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引发《清明上河图》探秘,到底哪个国家的馆藏才是真迹,这个胖胖老人弯腰蹲下,呵呵一笑

文摘   2025-01-01 19:13   云南  

点击蓝字

水木

关注我们

《人物:单霁翔》

  水木君 

古装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火了。

这部围绕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展开的悬疑大戏,观众看了直呼过瘾: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竟活了过来!”

在这股「清明上河图」热中,一个尖锐的问题被抛了出来,

“「清明上河图」的真迹究竟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博物馆?”

是的,「清明上河图」远远不止一幅。

据说,全世界以“清明上河图”为题的作品达41件,日本有18件,台北有13件,纽约有6件,伦敦有4件,芝加哥、洛杉矶、布拉格及北京等地各3件,其他去向不明4件,共计41件。

经过一番考据,毫无疑问,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无可争议地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真笔。

「清明上河图」为绢本设色画。娟,蚕丝制成,质地细密、光滑,极其脆弱。它历经九百多年岁月淘沙,经过了战乱,颠沛,迁移……种种天灾人祸,如今安然地躺在故宫博物院中,不动如山!

除了幸运加持,少不了一代又一代故宫博物院院长们的默默付出。

说起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一定是全中国最神圣又神秘的职业之一。

第六任院长单霁(ji)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竟是「弯腰蹲下」?

他就是凭借这个姿态,自豪地宣布,

我们成功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图:单霁翔于故宫接待特朗普夫妇

01

「在故宫撸猫?」


故宫,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600年历史,典藏5000年中华文化,占地72万平方米。
在《故宫建筑之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试图在文字里,将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材料不再是砖石、楠木、琉璃瓦,而是文字。……在重建里,我动用了无数次的寻觅、追思和想象,因此这重述不只是借助文字完成的,还要借助情感、生命与血肉。”

无论是砖石建制,还是文字重塑,你都无法否认,当今的故宫,壮美!
蜿蜒的内金水河里,倒映着天高云阔,琳琅的文物国宝,在莹莹灯光下,散发着穿越历史厚重的光。
如今冬季,初雪下过,故宫的丹宸碧瓦与莹莹白雪相接,朱墙廊壁和石阶玉阑银星闪灼。
于时间的,无涯的浩宇空间中,故宫似长卷缓缓打开,记录着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
冬日,故宫一角。
一个微胖老人熟练蹲下,他伸出皱纹满布的手,轻抚一只小橘猫的腰身。
是谁可以随意穿梭于故宫未开放的区域?为何这只瘦弱的橘猫非但没有惊恐地离去,反而扭转过头,朝着老人的方向凑近?
暖阳下的橘猫,微微昂这头,双眼轻闭,一脸陶醉,尽情享受着来自厚实手掌的熟悉爱抚。
这温馨一幕,被不远处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捕捉,定格,成像,化作永恒。
60岁的单霁翔,双鬓泛白,有些发胖,按理说,「蹲下」抚猫这个动作,对如此身型,并不友好,甚至会显得费力。
可单霁翔做出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他弯腰、蹲下,双脚一前一后,稳稳支撑着厚实的身躯,如同一个三角形,稳定又充满动势感。
2012年,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
这个曾经德高望重的北京城建领导,最熟悉的动作,不再是动辄千万公顷的新城规划,不再是栋栋高楼破土而出,而浓缩为一个简单的动作,
「蹲下」
一次又一次的「蹲下」。

02

「北京领导在故宫捡垃圾?」


一个冬日早晨,单霁翔从故宫斑驳的树影下走来。
在大多数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睡眼惺忪时,单霁翔已领着团队做了上百次的「蹲下」。
一次次蹲下,让单霁翔“颇有斩获”。
他左右两只手,各“斩获”一个烂掉的塑料桶。
两个桶不轻,桶身四周粘着黑漆漆的污渍,桶底直接长出一层厚厚的白色霉菌。
单霁翔轻松提着,不费力,不嫌脏,步态轻盈,脸上挂着淡淡的笑。
接管故宫以来,单霁翔喜欢在故宫里来回行走,从神武门走到午门,往往要「弯腰」「蹲下」十几次,几十次。
故宫地上总会残留一些垃圾:矿泉水瓶、冰棍杆、餐市纸、废票根。
无论是开放区域还是未开放区域,除了典藏五千年文化,故宫也积攒了厚厚的「历史污垢」。
数不清的杂草在无名的角落疯长,连年的枯枝败叶极易引发火灾隐患。裸露在外的旧厂房物料在空气中散发霉味,更不必说,各种老化市政管线,在故宫的地下、空中、墙脚,肆蹿、探头,张牙舞爪,极煞风景。
而在故宫上千个房间内部,则有数不清的生锈的建筑构件,满地铺开的黑厚浮土。还有上百个房间中,无法归类的珍贵文物堆积如山,在暗无天日中,落灰,枯萎,凋零。
单霁翔带领团队,用双手拨开厚厚灰尘,「蹲在」故宫的角角落落。
散发铜臭味铜门钉被小心拆卸、清理、包装、存储。
古人用的被子,褥子,毯子,毡子等绣织物经过了熏蒸、除菌、馆藏。
珍贵的文物被一件件清点,入册,典藏,修复,再陈列展出,重见天日。
这些工作都不需要太高深的专业知识,需要的是不怕脏,不累,不辞辛劳地一次又一次地「蹲下」。
在一次下蹲中,单霁翔发现,故宫的地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井盖。
这些井盖高高低低,有的向上凸起,有的向下凹陷。来往的游客必须时刻留心脚下。残障人士,推着婴儿车的家长,一不小心,就被被井盖绊倒,崴伤到脚。
单霁翔决定把故宫所有的井盖做平。
把井盖做平,很简单一件事,单霁翔花费了2年半时间。
无论是井盖平整,照明改善,甚至除去杂草,这些简单的事情,放在故宫72万平方米,7200个100平的宏大空间中,就成了不简单的事情。
单霁翔带领团队用上千万次「蹲下」,换来了1750个井盖的平整!
慢慢地,蹲下这个动作变得很熟很熟!
故宫借助「这一个向下蹲」的动作,开始「腾飞」,开放面积从曾经的30%不到,扩展到85%。


