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不缺吃喝,怎么还贫血?如何用中医之法补血?(小儿|贫血)

健康   健康   2024-10-30 08:30   北京  


现在不比从前,给孩子供应的食物那么丰富,可贫血的孩子依然很多。


1


贫血可以算是儿科常见四大疾病之一,儿童年龄越小,贫血的发病率越高,5岁以下的发病率高达47.4%。由于大多数患儿在患病初期仅表现为轻度贫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多半是体检或是贫血程度较重时才被发现。 

 

什么是贫血呢?贫血是一个西医病名,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


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会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0.5-5岁:血红蛋白含量<110g/L,血细胞比容<0.33;

5-11岁:血红蛋白含量<115g/L,血细胞比容<0.34;

12-14岁:血红蛋白含量<120g/L,血细胞比容<0.36。

 

值得注意的是,海拔每升高1000m,血红蛋白含量会上升4% ,如果低于此值即为贫血。

 

另外,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贫血,所以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较大,对于贫血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在新生儿期血红蛋白含量<145g/L,1-4个月时<90g/L,4-6个月时<100g/L,即为贫血。

 

2


导致小儿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其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是一个主要病因,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常见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此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感染性及炎症、慢性肾病、铅中毒、癌症都会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内在异常、免疫因素、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也会使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溶血性贫血。

 

有寄生虫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类风湿病及慢性肾病等可导致贫血;


服用对于造血系统有影响的药物,例如氯霉素、磺胺等,也可以导致贫血。

 

急性和慢性失血也引起贫血。

 

这些原因里,由于体内缺少铁元素造成的贫血最为常见,也叫做“缺铁性贫血”。

 

对贫血,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因,选择有效药物给予治疗,如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还有手术治疗,如对一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造血干细胞移植,

 

另外也强调食疗,改善饮食质量和搭配等,以保证孩子摄入了全面并且充足的营养物质,尤其要多吃一些含有丰富铁元素、叶酸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并纠正挑食、偏食、暴饮暴食这些不良习惯。

 

但是,直接补充化学制剂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吗?我们之前在《孩子皮肤上长白斑,是在提示着……》 这篇文章中讲过,从中医来看,凡是非自然的、经过化学方法提取出来的营养素,都带着一种集聚的偏性,不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现在的孩子饮食已经足够丰富了,在营养供应上绝对是不缺的,但为什么还会缺铁?

3

 

中医里没有贫血这个病,从贫血的表现来看,此病属于中医的“血虚”“虚劳”范畴,与气血虚弱相关。一说到气血虚弱,可能很多人就会想怎么补气养血,但是引起气血虚弱的原因很多,并不是简单的补气养血就可以的。

 

我们先看看,从中医角度来说,血是怎样生成的。

 

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人摄取食物后,由脾胃吸收了饮食的精微,经过气化作用,变成营气和津液。

 

营气经脾的转输,上输心肺,在肺吐故纳新之后,复注人心脉,与脉中的其他成分一起化赤而为血。


津液渗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并维持和调节血液的浓度。

 

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一个物质基础。脾得心火宣降之助,将营气转化为精,贮于肾中,也就是后天水谷之精气。肾中本有的先天之精,加上后天水谷之精气,在命火的蒸腾下,转化为髓,髓得下焦火热,转换为精液,精液再经命火的宣蒸转化为血。这也是“精血同源”的原因,和西医里的骨髓造血的理论是相通的。

 

肝藏血,但肝也参与血液的生成。《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讲:“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张氏医通·诸血门》中写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肾中精气汇集于肝,在肝中滋生成血液的新成分。

 

由此可见,血液是以水谷精微和精髓为主要物质基础,在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而生成的。如果这几个脏腑出了问题,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都会影响血的生成。

4

 

对于小儿贫血,中医里总结了四种常见的类型:

 

