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
港股三大指数上周大幅震荡,但仍然维持轻微涨势。恒生指数上周在周一勇超20,000点后,在周五没能守住20,000点,全周仅上涨0.53%,报19,971.24点;恒生科技指数周升0.33%,报4,479.60点;国企指数周升0.70%,报7,186.59点。
恒生指数周走势图
数据来源:FUTU
资金流向
全周南向资金净流入总成交额为4,005.33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阿斯达克财经
板块与个股
个股方面,消费板块中,新股毛戈平(01318.HK)全周上升86.58%,报55.60点,毛戈平以“国货彩妆第一股“上市,上市第一天成交额达到41.11亿港元。并有资料显示,毛戈平为中国领先的高端美妆集团,深耕行业二十余载。其他消费股包括航空领域,中国南方航空(01055.HK)周升7.34%,报4.24点;中国国航(00753.HK)周升9.76%,报5.4点。
另外的新股方面机器人公司越疆科技(02432.HK)发布公告,公司将会在2024年12月13至18日招股,每股发售股份的发售价格为18.80-20.80港元,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12月23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新上市的公司深圳越疆科技作为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的领先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线,其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3.0%。公司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专利技术的积累,为其在港股上市后的增长潜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上周微创机器人(02252.HK)随之上涨 ,周涨34.06%,报11.10点;优必选(09880.HK)周涨7.16%,报93.50港元。
拔萃视点
在最近一周,港股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波动,这些波动与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信号密切相关。上周一,政治局会议释放的积极政策信号,使得港股市场在收盘前出现了显著上涨,恒生指数在下午三点后迅速拉升,最终收涨2.8%,突破了20,000点大关。次日,恒生指数更是大幅高开,一度触及21,000点,尽管之后有所回落,但整体上,市场对港股的投资价值保持乐观。市场普遍预期,持续的政策支持将有助于改善经济基本面,从而为港股市场带来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政治局会议的积极表述激发了投资者对房地产和消费领域的乐观情绪,这两个领域的市场表现备受期待。会议中提出的“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新表述,预示着政策工具将更加多样化,这对提振市场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场表现方面,证券、房地产和食品消费等主要板块成为市场下跌的主要拖累,导致整体指数承压。这些板块的下跌可能与行业政策预期的变化和对业绩增长的担忧有关。与此同时,游戏、传媒和短视频等AI技术应用领域却逆市上扬,成为市场中的亮点。这一现象归功于AI技术在内容创作和分发领域的持续推动,使得相关企业能够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业态,吸引了市场资金的关注。尽管国际金融股如友邦保险等因全球经济波动而出现回调,并通过持续回购股票显示出其稳健的现金流,但这种短期波动预计不会对金融板块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
具体来看,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标志着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从之前的“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这是自2009至2010年以来的首次调整。鉴于当前房价和物价增速偏低,实际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券商预测明年的逆回购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降息幅度可能会超过今年,预计降息幅度在30至50个基点之间,存款利率也可能随之下调。然而,由于负债流失导致存款趋向定期化和同业负债增加,银行的净息差可能面临10至15个基点的下行压力。
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自9月以来的稳增长政策导向,预计“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在2025年逐步实施。建议投资者关注这些政策对银行资产质量的积极影响。虽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对银行净息差构成压力,但存款利率的同步下调有望部分抵消这种影响。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的高股息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结合上周,美国11月CPI同比增速攀升至2.7%,创七个月新高,而PPI年增长率加快至3.0%,超出预期。这一通胀数据的上升可能会对美股和港股市场产生影响。对于美股而言,尽管科技股延续强势,周期性板块承压,但通胀的上升可能会增加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从而对股市构成压力,尤其是对利率敏感的行业。对于港股,由于其与全球资金流动的紧密联系,通胀数据的上升可能会对美股和港股市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波动性。
近期港股市场受到国内政策预期和海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尽管国内政策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但市场期待更具体的政策落地,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能提供足够的增量信息,导致市场预期调整。11月的经济数据表明基本面仍需政策进一步加码。海外方面,美联储12月FOMC会议的降息预期可能减少市场扰动,但市场更关注后续路径和关税影响。市场技术指标显示当前震荡结构仍是基准情形,而资金流向显示海外主动资金流出扩大,被动资金转为流出,南向资金流入加速。在配置层面,建议关注供给和政策环境充分出清的板块、政策支持方向的行业以及稳定回报的国企高分红等。
展望2025年,市场预期和政策导向将继续是影响板块股价的短期主要因素。考虑到利润基数的前低后高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政策窗口期,行业投资机会可能会呈现出先易后难的特点。短期内,股市可能会出现板块普遍上涨的行情,但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渐冷静,投资逻辑可能会重新回归到利率等长期因素上。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以作为投资依据,也不对任何投资行为负责。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