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试锋芒,课堂蕴芬芳。”职初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肩负着学校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为进一步提升“双新”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促进职初教师快速成长,我校于2024年11月15日下午围绕“基于新课标的研读与实践”这一主题,开展了职初教师汇报课教学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
职初教师施雨晨老师执教的是九年级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施老师先通过一组文物的展示来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施老师逐步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赞美圆明园”和“谴责侵略者”两大独立的板块,通过“语言”和“逻辑”两个角度来探究雨果的回信。学生从本文的语言特色中了解到雨果的伟大情操,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堂课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既向别人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课后,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顾春老师对这节课给予点评。他指出,施老师这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学生谈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在妙语连珠的讨论中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写作背景。课堂中,施老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人物的主要观点,再通过小组活动分析信中雨果对英法联军行为的批判性语言和对圆明园的赞誉,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立场。最后,施老师又基于“雨果是否爱国”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辨式思考。整节课,施老师将大单元设计的理念巧妙地融入课堂之中,通过情境化教学和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构建了学习的桥梁,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职初教师徐贝加老师执教了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一课,这堂课以丰富的学生活动落实了对学生史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徐老师关注到本课与旧教材中内容相比,更加突出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用,因此徐老师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顾秦汉时期应对匈奴策略的变化,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动机与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需求紧密关联,并结合表格引导学生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动机与效果,深入分析了其中原因。同时,通过学生演绎情景剧的方式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境,学生得以直观地感受到张骞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精神,发挥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课后,历史备课组组长孟诗韵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徐贝加老师无论是教学目标制定、重难点把握还是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都紧扣本课的内容主旨,逻辑清晰。教学过程中,徐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推进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演绎历史情景剧的方式,学生瞬间融入了历史场景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运用动机与效果的概念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而对于教学难点,徐老师通过温故旧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动机与效果一致与不一致的原因。本节汇报课的成功展示充分体现了历史教研组的凝心聚力以及徐老师对待教学的精益求精。
教为引,研为路,思为桥,践为证。本次活动为职初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相互学习的平台。“教”无止境,“研”绵不绝,“新”光熠熠,未来可期。相信我校青年教师们定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续砥砺奋进、赓续前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风貌绽放“宝实”教师最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