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扒火车去上学,却因一句玩笑话父亲被日军杀死,63岁雄霸亚洲,67岁沦为阶下囚,84岁引爆网络,一辈子没离开云南哀牢山

文摘   2025-01-04 07:04   云南  

点击蓝字

水木

关注我们

《人物:褚时健》

  水木君 

15岁丧父,21岁痛失手足,30岁下放山区农场,途中险些数次丧命。

67岁沦为阶下囚,至亲女儿在狱中自杀;73岁患得带状疱疹、糖尿病,数次在牢狱中昏倒。

褚时健的一生,吃了太多的苦。

当他双鬓斑白,以耄耋高龄回顾过往,语态却出奇地平静,眼神格外地笃定,

「其实想起来,应该要感谢那段经历。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今天」。

这得益于,褚时健每每都能苦尽甘来。

这份传奇的人生履历,引得十年间,不少成功企业家或独自前往,或成群结队,深入哀牢群山,赶来拜访这位企业家中的企业家—褚时健。

2014年,万科主席王石亲临褚时健果园,强烈建议,褚老应有一本严肃真实的传记,给广大读者一些人生经验。

85岁褚时健听到「经验」一词,略有所思,

「老头子我的确有足够长的人生经历,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足够多的人生经验」

「经历」「经验」一字之差,褚时健是在告诉我们,

很多人之所以受苦,在于只有吃苦的「经历」,没转化成苦尽甘来的「经验」。



01

「胡闹少年」


1927年12月24日,褚时健生于云南一个叫「矣则」的偏远农村,小时候,褚时健出奇得淘,甚至有些淘得有些胡闹。
「矣则」在当地音译为“小小的”,在行政级别上,也是最低的。可在那个动荡的二战期间,小小的矣则村却变得重要起来。
因为有一条铁路从村后半山轰鸣穿过,
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通车的国际铁路-滇越铁路。
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日本敌机一架架从村庄上空飞过,试图摧毁这条物资运输命脉。
小小的褚时健站在农地里,抬头能清晰地看见日本飞机机身下那块红红的“膏药”(日本国旗)。
紧跟后面,还有美国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的双机身飞机。
不知所畏的褚时健与小伙伴们,热闹地冲着天空大喊,
“铁公鸡,下个蛋嘛,下个蛋嘛”。
无论是天上的飞机,半山的铁路,还是村前奔腾的南盘江,全部都是褚时健的玩场。
9岁大时,褚时健上小学了,学校在禄丰火车站附近,距家有2.5公里。
这个路程对当时很多孩子来说,不是太远,可褚时健才不会老老实实地步行上学、放学。
夏季时,褚时健会直接跳进南盘江,头顶着书包,用带子拴在脑袋上,顺着江流飘着回家。
南盘江水面宽阔,水势奔腾,夏季常常涨潮,一个浪头翻滚过来,就能把小船掀翻,有时船只还会与江面漂浮的木头相撞,更不必说9岁的孩子,一不小心,就命丧黄泉。
每每凫水回家,母亲总横褚时健一眼:
“又是水里回来的?!也不怕水淹到你!”
回家走「南盘江捷径」,返校时,褚时健则学会了免费乘坐火车,对,扒火车。
他一把抓住火车车杆,一个纵跃上了车。
一旦失手,小小的血肉之躯,就会被卷到铁轨之下,烟草大王,中国橙王的故事就会提前杀青。
小时候的褚时健虽然聪明,但看起来也有些莽撞,甚至胡闹。

