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在池之州
近日,河南省清丰第一医院长时间拖欠医护人员工资一事引发关注。
据媒体报道,清丰第一医院于8月28日发布公告称,目前医院正在积极筹备资金,中秋节前按新的绩效核算办法发放2024年1月份的绩效工资。据该院医生反映,从今年1月至8月就一直没发工资。为了稳定员工情绪,“8月25号左右发了1000块钱。"
医院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县里已经派调查组下来了,钱还没有到位,钱到位了就给了。”
有职工透露,医院此前曾因资金周转不开,高息向个人集资,用来发工资。
8月31日,清丰第一医院调查组公开回应:近日,有网民反映清丰第一医院出现职工欠薪问题,清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卫健委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进驻该院。经初步核实,该院是一家民营医院。调查组将针对网民反映情況,督促院方积极处置,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铁饭碗是铁饭碗,但人家没承诺碗里吃的是粗粮,还是细粮。
虽然这次欠薪发生在清丰,但值得关注。
一、为何这两年,频曝医院欠薪问题?
医院欠薪事件,这两年频频暴雷,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比如上述清丰第一医院,从“人民”医院变成“第一”医院,为何没有变好?
这次被职工在公共场合讨薪的清丰县第一医院,原来是清丰县人民医院,属公立医院。2014年改制为民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有床位800张,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年出院3万余人次,是该县主要医疗机构。
很多人都说,
清丰县人民医院改制为清丰县第一医院后,是为了更好地经营,怎么就揭不开锅了?
就这样一个县龙头医院,竟然也会发生欠薪问题,令人不可思议。
原清丰县人民医院被“改制”成清丰第一医院后,当地又投资8个多亿,建了一家新的“清丰县人民医院”。
而由“人民”医院,变成了“第一”医院,从如今的职工集体讨薪来看,似乎并没有蜕变更好。
实际上。这两年,有不少“人民”冠字头的公立医院,难以维系。
比如2022年8月媒体曝光的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曾经连续几个月没给职工发基本工资和交纳社保,就有些让人想不通。
还有些公立医院还搞起所谓“缩减编制”改革,也效果不显,笼子腾出来了,鸟依然快饿死了。
那么,到底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1.很多医院,发展逻辑都是先做大,后做强,再做强大。基于这个理念,投入重资金,用贷款抵押等方式扩建医院,添加设备,扩编人员。
这种重投入带来的负债远超出了自身能力,没有成为医院的助推剂,却成为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甚至有些还因为借贷惹上了官司。
这种情况,不仅民营医院,也包括一些公立医院。以至于国家卫健委在前不久还专门针对这个问题下发了一个通知,特地强调要密切关注收不抵支、长期债务、拖欠薪酬等重点风险。并且还呼吁着力防范化解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风险,各地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巡视巡查、内部控制等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加强风险排查,聚焦重点事项、关键环节,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全员参与风险防范工作格局,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运行。
2.取消“以药养医”政策后,一些医院转型不及时,未推行精细化管理,因循守旧,科室建设、专科特色方面同质化严重,因此路越走越窄、越来越差。
私立医院自不用提,即便公立医院有一部分财政供养,但大部分都需自负盈亏。特别是这两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地方财政对医院应该拨付的补贴也有所减少。
尤其是受医保DRG影响业务方面来源收入减少,但医疗运营成本支出无法减少,医保严管之下更是雪上加霜,入不敷出。
这时候任何一件外部力量,都可能成为压倒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
3.薪酬绩效不合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这一方面,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现象,就是高薪聘请一些专家,人才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高薪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扰乱医疗人才市场,大家互相攀比薪资,最后薪酬会畸形,极大的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这些都是目前许多医院导致欠薪存在的根本问题。
本来潮水是慢慢褪去,但现在由于三年疫情外力的作用,潮水褪得快了,问题就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普通一线医护人员的个人权利不到位,但要个体承担的责任,却是结结实实的。
二、如何破解,医院欠薪难题?
按理说,医疗是刚需,医护可以稳坐钓鱼台。
可现实比想象中残酷得多,自疫情结束,医护不是降薪就是欠薪的消息,就已经此起彼伏,不时传出。
对此,安徽的一名医院院长直言不讳:“哪个医院没有或明或暗的降薪?即使表面不降,扣绩效也是难以避免的,你们不干,大把医学生等着干,有的是人。”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大家并不陌生。
如果是往年听到这句话,不少人分分钟钟离职。可是今年大部分人都支棱不起来了,看在钱的份上把委屈咽下,继续当个医者仁心的白衣天使。
问题是工作量大幅增加,薪资却大幅缩水,付出与收入严重不成正比。甚至出现了付出得越多,收入反而越少的情況,工作积极性被严重打击,职业获得感消失殆尽。
任何一家医院,要想生存下去,都得靠有“造血能力”的一线骨干职工和院领导层全力配合。而要让他们全力配合的去干,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激励相容。否则,时间一长,就会劣币驱逐良币。
各种业务骨干、技术能力强的人,就会最先跳槽。能力越强,跑的越快,形成弃船共识。
一个人要有伟大理想很容易,但一群人要有伟大理想很难。大家跟着医院干,有的是为了伟大理想,有的是为了有饭吃。
医生一直被称颂为“白衣天使”,不断地被道德绑架。可事实是,大家都只是普通人,同样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谋生而努力。一旦医生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就很难坚持了。
那些剩下的,跑不了的,既提不起干劲,也找不到职业激情。弗洛伊德说,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这些人因为收入没有保障,医院拖欠工资或是绩效奖金等等,每个人都是负面情绪,选择“摆烂”,集体性的软抵抗,每个人占着岗位却消极怠工,医院、职工互相耗着,形成恶性循环,还谈何发展?
没人能够长期的无偿奉献,就像是没人能够长期的释放善意。这个玩意是个消耗品,消耗的快,恢复的慢。
所以,一个医院的正态发展,一定是激励相容。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话很难听,但却在理。
如此,再过几年,还会有好医生吗?
所以,医改,画龙点睛之笔,一定是要从提高、保障医护人员福利开始。
作为医院管理层,应该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基本福利待遇。只有照顾好职工利益,让职工满意,做到以人为本,才更有可能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带领医院走出困顿。
笔者始终相信,从宏观方面来看,经历一次经济周期是一件好事,它会强迫你改变很多不健康的存在,让社会的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只不过肯定有很多人要成为改变的代价,这是没办法的事。
的确,很多医院,并非是恶意拖欠薪资,但细究其中原因,多是因为管理者不重视、不作为、管理不善等问题。
但无论是何种原因,都不能由底层医护人员,为此埋单。
责编|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荐用私人诊所“三无药品”致患者身亡?医生回应系诽谤!官方还原真相,医院差点被坑了丨医眼看法
公立医院医生平均每天看7个病人,这类医疗机构一年消失近6000个……2023年卫生健康公报重磅发布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