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即将坐上白宫的总统位,他的耳朵帮了大忙,可这也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

文摘   2024-11-06 23:02   云南  





  文:水木君


今天,根据美媒预测,特朗普将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

当特朗普坐在白宫总统位上,他是否会记得那天?

那天,特朗普被连开五枪,在美国一夜封神。

紧接着,一张预定普利策奖的特朗普照,也封了神。

戴着墨镜,低头蓄势而发的特工,正中心挥拳怒吼的总统候选人,风中飒飒的美国星条旗,构成了一个稳定又充满动势的三角。

特朗普脸颊一旁,一条长长的血痕,右耳,血流不止。

国旗,鲜血,枪击,挥拳,怒吼,一种“美国民众熟悉的语言”,故事情节拉到溢出……

如今看来,这是特朗普天选的总统竞选照,价值远超千万。

网友看了,纷纷留言:燃,真燃。




01

耳朵不再倾听

化身故事的一部分


枪击案后,当特朗普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他的耳朵缠着绷带,大块白色的绷带遮住了右耳。

特朗普继续挥舞着标志性的拳头,现场欢呼一片。

耳朵,这个柔软、脆弱,本身用来倾听的感官,变成了“画面”的一部分,变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成为了特朗普赢得民心的利器。

甚至耳朵被拿来调侃特朗普的心声,

“你可以击碎我的心脏,但请别击伤我的耳朵,因为我还要聆听人民的声音”。

特朗普再次当选,是因为他会聆听么?

特朗普,被称为历史上最适应镜头的美国总统。

甚至为自己量身定做了综艺《飞黄腾达》,就是为了宣传自己。

尼尔·波兹曼写的有一本书《娱乐至死》。

书里讽刺了美国总统的“电视选举”形式。

有一个事实是,在互联网的洪流中,娱乐成为了至高要义,我们的耳朵,不再专注地倾听,我们更愿意吸收,精心雕琢的标题,浅显易懂的内容,辅以契合我们口味的算法,必须最大限度地博取我们的眼球。

特朗普精于此道。

曾经的大选,并不是这样。

1858年,前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和斯蒂芬·道格拉斯,展开了长达7场的辩论,整整7个小时。

那时,群众的耳朵还很有耐心,用来倾听,而不是作为图片的一部分,故事的一部分。

当我们的耳朵不再扮演倾听的功能,那么它的命运会何去何从呢?



02

“耳朵”被屈辱以待


当耳朵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就失去了倾听的能力,再也无法听到他人的心声,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

耳朵的命运也许不再重要,甚至会被当作未充分表达的暴力,被屈辱对待。

对于很多人来说,

文森特·梵高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疯狂”的艺术家。

精神失常、憎恶世俗、迷恋失足女,这一切,让他愈发富有天才般的传奇色彩。

其中,割掉耳朵最为大众津津乐道,也成为了梵高命运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罗马的无名小镇阿尔勒市,是梵高可以得以安放灵魂的地方。在这里,他用画笔,平静地记录下穷人、失足女、无家可归的平凡人的模样。

割去耳朵之后,相爱相杀的挚友保罗·高更很快离开了他,阿尔勒区民联名写了请愿书,把梵高送进了精神病院。

不久,梵高更是直接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结束了年仅37岁的艺术生命。

在加州档案馆里,有一张小小的纸片,来自医院,记录着当时梵高耳朵的真实情况,几乎是一整只左耳被硬生生割下,脸颊边缘只有一小块耳垂残留。

一个人内心是多么的苦闷到无法排解,内心是如何地混乱,是怎样阻塞到无法被倾听,才会对自己下如此狠手?

英国作家贝尔纳黛特·墨菲深入田野调查,历时七年,完成《梵高的耳朵》一书,将其中的细节完善清晰,

被赠送梵高耳朵的那位女士叫Rachel,后来证实并不是传说中的妓女,而是一个患有狂犬病,身上留有无法祛除伤疤的女仆。

梵高可能是在一种“信仰的驱使下”,希望把自己身上最好的一部分送给Rachel,以弥补她的残缺。

可Rachel女仆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倾听到,接到“这份厚礼”那刹那,直接吓得大声尖叫!

同样的案例还有,著名拳王迈克·泰森在和霍利菲尔德的拳击激战中,咬掉了对方的耳朵。

耳朵不再拥有倾听自我和他人的能力,而是被用来被暴力对待,用一种几乎残忍的方式,成为一个诉说内心深处情绪的物件。



03

倾听才是好的沟通


凡是看过特朗普电视竞选的观众,都清楚这位快八十岁的总统,还是一位斗士,他的思维和语言中充满了暴力,

面对难民,他惯有的方式,是用最雷霆万钧的手段,摧毁他们,而非从人们的需求出发。

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哈维(O.J.Harvey)专门研究了语言和暴力的关系。

相较于那些将人分为好和坏、认为坏人应当受到惩罚的文化,在那些关注人的需要的文化中,暴力事件也会少很多。

特朗普的耳朵帮助了他,用一种画面的方式,而非倾听的功能.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写道:

“将注意力给予受苦之人(倾听),是极其稀缺的能力,也是困难的事情。这近乎奇迹。可以说这就是奇迹。几乎所有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人,实际上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倾听的本质是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解译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它的核心是带着同理心“临在”,全然地与他人的体验同在。

正如老祖宗庄子所说,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倾听,需要用你的全身心作为整体的存在去感受对方,不限于你的耳朵和头脑。

倾听前,需要全然放空感官,不带任何的评价与偏见。如此,便能直接感知在你面前的人、事、物。

显然,特朗普的耳朵没有扮演这个职能。而是作为暴力的一种衍生。

当今的世界,不需要暴力,而是需要沟通与和平。枪声一响,没有赢家。



写在最后


在这个被互联网裹挟的信息碎片化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娱乐至死的旋涡中,接受视频,图片带给我们的感官冲击,失去了深度思考,专注倾听的能力,从而充满戾气。

耳朵,这个古老的感官丧失,让人和人更容易充满隔阂和障碍。

也许,我们应该试着保护脆弱的“耳朵”,学会一种倾听的方式。

就像中国佛家说的,

“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


文末福利

一、往期10万+文章供参考(16篇,更新至13篇)
写文100+,精选38篇,水木10万+爆款文章、上稿文章、写作干货、成长收获、书评文章大汇总(更新中)

二、送给用读书写作破局的同频人


三、如有需要,扫码学习




—       E N D   





排版:水木

文案:水木

校对:水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Linthan,笔名:水木;以梦为马.

公号10万+作者;

多家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喜欢在阅读和文字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成长.

喜欢分享,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触动的人和故事.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感恩遇见,让我们破牢而出!






水木君讲好故事
✍🏻:写作自由表达者 I 专注于犀利观点输出 🙋‍♂️:中年宝爸也需要被看见|更需要发声I体验人生百态 🌴:shuimunihao(欢迎同频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