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ELATIONS CHINA
RC2024 TALK
Romain Juilha
Simone Pheulpin
杭间
翁纪军
Florence Guillier Bernard
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论坛
2024年9月20日—9月23日之间,博览会共组织了12场主题论坛,邀请来自法国、阿布扎比、日本、厄瓜多尔、格鲁吉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外方嘉宾,以及32位中方嘉宾参与其中。这些来自各国政府、行业协会、艺术院校、知名品牌的嘉宾们围绕行业发展、品牌跨界、国际收藏、艺术教育、未来制造、材料创新等主题展开对话。
2
创作与市场:
面向国际收藏的当代手工艺
Creation and Market: Contemporary Craftsmanship for International Collection
年逾八十的法国著名艺术家Simone Pheulpin第一次来到中国,与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大漆艺术家翁纪军、巴黎之家画廊主理人Florence Guillier Bernard围绕画廊和艺术家创作的关系展开。Simone Pheulpin在国际范围的成功,得益于她优秀的创作能力,但也与巴黎之家画廊对她的推广不无相关,她是一位得益于成熟艺术市场的艺术家。而在中国,艺术家、画廊、艺术拍卖会以及博物馆之间清晰结构的建立,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Simone,作为RC的主视觉艺术家之一,我们非常高兴能在本次论坛中见到您。这是您第一次来中国吗?之前有在中国参加过展览吗?
Simone Pheulpin
RC2024主视觉艺术家
A: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参展。我很高兴带来了我的作品,它们是用未经漂白的棉布,通过大量褶皱和针脚制作的。我一直喜欢探索自然的形态,这些作品是我对自然和纺织工艺的一种表达。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巴黎之家是法国第一家专注于手工艺领域的画廊,从15年前就开始了。Florence是该画廊主理人,她以巴黎为基地,专注于法国当代手工艺收藏。
Florence,我们已经知道Simone Pheulpin从80年代末开始渐渐出名,那你第一次遇到她是什么时候呢?
Florence Guillier Bernard
巴黎之家画廊主理人
A: 事实上,在画廊开业之初,我就已有幸结识了Simone。16年前,她参加了我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场收藏展。从那以后,我们一起合作了约60场展览活动。说到Simone是如何开始的获得知名度的问题,我想应该是她在巴黎、比利时、伦敦、纽约、日内瓦等地举办的众多展览,让她走进大众视野,也让博物馆等机构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到这位优秀的艺术家。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那么翁先生,同样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您还记得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获得国际认可的呢?
翁纪军
大漆艺术家
A: 在回复您的问题之前,我想表达一下我对Simone女士的崇敬之情。当我第一次看到Simone的作品,并了解到它来自于一位年长的女性艺术家时,我非常震惊,因为她的作品充满了活力!传统工艺美术更多的是从审美、从装饰、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但Simone的作品却充满当代艺术的视觉语言。通过认真了解她的创作,我有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做艺术一定要用心,要付诸真诚与真情,要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感悟。Simone有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和布料在一起赢的总是布料”。这是她对物性的理解,对材料的认知,对布的尊重,这些感知和观念都深深印刻在她创作的过程里和作品中。
其次,我还想特别强调我们的创作要持之以恒。认准了以后一定要付出时间坚持做下去,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年轻艺术家来说,这是需要学习的。
最后还有一点思考,就是艺术一定要进入市场,要具备金融属性。画廊的介入对于艺术家的作品取得国际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同艺术家、策展人等一道,共同推出一个循环不息的展览机制,这样才能有今天繁荣的艺术市场景象。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非常同意您的观点,专门依靠艺术家本人是难以真正触及更广泛的市场的。
就着这个问题我们问问杭间先生。您觉得针对全球性的收藏市场,中国的手工艺艺术家表现如何呢?
杭间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A: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认为Simone女士的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路径,对中国的手工艺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其实,对于中国的手工艺艺术家来说,我们是有自己的收藏市场的。但我们的收藏市场主要局限在国内,最多触及日本、韩国。对于国内藏家而言,针对于手工艺的收藏可能主要是出于对于作品中传统文化与民族情感的认同。但当中国的手工艺艺术家纳入国际收藏体系时,它的文化交流价值就要远远大于民族情感了。手工艺的国际收藏循环体系对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启迪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都有着重要意义。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相关问题我们也问一下Florence女士,您的画廊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上有制定相关战略吗?