1、脾胃虚弱

表现:面色萎黄或苍黄,唇甲色淡,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肌肉松弛,大便不调,舌质淡, 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2、心脾两虚

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色淡,发黄稀疏,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夜寐不安,气短懒言,注意力涣散,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脉细弱,指纹淡红。

 

3、肝肾阴虚

面色苍白,毛发枯黄,爪甲色白易脆,耳鸣目涩,盗汗,面色颧红,腰膝酸软,发育迟缓,口舌干燥,肌肤不泽,甚或皮肤瘀斑,吐血衄血,烦躁失眠,四肢震颤,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3、脾肾阳虚

面色咣白,唇甲苍白,发黄稀少,精神萎靡,畏寒肢冷,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消瘦或浮肿,发育迟缓,舌质淡,苔白,舌体胖嫩,脉沉细无力,指纹淡。


5


那么如何调理呢?

 

1、脾胃虚弱引起的贫血需要健脾养胃

 

可经常在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三阴交上按揉、艾灸。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八珍粉

 

日常可多吃山药、莲子肉、芡实、黄豆、卷心菜、全麦、小米、大米、玉米、苹果

 

 

2、心脾两虚引起的贫血需要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可以经常在膻中、厥阴俞、脾俞按揉、艾灸,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人参桂圆枸杞红枣茶

人参、桂圆、枸杞、红枣各1克

热水冲泡,代茶饮用。

 

平时多吃山药、莲子肉、红枣、红小豆、黄豆、卷心菜、全麦、小米、大米、玉米、桂圆

 

 

3、由肝肾阴虚引起的贫血需要滋养肝肾

 

可经常做开三门,推箕门,按揉血海、三阴交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才汤


人参9克,天冬6克,干地黄15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1000毫升水,煎煮至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日常多吃山药、莲子肉、百合、桑葚、覆盆子、黑豆、紫米、黑木耳、乌梅

 

 

4、由脾肾阳虚引起的贫血需要温养脾肾

 

平时可多艾灸命门、肾俞、神阙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按揉董氏特效穴里的止涎,火腑海,四花,下三皇。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参芪茶

黄芪、红枣、党参各1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日常多吃山药、芡实、核桃仁、香椿、韭菜、黑豆、肉桂

 


6


无论哪种类型,在调理期间建议忌口甜食、水果、精米精面、肉、蛋、奶及奶制品、海鲜、生冷、发物等。


有人可能会疑惑,本来就缺乏营养,怎么还能不吃肉蛋奶这些高营养的食物呢?其实小儿本身就有脾胃常不足的特性,消化不了那么多的营养物质,因此中医历来不提倡早早给孩子就吃上有营养却不好消化的肉、蛋等食物,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已经吃上了,有的还吃得很多,而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还拼命去喂,甚至想把孩子的胃撑大了,希望以后能吃得更多,结果孩子小小的脾胃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没有越挫越勇,反而变得虚弱了,工作效率差了。因此现在供应孩子的食物尽管丰富、量大,但孩子依旧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

 

忌口,其实是给脾胃一个修整期,让它们缓一缓,当然,在这期间,我们还要积极调理。只有各个脏腑的功能恢复了,尤其是脾胃的功能强大了,孩子就算在粗茶淡饭中,也能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不敢相信,我们之前在群里做过这样的小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忌口不缺营养,吃素改善贫血——22位妈妈真情分享

宝妈经验汇|宝宝贫血怎么办

半年没吃一口肉,贫血彻底好了,身高长了10厘米,原来营养的关键竟是……

顽固贫血每月必病打着孩子屁股追着喂药的那段痛苦终于结束|张小猫

霜降是调理补脾胃的大好时机,想更效地调理孩子脾胃,就应该了解孩子的脾胃特点和调理方向,我们现在推出了一对一健康服务,正可以帮您了解这一问题。有需要的家长可以扫下方二维码,加顾问老师咨询:

妙手莲华
中医生活化,为千万家庭提供健康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