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主要指美国及其盟友)要实现半导体芯片的完全自给自足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一难题不仅反映了技术与经济层面的复杂性,也透露出了地缘政治格局下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艰难过程。
英特尔人事变动与战略转型
2024 年,随着格尔辛格先生突然宣布辞职,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领头羊之一的英特尔开始了寻找新 CEO 的过程。格尔辛格在 2021 年回归时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能够带领英特尔重振辉煌的关键人物。
他承诺将通过扩大本土制造能力、投资先进制程技术和提供第三方代工服务来夺回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然而,三年后英特尔却陷入了财务和运营的双重危机,董事会最终决定给予格尔辛格两个选择:退休或被解雇。
面对这样的局面,格尔辛格选择了前者,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即一家公司能够单独掌控对国家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关键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
英特尔的战略重要性
而在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半导体产业,目前生产的微型芯片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中。早在 1950 年代后期,美国就以市场价 30 倍的价格向位于加利福尼亚的仙童半导体购买导弹计算机用的晶体管。后来,该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创立了英特尔。
半导体一直是军事的生命线,从高超音速导弹到 AI 支持的防御系统。然而,最先进的半导体主要由中国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制造,包括为美国 F-35 战斗机提供的芯片。
情况更加复杂的是,像英伟达、超威(AMD)和高通这样的主要美国半导体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严重依赖于台积电和三星进行芯片制造。当然,美国已敦促台积电和三星分别在亚利桑那州和德克萨斯州建立工厂。但是,在将芯片制造带回国内的美国战略中,作为最后一家完全整合的美国半导体制造商,没有哪家公司比英特尔更居中心地位。
历史的重量
英特尔的集成模式多年来确立了其在硅谷王者的地位,但它错过了移动革命的重要机会。公司继续专注于昂贵且耗电的 PC 和服务器 CPU,而忽视了轻量级、节能型的智能手机处理器。英特尔既没有推出自己的芯片,也没有遵循行业建议模仿台积电模型为其他公司制造。
因此,英特尔本应有充足的资金早期投入到下一代芯片制造技术的研究中。但英特尔并未感到这种必要性,其 CPU 制造业务依赖传统的深紫外光刻(DUV)技术。多年来,英特尔无法摆脱旧技术带来的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的诱惑。即使技术势头减弱,华尔街仍然钟情于现金机器,许多投资者支持这一策略。
与此同时,台积电建立了强大的知识产权(IP)库,让客户更容易设计和订购芯片。他们还学会了远程合作,无需美国芯片设计师通过 Zoom 与通话就能在台积电的虚拟 e-foundry 上全天候磨练最新的技术要求。
由于大量生产移动设备所需的芯片,台积电能够在 2010 年代中期比任何竞争对手更快地投资于极紫外光刻(EUV),这是今天最强大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这进一步提高了台积电的效率,并确立了三星和英特尔最终也不得不遵循的新芯片制造标准。
英特尔代工业务的失败
格尔辛格深刻认识到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失败所带来的多米诺效应。2021 年,他成立了独立部门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IFS),提供类似于台积电风格的第三方制造服务,因此进行了额外生产能力的投资。不幸的是,英特尔的企业文化阻碍了这一策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董事陈立武(Lip-Bu Tan)在 8 月份辞职。他曾是美国芯片软件公司铿腾电子科技(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前 CEO,仅两年前才加入以协助格尔辛格的战略实施。
尽管他在 2023 年 10 月接任了制造部门的负责人,但不久后便因对公司落后的劳动力、合同制造的方法以及规避风险的官僚文化不满而辞职。他的离职造成了董事会在半导体专业知识上的巨大空白。英特尔股价在 2024 年下跌了 59%,公司在努力启动 IFS 的同时削减了 100 亿美元的成本,并裁减了 15% 的员工。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危机。“在美国设计,在美国制造”的宝贵理念正在淡化。尽管台积电和三星正在美国创造制造能力,但他们仍将在自己的国家制造大部分产品。更重要的是,台积电拥有无与伦比的芯片制造专业知识,并在台湾保持稳固的基础。台湾在这个行业中保持着重要的优势,包括智力资本、熟练劳动力和数十年的生产知识。
此外,美籍华人黄仁勋,作为主导 AI 芯片市场的英伟达 CEO,没有理由切断与台积电的关系。无论美国政治领导人对外供应链采取多么强硬的态度,经济现实依然存在。例如,特斯拉依赖于英伟达的芯片,而这些芯片又依赖于台积电的制造。
因此,全球性质的芯片制造业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怀旧情绪。美国或许可以说服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开设更多设施,但绝对主权已经丧失。随着格尔辛格的离职,英特尔最后一位坚定的支持者也离开了公司,这一严峻的事实变得更加清晰。
其它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