Florence Guillier Bernard
巴黎之家画廊主理人
A: 我不会说我们一开始就制订了所谓的“战略”。因为每当我们有新的想法时,我们当然都会希望将艺术家的作品引入法国以及国际市场,但我们在实际工作目标上,主要是努力处理好所有行政、物流以及关系接洽方面的具体工作,由此确保艺术家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心无旁骛的创作,这是我们与艺术家之间合作最重要的点。
包括与Simone的合作,我们也是首先支持其专心创作,然后才开始通过一些展览帮助其作品的推广。先从法国开始,一年后再向欧洲其它地方发展,比如在伦敦、布鲁塞尔和日内瓦我们都举办了收藏品展览。画廊开业7年后,我们在巴黎专门为Simone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个展,这场展览也是她真正获得国际知名度的开始。之后,她所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项,比如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的大奖和评委会特别提名等,都进一步提升了她的知名度。
总的来说,我们的事业是从一家小画廊开始的,从巴黎出发再一步一步走出去。通过参加一些国际性展览,比如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伦敦艺术博览会等,慢慢积累自己的知名度,从而吸引到越来越多来自加拿大、美国等国外藏家的关注。这是我们的建立自己业务的路径,可能不像那些大集团那样会布局一些大的战略,比如“十年计划”等。
我们工作的重心主要还是确保艺术家对我们规划的内容感到满意,对于这些规划,我们也都会与艺术家一起谈论。包括对于Simone的工作规划,当出现一个提案时,我们就会坐在一起讨论。比如有藏家或机构前来拜访咨询,我们都会提前询问Simone是否愿意见面,以此确保她对我们的工作安排感到舒适和满意。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您非常关心您的艺术家,事实上我认为这也是画廊与艺术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翁先生,我知道您的画作也有被法国、中国的画廊代理,请问您能谈一下与画廊合作的想法吗?
翁纪军
大漆艺术家
A: 我的画作在法国由杜梦堂画廊(DUMONTEIL)代理,这个画廊成立于 1982 年,历史比较悠久,很多人也应该认识。
前面已经说过,艺术作品应该具有金融属性,而画廊恰恰就走在市场的第一线,最有权力为此发声。画廊与艺术家之间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一种和合共生的“联姻”关系,我跟杜梦堂之间的合作到现在为止已有近十年,我的体会是画廊作为一个专业机构,它的职能是可以提供平台,帮助艺术家将他的作品推向世界。比如Simone的作品,画廊将之推到艺博会、美术馆,让世界了解她和她的创作,吸引专业藏家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得以更加平稳的、没有牵绊地潜心自己的创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对于艺术家来说,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我们的作品应该跟当下社会发生关系,无论创作手法是传统还是当代,无论创作类型是手作工艺、装饰设计还是纯艺术,都应该考虑当下的社会需求;二是艺术家的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要长期坚持,不能变来变去。画廊在发现艺术家的时候也会对此着重关照,即考察艺术家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是否能够持之以恒,是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杭间先生,您在清华大学任教,那么高校有没有什么项目和举措,用以将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推向世界呢?
杭间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A: 中国的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将学术追求作为最崇高、最主要的目标,对于艺术的研究一般也认为应该跟商业保持距离。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认识到艺术,尤其是手工艺,它必须真正介入到我们的生活空间中,进入社会的传播体系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政府的推动,或是基于热爱与理想主义的精神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商业性渠道,才能真正让更多人了解它、喜欢它、拥有它。所以,现在中国的高校,像是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都在探讨商业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问题。
我还想谈一下画廊制度的问题。画廊制度来源于西方。在国外的艺术市场中,画廊与艺术家、艺术拍卖会以及博物馆一道,共同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结构关系用以支持艺术作品的健康流通,画廊在其中有自己明确的价值定位。
然而,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没有建立起这样成熟的结构关系,特别是画廊运作比较复杂。100年前的民国时期,中国的上海就已有了画廊制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画廊制度进行了重建,主要从欧美、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这些地方的画廊学习经验。但是,中国本土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稳定的画廊运营准则,艺术家跟画廊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也始终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直到今天,在中国的艺术流通中,画廊所起的作用依旧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艺术家是分层的,绝大多数所谓成功的艺术家基本都在体制内,由国家支付薪水,作品也由国家的美术馆进行收藏。只有少数优秀的“在野”艺术家,是真正通过画廊进行作品流通,并由此获得商业回报的。
专门从手工艺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进入市场流通的手工艺作品,更多还是那些面向大众的文创设计产品;而国际上通过画廊进入艺术市场流通的,实际上是艺术家创作、由艺术家命名或签名的、单件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从这点来看,中国的画廊运作也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翁先生,您的作品是否在中国或国外有被收藏呢?你能谈一下对工艺美术作品收藏价值的理解吗?