02

「一夜长大」


在褚时健15岁时,意外终究发生了。
出门做生意的父亲,在一次日本战机的轰炸中,受下重伤,卧床一年不到,便去世了。
那个在飞机下面喊着「大铁机,下个蛋」的褚时健,一夜之间长大了。
他来不及沉浸在父亲的逝去中,因为母亲一人分身乏术,要负责6口人的口粮,长子褚时健必须出份力。
褚时健便接管了家里的烤酒坊。
一个半人高的大灶台,120个用于发酵的酒缸,700斤玉米包谷,一个15岁黑瘦的少年。
多年后,已是中国橙王的褚时健回忆起,还格外恍惚,
「烤酒是很不容易的,泡苞谷、再蒸苞谷、放酒曲发酵、蒸馏、接酒…一个15岁的娃娃是如何办到的?」
当时的褚时健是真的苦。
先是要把700斤重的包谷扛起来,分别倒进大锅里,泡好。接着要放进大灶台上的甑子(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蒸具)上蒸。
蒸苞谷这个过程,要从白天一直弄到晚上,连续蒸上十几个小时。
期间,锅里必须有水,灶里必须有柴。一旦水烧干,火烧尽,苞谷要么煳了,要么不熟,非但酿不出酒,还容易把贵重的甑子(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蒸具)给弄坏。
以往,蒸包谷时,家里会特地请一个人来,母亲也要参与,彻夜轮番守着。
如今,只剩下褚时健一人。
一开始,褚时健打算彻夜不睡,可效果不好,既睡不好觉,蒸出来的包谷也不好。
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他留意观察到,隔壁的大人们蒸包谷,一锅水从添进甑子到烧干,大约要两个多小时。
两个小时,必须再次加水,添柴。
于是褚时健拾掇好一切后,就靠着墙浅睡一会儿,灶上稍有动静,他立即就醒过来。
如此三番几次,褚时健形成了自己的习惯:
只要甑子上蒸着苞谷,每每睡到两小时,一定会醒过来。
一开始母亲还是会担心,毕竟,对一个15岁的男孩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半夜起来,悄悄走近酒坊看看,
夜色下,灶上的甑子徐徐冒着白烟,灶台下火苗烧得旺旺的,儿子来来回回,有模有样地添水加柴,竟做得比以前的工人还从容。
母亲没说什么,直接走回了屋。
凭借着对蒸包谷的摸索掌控,褚时健再也没有烤糊过,只是会偶尔闻到隔壁飘过来的糊味,褚时健会拍着大腿感叹,
“哎呀他们又睡迷糊了,苞谷又蒸煳了,浪费了好可惜!”

03

「将经历变成经验」


蒸完包谷后,就开始发酵酿酒了。
三伯家的烤酒师傅告诉褚时健大致步骤,就嘱咐了句,「记得关门」。
 “为啥要关门?” 褚时健问。
“怕冷风”。
师傅说的不清不楚,褚时健一琢磨,明白了,
“不就是温度问题么?诶呦,还不说。”
褚时健开始亲自去验证,他发现靠近灶台高温的地方,出酒率就高,远离的地方,出酒率就低。
于是,他特意把灶台烧剩的柴火,放进铁箱里,放在远离灶台的地方,让屋子里的温度一下子升起来。
果然,出酒率足足多了15%。
教他酿酒的师傅每每看到褚时健酿出的酒又多又好,纳闷极了,
村里的人开师傅玩笑:
“你还蒸煳过苞谷呢,人家石柱(褚时健小名)煳过没有?”
从那以后,褚时健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
经历不经过总结,凝练成规律,就无法变成经验。一味地蒙着头,力气也花了,时间也浪费了,还见不到任何成效。
随着烤酒次数越来越多,褚时健的烤酒技术远远超过了三伯家的烤酒师傅。可褚时健没有因此志得意满,看不起师傅,反而和师傅一直相处得很好。
学会处理好关系才有长久的生意,是褚时健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经验。
酒酿好了,褚时健准备统统抬到禄丰火车站集市,去售卖。禄丰火车站是个大站,人来人往,离家近,酒好卖,也能卖上好价钱。
母亲却拦住了褚时健,让他到离家远,14公里外的小站台。
原来,三伯家常年在禄丰火车站附近卖酒,为了防止两家斗气,闹得不愉快,母亲舍近求远。
关系处好了,烤酒、卖酒就顺利起来。
从母亲的自找苦吃的举动中,褚时健明白了,做生意要让大家都获得好处,这样才能长久。
褚时健一直念着三伯家烤酒师傅的好。到年老的时候,每次从玉溪回老家华宁,偶尔碰到已年迈的师傅,还会给他几千元钱。
褚时健也不说为什么给,师傅也不问,只是默默收下。

写在最后


15岁痛失至亲,那种茫然与震动感,褚时健回忆起来,至今难忘。
对当时一个15岁少年来说,这原本是一个无法挽回的苦痛经历,可褚时健却从做事儿中得到了救赎。
烤好酒,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成就感,淡化了至亲父亲去世的凄惶和在乡村生活的苦楚回忆。
因为这次经历,给褚时健心中种下一个经验:
做事、把事做好,就会快乐,就会有成就感。
这个经验后来被无数次使用,也让他从一个农村青年一步步迈向了亚洲烟王,中国橙王传奇经历!

文末福利

一、往期10万+文章供参考(16篇,更新至16篇)

写文100篇+,精选40篇+,水木君10万+爆款文章、上稿文章、写作干货、成长收获、书评文章大汇总(更新中)


二、送给用读书写作破局的同频人

水木君讲好故事
✍🏻:写作自由表达者 I 专注于犀利观点输出 🙋‍♂️:中年宝爸也需要被看见|更需要发声I体验人生百态 🌴:shuimunihao(欢迎同频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