03

「故宫举办运动会还发泡面?」


「蹲下」意味着下沉,接近,就像曾经代表着皇室特权的故宫,落地,下沉,“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2015年,适值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清明上河图》得以展出,引发了极大反响。
此次展览的主展场被特意放置在了外朝西路的武英殿。
曾经,游客参观故宫博物院,游线单一,目不斜视向前走,方向永远是一条直线,
“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往前走去看皇帝躺在哪,再看看皇帝在什么地方大婚,穿过御花园,就走出了故宫博物院。”
太多的人参观完故宫博物院,都不知道或者没有机会,参观两侧的展品展览。
《清明上河图》展览改变了这种情况。
参观《清明上河图》展,不再只是机械地向前走走,而是需要调转方向,去赛跑。
很多人进入故宫博物院后,不往前面走,而是往西边跑,人越跑越多,速度也越跑越快,以至于诞生了一个热梗,「故宫跑」。
这改变了故宫展览的单调模式,可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一位老先生站在武英殿书画馆门前,对单霁翔说,
“故宫博物院怎么举办展览像开运动会一样,大家还要跑?我已经七十岁了,一大早就来排队,排在最前面买到票,结果开馆后人们都跑了起来,由于跑在后面,就没有能第一批进去参观。”
老人的话启发了单霁翔,单霁翔开始研究,如何在故宫博物院办好「运动会」。
他命人连夜赶制了20个牌子,1000个胸牌,第二天7点不到,把牌子立在广场上,先来的人排1组,2组,接着3组……
人们按照顺序,排起队,像是运动会的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是入场式。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依次入场,老人,孩子跟着走向展厅,就不用跑了。
全世界的博物馆,举办展览有「运动会入场式」,只有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凭借着这种新奇的展览方式,共吸引了17万观众,每天排队多达几千人,平均排队时长6个小时,没有出现混乱。
有一晚,8点钟了,单霁翔去看望观众,发现队伍排得还老长。
单霁翔问:
“大伙儿们,累不累啊?”
“累也要坚持!就是故宫博物院没有饮用水售卖,口渴。”
单霁翔赶紧通知厨房烧水,沏了2500杯茶水,请观众免费饮用。
到了夜里12点,单霁翔又去看望观众,
“怎么样?喝到水了吧?”
“水倒是喝了,可肚子开始叽里咕噜,有点饿了!”
单霁翔领着团队,又赶紧拿出800桶方便面,发放泡面,请大伙儿吃。
吃完泡面,大家继续安心地等待「清明上河图」。
在全世界举办博物馆展览,免费发放方便面,只此一家,
故宫博物院。

写在最后


大学时,美术老师有次讲话让人印象深刻。
“去卢浮宫参观,看着外国的小孩,拿着一个画笔,一本画册,就能「蹲在」《蒙娜丽莎微笑》的真迹前,临摹学习,而中国孩子普遍没有这个机会,博物馆离中国的孩子太过「远」。”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在一次次「下蹲」过程中,正在改变这种「远」。
单霁翔带领团队用一次次「蹲下」,一个个活动,让故宫展览开放的面积变大,再变大。越来越多大人、小朋友,能够对着国宝珍品「蹲下」,拿出画笔稿纸。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穿越600年沧桑,展览5000年文化,开放72万平米空间,用它的毫无保留,迎来送往每一个普通老百姓。
单霁翔骄傲地说,
“我们成功地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豪言壮语间,离不开一位老人,离不开一个简单的动作,「蹲下」。
2025年,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设立目标flag时,也学会用一次次简单的「蹲下」。
用踏实却坚持的动作,去接近美好的人生!

文末福利

一、往期10万+文章供参考(16篇,更新至16篇)

写文100篇+,精选40篇+,水木君10万+爆款文章、上稿文章、写作干货、成长收获、书评文章大汇总(更新中)


二、送给用读书写作破局的同频人

水木君讲好故事
✍🏻:写作自由表达者 I 专注于犀利观点输出 🙋‍♂️:中年宝爸也需要被看见|更需要发声I体验人生百态 🌴:shuimunihao(欢迎同频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