翁纪军
大漆艺术家
A:
先说一下,我非常认同杭间老师前面说的,中国的手工艺创作者身份比较复杂,一种类型以艺术家的身份创作工艺美术作品,一种则是进行产业性的礼品开发。
谈到艺术收藏,更多还是针对第一类手工艺艺术家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我个人也有一些作品被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比如上海城市博物馆收藏了我的一个立体漆作品、一个法国的个人收藏家也收了我的一件大漆山水作品。
那么,藏家为什么要收藏这些有工艺样式的手工艺作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艺术呢?工艺美术品有哪些特殊的收藏价值呢?
首先,工艺美术作品具有体温。工艺美术是一种手作艺术,艺术家和手工艺作品之间是一个零距离的操作关系。现在有些当代艺术创作可能在尝试使用AI等高科技生成技术,但也有更多人在强调艺术应该回归本源,珍视人与作品之间发生关系的痕迹。简单来说就是作品要有温度,艺术家的体温要能反馈到作品的呈现上,这正是它的收藏价值之一。
其次,艺术家自身要有一定的造诣和修养。除了具备传统经典的审美样式和技艺样式的知识和技能之外,他还应该具备敏锐感知当下社会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现象的感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再将之反馈到作品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再次,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时间,包括艺术家的感知经验和审美经验,也是需要通过时间来积累的。艺术家在作品上留下时间的痕迹,这也是收藏家决定收藏的依据。
最后,工艺美术作品是贴近生活的。一把椅子也好、一个茶碗也好、一张床也好,它跟我们的生活是零距离的、是落地的、是亲民的,这也是它独特的收藏价值之所在。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杭间先生,您刚才谈到了中国特殊的收藏体系。那么,中国的公共博物馆会收藏国外的工艺美术作品吗?
杭间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A: 中国的公共博物馆在最近20年得到了飞速发展。2012年,我从北京的清华大学到了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以后, 参与筹建了两个博物馆。
其中一个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它创建的起因就是我们从德国购进了一套完整的、19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现代设计收藏,其中包豪斯的作品就有380多件。后来我们还在不断增加它的收藏,包括补充进80几件威廉·莫里斯的作品。应该说欧美的现代设计,包括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后的作品,我们都有收藏。
另一个我参与创建的是民艺博物馆。这里的“民艺”指的民间艺术的概念,从名称来看也知道它也是非常关注传统手工艺的。我们正在筹备做的一个日本的手工艺展览,以及第三届中国与东亚现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里面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蒙古的现当代手工艺术。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还基本上停留在学术交流的层面,没有进入商业体系。因此,虽然中国的公共博物馆系统已经非常重视中国以及国际的当代手工艺术收藏,我依然想在此呼吁:一定要重视建立一个良好的、以画廊为核心的商业机制,以此推动中国手工艺艺术的流通与国际推广。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那么,翁先生是怎么看的呢?
翁纪军
大漆艺术家
A: 中国目前的手工艺收藏在学术和商业上是分割的。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和相对充足的资金保障,高校在学术层面上的相关学术交流、学术收藏在最近几年发展较快。但如何把学术层面的收藏活动与社会经济层面的运作相结合,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做法。
正如杭间老师所说的,中国的手工艺收藏更多依赖体制内的官方机构,包括高校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国外的收藏机构背景更加多元,既有公共博物馆、也有很多私人艺术机构,比如泰特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在中国,私人美术馆刚刚起步,比如上海龙美术馆,这些私营机构也开始展开一些收藏工作,但是通过它们进入收藏体统的艺术家仍然只是一小部分。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和健全民间机构的收藏体系,可以多向欧美国家学习相关经验。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我们很高兴看到国外的当代工艺品进入中国的公共收藏。我相信,对于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的工匠和艺术家来说,如果他们的作品能进入公共收藏,那将对他们意义重大。
杭间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A: 像Simone、翁纪军老师等手工艺术家,他们采用的技术语言在全世界一般是通用的,包括纤维、木、金属、漆艺等各领域。与此同时,他们还是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各自独特的观念表达,跟传统手工艺术有本质的不同。
今天,当代手工艺术通过收藏、展览、博览会等在全世界流通,其实是一种以共同技术语言的表征为前提的文化交流。无论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被西方的博物馆所收藏,还是西方的当代手工艺艺术家被中国的公共机构所拥有,这个过程中文化交流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收藏”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Florence,你能分享一下Simone的作品是如何在公共收藏中获得认可的吗?
