月22日;从底座到球体的高度为12.22米,则对应冬至12月22日。这些精确的数字让人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夏至正午,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日影会穿过标志塔上方圆球的圆管中心,投射到地台中央,形成“立竿不见影”的天文奇观。

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出自汉.魏伯阳的《参同契》,意思是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

自然之门横空出世,充分说明大千世界有许多人们尚不知晓、不理解的东西,必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能被常规思维禁锢,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就比如探月工程,过去只能停留在神话传说中,可如今见到“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轻歌曼舞已不是梦。

独木能成林

自古以来,独木不成林已成人们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但大榕树就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完完全全地实现了独木成林的目标

这是因为榕树的树枝上会生长出许多气根,这些气根从树枝上垂下来,接触到地面后会扎入土壤中,逐渐发育成新的枝条,形成庞大的树冠。这种生长方式使得榕树能够迅速扩展,最终形成一片由单一树木支撑的森林。

据史载我国从东汉开始就种植榕树,距今已有1700多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榕树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榕树具有浓密的枝叶和广阔的树冠,象征着长寿、繁荣和包容。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榕树被认为能够辟邪避凶、招财纳福,因此常被种植在庭院、寺庙或重要场所。粤闽沿海六城市随处可见榕树,有的城市还将榕树作为市树,呵护有加。

榕树自古便是诗人笔下的美景。唐柳宗元《永洲八记》中描绘榕树:“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榕树参天,势拔五岳掩赤城。”宋代杨万里在《记梦》中描绘榕树:“榕树无声草芊芊,乡关何处一凄然。”

的确,大榕树伫立街头,岁月的痕迹刻在树皮上,见证了城市变迁,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与情怀。

漫游漳州,云水谣景区那13棵近700年的巨大古榕树更是一道亮丽风景线。榕树与飞流的溪水、汀步桥形成的白色水幕及古朴神密的土楼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有的紧贴溪边,有的树干贴地而生,有的斜出如飞龙破雾。

静立在溪边的“夫妻榕”虽相距30多米,但枝叶几乎相连,似乎在诉说着恩爱的故事。我们夫妻俩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站在树下,虽不言语也能感受到暖流穿心。

厦门大嶝岛上有一棵大榕树“树形似立凤,树干如滾龙”,侧枝左右伸展似凤凰展翅,神态优美、自然、活泼,全身还披满气根,与树干浑然一体。气根落地又与树干交织在一起,蔚然成林,从而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令人惊叹不已。

大嶝岛与台湾大金门岛最近距离只有1800米,两岸本是一家。“独木成林”前有一块刻着红字的“许愿树”石碑,我们也许了个两岸早日统一之愿。我想,世事难料,都说独木不成林,但大榕树就超出了人的固有思维,不仅成林,而成了茂林美林,如此,“一家人合欢”有何难乎?

小公园非林园

我们从上海飞抵汕头后,第一站就奔“小公园景点”而去。可到达小公园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百年开埠纪念碑,以及一片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海鲜特色小吃摊位众多,基本摆满步行街中间路面,各种店招五颜六色,用词绘画颇为夸张,与日本大阪街面有几分相似之处。

这里找不到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公园景致。小公园非公园,让人好生纳闷。

小公园中心位置有一高大亭子,名曰:中山纪念亭。此亭有中国古亭之风范,亦有西洋建筑元素。让我不由想到鼓浪屿上一些“戴斗笠,系领带,穿洋装”的建筑群。

据说倡导人是华侨领袖陈家庚先生,他意思是中华国威居上,压住洋人一头,这一创意令人仰佩。小公园街道以纪念亭为中心,呈放射状布局,用我妻子直观而朴实话说“如米字形展开”。的确,这种没置比起中规中矩的十字街更便于聚集人气,增加了街头广场“四通八达”的繁盛与乐趣。

小公园虽非公园,但在人们心中已是购物、美餐的乐园,是人们晚间散步、休闲、会友的精神佳园。这里已开埠百年,是国内同期开埠的城市保存得最完好,最繁荣兴旺之地。漫步在小公园青石板路上既有穿越遥远感,又有现实的享受。

洛阳桥不在洛阳

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包括河北的赵洲桥,北京的卢沟桥,广东潮洲的广济桥,福建泉洲的洛阳桥。此次泉洲之行,我就是为洛阳桥慕名而来,想一睹千年古桥的“芳容”,了却游遍四大名桥之愿。

洛阳曾为13朝古都,有过辉煌的历史,而那时的泉洲虽不算荒蛮之地,但与京城还是有云壤之别的。这里的桥怎么叫洛阳桥呢?来到古桥边,我看碑刻文字,蹭听导游讲解,方知桥名的来历。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洛阳江上,江边有一个古渡口叫做“万安渡”(亦名“洛阳渡”),因此得名“万安桥”。后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中原人迁徙到泉州,他们中很多人来自河南洛阳,为了怀念故乡,将此地也称为“洛阳”,桥也因此被称为“洛阳桥”。由此可见,洛阳桥还是与洛阳有密切关系的,寄托了人们浓浓的故乡情感。

名不副实无需细究。自古以来,洛阳桥地位无可取代,她不仅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还在文化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桥头高大塑像是北宋泉洲太守蔡襄,他呕心沥血建桥的故事流传千古,深爱人民爱戴。

洛阳桥为现存最古老的跨海石桥,有“海内第一桥”之美誉,202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

此次粤闽沿海行中所见奇异现象,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哲理。愿这些“奇葩”与山海同在,艳丽永远。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栏目主编:王兆嘉
责任编辑:骆佳玲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王国平

王国平,籍贯江苏盐城,现居上海,曾在部队与政府机关从事多年新闻宣传工作,在各级报刊、电台、网站发表近千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及调研文章,並多次获奖。

好书推荐|骆圣宏新作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人民作家
全球华人原创文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