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室《人际关系》讲座(下)|无需在人际关系上花太多精力去“解决”问题

文摘   2024-10-20 12:56   北京  

2023年6月11日,仁波切在新加坡给予了《人际关系》的讲座,悉达多本愿会刚刚完成了此次教学视频的制作,并配有中文的现场口译。本次讲座共分为两集,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二集。请扫码浏览完整视频,微云可以在线观看,而百度网盘则需要下载后进行学习。以下是部分节选内容,建议浏览完整视频。

★特此说明:视频版权归悉达多本愿会所有,未经授权,不可擅自转发。

- 微云 -

https://share.weiyun.com/Ry4OaWWs


- 百度网盘 -


https://pan.baidu.com/s/1Lh5i2_7Sctl66myBivE7WQ?pwd=hhpn




如何才能遇到像您这样的上师

‍‍‍‍‍‍‍

以下内容为部分节选

如何才能遇到像您这样的上师
有人问:我们如何操纵因缘,才能遇到像您这样的上师?
仁波切答:听起来,或许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业缘。巴楚仁波切曾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稍微修改一下告诉你。当你遇到一位好的上师时,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的话,那你在他面前可以表现得坏一点、糟糕一点,因为一个真正的好上师会确保你断除轮回。当然,前提是他是一位好上师。
但如果你时间紧张的话,那就对他好一点,因为你在此生证悟肯定是可以的,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无需在人际关系上花精力去“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在人际关系上花太多精力去“解决”问题。与其耗费时间和精力试图改变或修复,不如将这些心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让对方完全符合你的期望,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希望“伴侣能与父母融洽相处”,你希望“伴侣能够喜欢你正在读的书”,你希望“伴侣能和你一起看同样的电影,并且有同样的激情”……坦白说,你真的渴望有个人在一切事上都和你完全一致吗?
其实,我们本身就很复杂,因为连我们是否真实存在都无法确定,不是吗?
所以,如果一段关系向你走来,勇敢去体验吧。如果你想要,就大声说出来。当然,有时保持没有任何人知道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好。如果从“苦、空、无常”的角度去看,其实怎么样都无所谓。
抑郁症、焦虑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有人问:1,为什么自我的存在那么难以确认?我们进入一段人际关系之前怎样减少焦虑不安?
2,另外,我有个朋友患有抑郁症,非常痛苦,我该怎么帮助他?
仁波切答:关于自我的确认,大乘佛教已经明确地指出“自我并不存在”,所以任何试图确认自我存在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无我”的观念实际上是佛法的核心,但是你有一个习惯,你需要去确认它,因此,所谓的修行佛法,就是用另一个习惯对治这种习气。
至于心理韧性或心理健康的缺乏,这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深刻的议题。印度和中国的智慧传统中有许多相关的内容,它们提供了很多应对心理困扰的惊人方法。
例如,抑郁症、焦虑,甚至自杀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我们太忙于“向外看”,我们没有注意看“心”本身,又或者是我们去看了心的自身,但我们又急于去寻找一个答案。事实上,我们没必要急于定义或解释它。
举个例子:我刚才看着瓶中的绿叶时,是我的“心”在看。我没有强烈的冲动去吃它或咬它,而是意识到这是我内心对外在世界的投射。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做的就是观察“产生这些念头的自己”,而不需要去定义它,仅仅只是看着它就够了。这种方式能够缓解我们90%的焦虑,这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
我们让孩子们变得脆弱、骄傲、以自我为中心
有人问:我有一个2岁的孩子,我要如何用佛法帮助他,特别是他和其它孩子起冲突的时候?
仁波切答:我自己也常常思考这类问题,我还在挣扎着四处建学校。我深感教育孩子并不简单。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其实是给孩子们洗脑,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社会和其他媒介,比如iPad、网络等也会给他们洗脑。所以,与其让外界影响他们,倒不如由我们自己去给孩子洗脑。
我自己是在一个非常严格的环境中成长的。如果是在今天,我或许可以控告我的所有老师,让他们因此坐牢。他们对我非常严厉,但即便如此,我并没感到不满或愤怒,反而心存感激。我只感叹,当代的年轻仁波切并没有经历过这样严格的教育。
我很难给你一个很清楚的答案。因为很多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我们让他们变得很脆弱、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情绪上,心灵上很容易受伤。而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喜马拉雅那边的孩子们,很多人被打的背上淤青,人家踩在他背上,他依然可以站起来继续走下去。
至于如何找到平衡,我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在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让新一代年轻人变得过于脆弱,有些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那么的脆弱,他们在情绪上,身体上,心灵上,很容易受到创伤。例如,“自拍文化”就是这种过度关注自我的表现。而我们这一代,尤其是喜马拉雅那边的孩子,他们被打的背上淤青,人家踩在他背上,他依然可以站起来继续走下去。
回到你的问题,我有一个思路:孩子们其实非常喜欢模仿,他们模仿一切,包括语言、行为等,而父母是他们最直接的榜样。举个例子,我的老师对我非常严格,严格到有些苛刻,但我从不对他心存怨恨。反而,我记得的是,如果我不小心踩到一只小昆虫,他们会觉得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他们不是表现给我看,他们独自一人的时候也是这样,这种行为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与其一味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倒不如你自己去做,如果你做了,你的孩子会模仿你。
我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成为哲学家
有人问:如何为孩子规划未来?
仁波切回答:我没有孩子,但我正在建很多学校,所以,这些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我的孩子。当人们问我,为什么要建学校?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建学校?我回答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拿到什么文凭,或者获得某种工作,这不是我关注的事情,其他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这么做,但我有空的时候,我会思考,这个世界的未来,五、六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很肯定的是,不论是科技,医药都会有惊人的发展,我不知道怎样对此做出贡献。我想,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教育一些孩子们的话,他们50岁的时候可能是医生,领导,律师,总统等等,等长大后的孩子,他们会知道,没有一样东西会给他们带来百分之百的满意,而且事物不是它们本来的面目。如果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情况,就是有一些孩子们长大后,会这么想,就算他们在执行方面不是那么成功,但是,他们在唯物主义社会当中,成为“总是让你感到拇指酸痛”的人,这就是我的目标。(让大家感到拇指酸痛的人意为:与众不同或不合常规的人。)
如果用一种比较消极的方式来说,我对这些孩子的愿景是,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中让人们感到拇指酸痛的人,如果我讲的好听一点,这些孩子们长大后会成为哲学家,我觉得哲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商业界的领袖或者政治家,他们能懂得一点点哲学就非常好,因为哲学关乎内在的生命,诠释“意义的意义”。
(以上只是部分内容节选,请扫码浏览完整视频。)


骑着蓝色狮子BL
你正在寻找“骑着蓝色狮子”吗?我们终于又找到彼此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