Florence Guillier Bernard
巴黎之家画廊主理人
A: 我想分享两件事。
一件事是,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in London)不仅收藏了Simone的一件作品,还给她下了一件创作特定作品的订单。由于这是订单,Simone在创作之前就知道它将被展出,并成为公共收藏的一部分。我能感受到,在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Simone非常自由,正如她所说“这就像做梦一样”。
第二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来自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合作。一天,芝加哥艺术学院致电画廊说,他们非常喜欢某件作品,问我们是否愿意寄给他们,它会成为博物馆科学会议的一部分。于是,我们找到Simone问她是否愿意冒这个险。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如果答应他们,我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只是要准备一个完美的档案,以确保在科学会议上,人们能够理解Simone的创作动机与理念。最后我们寄出了那件道德主题的、体量相当大的艺术品,然后开始等待。那段时间Simone总是很焦虑,她每周都会问我们是否有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消息。过了几个月,我们终于接到了一个电话,他们确认说“你们的作品已经成为我们公共收藏的一部分,很高兴它能留在芝加哥”。Simone知道后几乎要哭了。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Q: 您是说她的作品是先被英国机构收藏,然后才被法国收藏吗?
Florence Guillier Bernard
巴黎之家画廊主理人
A: 先是英国、然后美国,之后才是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一共收藏了Simone的三件作品。
Romain Juilha
RC2024国际策展人
很有趣,法国的艺术机构在收购政策方面,有时会有一种“跟风”的心态,即先看看邻居怎么做,然后自己再跟着做。但幸运的是,现在Simone的作品已经进入到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中。
我们今天谈论到了艺术家、谈到了画廊、谈到了大学,需要记住的是艺术家和画廊之间的关联是首要的。此外,公共或私人组织的支持对于帮助艺术家进入市场非常重要。艺术家要想进入市场,仅凭自己是无法做到的。在进入画廊之前,他们还有很多个第一步要走。
观众提问
Q: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Florence。我经营着一家公司,专注于中国工艺品的国际交流项目。我想知道什么样的中国工艺品会受到国际市场、公共博物馆或收藏家的青睐?
Florence Guillier Bernard
巴黎之家画廊主理人
A: 我想说,现在的当代中国工艺品越来越受西方公众、西方收藏家以及博物馆的青睐。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中国工艺品最受欢迎,无论陶瓷、纺织,还是一些用竹子或木头创作的工艺品等都能非常吸引人。对于西方社会来说,当代中国艺术家使用瓷器或纺织品等古老材料所展现出的创造力,是他们真正欣赏的。
论坛话题
TALK NO.1 |
Craft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手工艺行业管理与发展 |
TALK NO.2 |
Creation and Market: Contemporary Craftsmanship for International Collection 创作与市场:面向国际收藏的当代手工艺 |
TALK NO.3 |
Crossov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Brands and Arts 品牌与艺术的跨界 |
TALK NO.4 |
Arts in the Flame 火焰中的艺术 |
TALK NO.5 |
Beyond Boundaries: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Craftsmanship in Product Design 超越界限:探索文化与工艺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
TALK NO.6 |
Life as Connoisseurs·Envisaging the Orient 居藏·以观东方 |
TALK NO.7 |
Art Education in Crafts Field -- How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当代手工艺中的艺术教育——如何培养匠心? |
TALK NO.8 |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nd Future Manufacturing 传统手工艺与未来制造 |
TALK NO.9 |
Application of Crafts in Modern Design 现代设计中的手工艺应用 |
TALK NO.10 |
MOM’S HANDWORK- Craft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妈妈制造—— 手工艺产业标准化管理与创新 |
TALK NO.11 |
Moder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Handicraft 现代文创:工业化与手工艺的关系 |
TALK NO.12 |
Material Innovation and Contemporary Craftsmanship 材料创新与当代手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