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特朗普胜选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连锁反应,台湾岛内也不例外。面对特朗普此次胜选,岛内民众的情绪如何?是否还保持2020年时的“特朗普热”?面对可能的“芯片制裁”,台湾接下来将何去何从?《凤凰大参考》特邀两岸资深媒体人郭雪筠解读,以飨读者。
核心提要
1. 特朗普将再任美国总统,台湾社会舆情并没有因此产生很强烈的疑美情绪,但也没有此前的“特朗普热”。这其实反映出民进党治下的台湾,对“美台在同一条船上”这个片面的认知更加固化。2. 虽然特朗普此前对台湾的含糊态度,已让岛内对其的期望逐渐转为失望。但目前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不论谁当选,美国都会对中国大陆强硬、倾向台湾”。而这种态度其实与美国相关方面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相同。3. 美台对所谓的美军“出兵护台”、“防卫台湾”的预想存在认知的差距。而面对特朗普选前的“台湾拿走美国芯片业务”、“应付保护费”等话语,台湾社会也仅有情绪化的调侃。4. 因民进党的执政策略,岛内年轻一代对大陆政治层面的警惕、陌生,与对美国的政治依赖,都大幅提高。从岛内学者到民间,在政治风向的带领下,也极大可能导致对大陆在政治上更加陌生、更不理解、更加误判。
作者丨两岸资深媒体人 郭雪筠
编辑丨屈功泽 纪琬琦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后的第一时间,台湾的网民讨论集中在“要交保护费了”、“特朗普当选,台积电股价还上涨”等调侃——选前声称台湾“偷芯片技术”、“应付保护费”的特朗普,其当选在许多台湾学者的预料之中,舆论也并没有产生很强烈的疑美情绪。特朗普重回宝座,台湾官员从外事部门到陆委会,统一口径是“美对台安全承诺不变”。当然,有台湾偏蓝学者质疑特朗普对保卫台湾的可靠性,但这些呼吁并未引起务实讨论的水花。▎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获胜的新闻登上多国报纸头版头条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20年,在四年后的本次美国大选中,台湾社会舆情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特朗普热潮”褪去、多数民众对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均没有太激昂的支持或反对情绪。台湾社会此前有过“特朗普热”的现象。而如今台湾舆论,大多对特朗普支持从激昂转为看戏、取乐、认为特朗普更有意思(这类似于许多大陆网民)——这样的转变反映出民进党常年呼喊的“美台在同一条船上”这个认知已更固化。2020年岛内的“特朗普热”到底多热?2020年10月英国民调机构发布了针对欧亚15个国家或地区民众对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支持度,结果显示台湾地区约有42%的人支持特朗普、30%支持拜登,对特朗普的支持度远高于民调中的其他地区。BBC甚至在选前出了一篇评论《台湾的“特朗普热”与“拜登焦虑”》,直言台湾社会对拜登可能上任的不信任。反观这次,特朗普在台湾社会抛出的第一个震撼弹,就针对了台湾人最在意的台积电。7月,特朗普表示“他们(台湾)确实拿走了我们大约百分之百的芯片业务”(They did take about 100% of our chip business),“应付给我们保护费”(Taiwan shoud pay us for defense);10月中旬,特朗普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表示,“若中国大陆进入(go into)台湾,我将收大陆百分之150至200的关税”,这两次发言均在台湾引起非常大的批判声浪。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热”的褪去并不是因为台湾现在终于认清特朗普。特朗普不仅从未声明“出兵保卫台湾”,甚至惯以躲闪、油滑、算计的态度应对台海议题,台湾社会并非不知。2020年美国大选,研究台湾舆情的“台湾议题研究中心”盘点了台湾网友对特朗普的讨论焦点,发现中国大陆相关议题在整体讨论中占45%的高比例。“台湾人的重点在于“特朗普对中国大陆更强硬”,这样的讨论仍延续至此次大选。特朗普和哈里斯谁对中国大陆更强硬、谁更愿意“保护台湾”,仍是台湾媒体、学者、论坛一致的讨论焦点。区别是,四年后的现在,台湾已普遍认为“美国都会对中国大陆强硬、倾向台湾,不论谁当选”。然而,尴尬与危险就在于,台湾岛内与美国的民意认知并没有一致。
美国智库民调“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10月出台的民调显示,若台海发生冲突,74%受访者认为美国应空运“援台”,59%认为应提供武器,认为应承诺“防卫台湾”者仅大约四成,有58%反对直接与中国大陆冲突。
在类似时期,台湾做出的民调显示,有52.6%台湾民众认为若台海冲突,美军会“派兵协防”台湾。(甚至在七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民调显示,认为台海冲突时美国会出兵的比例高达59.6%)。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9日,美日举行最大规模“利剑”军演 F-35B战斗机参演
这显示双方对于美军“出兵护台”、如何“防卫台湾”上存在认知差距,可以想象,台湾民调中展示的乐观亦有部分是出于“不然能怎样”之情绪。对特朗普选前扬言的“台湾拿走美国芯片业务”“应付保护费”等话语,也仅有情绪化的调侃,更未出现务实思索台海议题之情况。
既存在所谓“民主同盟”之坚定期望、内心又多少知道些现实,是台湾应对美国时常展现的态度。
回看台湾地区内部局势。赖清德日前表示“不会让任何外部势力改变台澎金马的未来”,不管是“境外势力”还是“外部势力”。过去就算台湾长期两党争斗,这些词汇以前也不常见,然而民进党执政的近年(特别是近两年)反复被提及。台湾年轻一代广泛接受大陆文化,但对大陆在政治层面的警惕、陌生与对美国的政治依赖,都大幅提高。
在美国大选投票前几天,台湾地区官员吴志中受美国媒体访问时还表示,“要是特朗普放弃台湾,那我纳闷他还怎么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因为他将在亚太失去友邦对美国的支持及威信。”
▎吴志中(资料照片)
而在特朗普确认当选后,关于特朗普“台湾偷走美国芯片生意”一话,吴志中缓颊表示“选举语言本来就很多”。赖清德及其执政团队一再强化“美台合作是台湾唯一道路”之认知,随着台海议题日益尖锐,美国大选后,两岸僵局不排除升温。大陆不寄望于台湾政局,台湾也不信任能与大陆进行政治层面沟通。
犹如当年台湾“含泪开放”含莱剂的美国猪肉进口,不论应付多少保护费,台湾都会持续向美国寻求政治上的安全感,在价值观与舆论风向上更强化“民主同盟”,整个社会从学者到民间,在政治风向的带领下,也极大可能导致对大陆在政治上更陌生、更不理解、更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