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10日智利讲座|《日常修行中显密圆融的艺术》视频回放

文摘   2024-11-25 09:37   尼泊尔  

2024年11月8-10日宗萨钦哲仁波切在智利进行了《应对当今挑战:佛教的见与行》和《日常修行中显密圆融的艺术》系列讲座。今天与大家分享讲座的完整视频回放。请在百度网盘下载后,反复学习。


-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q0lBjL4Fvu7rkp1RwogBw?pwd=gyy6

提取码: gyy6




显密如何融合?

‍‍‍‍‍‍‍

以下内容为部分节选

正念和瑜伽正成为高利润的产品

仁波切说:今天的课程,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但其中还是会涉及到许多技术性内容、专业术语,以及佛教经典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譬喻。因此,还请大家多一点耐心,和我一同深入探讨这些内容。

最近我注意到,当我们在让佛法变得更容易被都市人理解的过程中,特别是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时,我们常常刻意避免使用过多的术语。然而,我发现,这种方式正在削弱佛法智慧传承的深度和完整性。

举个例子来说,正念(Mindfulness)如今非常流行,正念、瑜伽这些原本深具精神性和智慧内涵的灵性修行方式,现在逐渐被商业化,甚至成为一种高利润的商品。这种趋势的问题在于,当金钱介入时,很多人关注的重点便从传递真正的智慧转向迎合市场需求。结果,卖家更多考虑的是买家想要什么,而不是这些修行方式原本要传递的内容。

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正念和瑜伽的本质,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在传播佛法时平衡通俗性和传承的精髓,避免过度简化导致核心价值的流失。

对佛教徒来说,要讲正念就必须要谈到心,因为是心要去正念,是什么样的心在正念?这是需要加以解释的。

瑜伽的情况也是类似。如今,一提到瑜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身体上的练习,比如各种体式的伸展动作等。但事实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剥离了瑜伽的许多核心内涵。“瑜伽”这个词本身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指体式练习,而是代表着一种平衡。在帕坦伽利的《瑜伽经》中讲到,这种平衡不仅包括身体的平衡,还涵盖了能量、心灵和意识的平衡。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推广中,瑜伽的定义被大大简化。

现在,人们对瑜伽的关注有95%集中在体位(asana)的平衡上,可能仅有4%涉及到气(prana)的平衡,而只有极少数人会进一步探讨瑜伽的其他层面,比如内在心灵的整合或意识的修炼。如此一来,我们失去了对瑜伽深层次智慧的全面理解,使得它更像是一种单纯的身体锻炼,而非一门追求身心灵和谐的学问。

在刚刚提到的帕坦伽利《瑜伽经》中,共有八章,每一章都阐述了一种不同的瑜伽。然而,大多数人只关注第一章中的第一种瑜伽(体式的平衡),少数人会注意到第二章的内容,而其余的部分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现象实在令人遗憾,因为我们忽视了瑜伽更深层次的智慧与全貌。

佛陀的教法源自悲心

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会尽量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述内容,但同时,我也会不时引入一些经典中的分析和表达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那些认真追寻佛法道路的人来说。

首先,我会向大家介绍一些佛教中的用语以及惯用表达方式。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显教和密宗。当然,显宗和密宗都属于佛陀的教法,我们暂且按照这样的分类来讨论。

比如,藏文中有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话:“佛陀从未因为知道某些内容而教导它们。”这句话的含义深远,佛陀的教法源自悲心,而非单纯的知识。这里需要特别澄清,以免引起误解。佛陀的教学并非基于他通过某种教育获得的知识,然后像一个专家一样来传授,而是完全出于他的慈悲心。

举个例子,有人问佛陀:“你是谁?”假设这是在哲学性的讨论中,而不是日常随意的提问。这个学生的提问带有哲学、学术或科学的背景意义。那么佛陀的回答不会出于炫耀知识或展现学问的动机,而是源自于悲心。他可能会根据提问者的需求和背景,选择不同的回答,比如佛陀回答:“我是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儿子。”甚至可能提到:“曾经在某一生我是一只猴子。”

然而,同样的问题“你是谁?”在不同的场景下,佛陀也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回答。比如在《金刚经》中,佛陀对须菩提的回答是:“若以形、以色、以声音、以名号见佛,即是邪见。”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回答,正体现了佛教经典中常见的“悖论”性质。

因此,我们在讨论显宗和密宗时,也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类似的悖论。有时显得二者难以调和,但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要探讨如何结合显、密二宗,看似矛盾的地方如何找到融通之道。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很抱歉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显得比较技术性或学术性,但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佛陀的教法从来不是为了让人“感觉良好”而存在的,而是为了引导众生从边见和极端中解脱。

玄奘曾在巴基斯坦见过密续修行者

一个让我深受感动的例子,是关于一位中国高僧玄奘。我对他怀有深深的敬意,相信你们中的许多人也听过他的名字。没有玄奘,我们今天可能根本无法知道菩提迦耶、蓝毗尼等这些重要佛教圣地的具体所在。他为佛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奉献给了从印度带回佛法的事业。

不同于藏地和印度的传统——这些地方通常不做详细记录——中国人非常注重对历史的详尽记载。玄奘也不例外,他在著作中记录了自己漫长的旅程、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这些内容仿佛一部精彩的旅行日记,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你可以想象玄奘面对的挑战。他需要穿越剧烈的气候变化和险峻的地形,仅凭一己之力,从中国到印度求法,并最终进入那烂陀大学学习。而这一切是在他偷偷溜出来的情况下完成的。因为当时的皇帝禁止国人前往印度,但玄奘为了佛法,毅然冒险离开中国,几乎以难民的身份完成了这次非凡的旅程。

在他的记述中,有一段提到他在如今巴基斯坦境内看到的一些密宗修行者。玄奘本人是大乘显教的修行者,对密宗并无深入研究。他写道,这些密宗修行者有一些“可耻的行为”,甚至提到他们中有人能够飞行,拥有某些神通。但玄奘强调,对于真正追随佛陀教法的人而言,这些神通能力根本无足轻重。谁会在意是否能够飞行呢?

这段话的解读因人而异,但对我来说,它非常感人。因为它证明了早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伟大的密宗修行者存在.....

(以上只是讲座的部分文字节选,建议大家通过浏览完整视频去学习。)



骑着蓝色狮子BL
你正在寻找“骑着蓝色狮子”吗?我们终于又找到彼此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