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云中落,雪花天上来。初学拳时,学的是招式。招式会了,进而体验结构。在结构里,感受各种劲。劲是一种动态,劲的背后是能量。所有的劲,都为了焕发先天能量。
如如不动,不取于相。高手练功时,清净内观,不会动情绪,情绪是一种障碍。情绪会干扰你判断,阻碍你入静。入不了静,就不能调动心劲。不能用心打拳,拳就会没有灵魂。
晚风吹人醒,万事留梦中。太极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反向推导。太极称为哲拳。后背掤开,丹田塌缩。胯根抽筋,脚底碾旋。越往下沉,脚底越轻。越往上拔,下盘越稳。懂了这种逻辑,劲就改过来了。
有些人打拳,看似放松,实则暗中憋骨,以贪求长功,这是错的。憋骨行拳,人虽在动,劲却停滞,气血不能通畅运行,心中郁闷,情绪犯狠,非常不舒服,易受暗伤。懂拳的人,似水流动,玩的是动力链。
行拳时,要用波浪动态,去抻筋拔骨,而不是单纯的抻筋拔骨。更深层次,要用小劲去抻筋拔骨,刺激穴位,抻劲极细,牵拉时,能准确探到穴位深处。一套拳法,就是一套针法。
人体最正的是中脉。虚灵顶劲,不是脖子僵直,是确立百会穴高度。百会穴中正领起,出现一个制高点。然后微微的,前后敛臀泛臀,调整一下骨盆位置,会阴穴对正百会穴时,会有一条隐线呈现,那就是中脉。
松沉这种劲,不是一味软下去,也不是窝住身体,而是自重沿着中脉,垂直下顺,获得的吊坠劲。行拳时,百会穴与会阴穴对齐,且微微对拔,中脉中直如丝,不可软懈。一正则百通,一歪则百废。
中脉即中线。你看胸腰折叠,时而开胸夹脊,时而虚胸扩背,脊柱涌动,躯干前后开合,百会穴与会阴穴,始终对正,遥相呼应,任你身法再活,中脉始终持守。好比糖葫芦,珠子可以旋,中线不能丢。
行拳时,头顶百会穴,裆下会阴穴,同时小圈旋动,牵动中脉力线,如丝线般拧旋。手臂旋拧也好,胯腿旋拧也罢,都为中脉螺旋服务。你看龙卷风,风眼之中,有一条小白线,始终贯穿风体。此线不在,风体皆散,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浮屠原创文章,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