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电影与佛法的无门之境|蔡明亮导演与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无界对话

文摘   2024-10-29 09:47   尼泊尔  


钦哲诺布导演新作《十字路口的猪》将于10月最后一周起,在台湾诚品电影院独家上映。
10月24日,台湾著名导演蔡明亮与钦哲诺布(宗萨钦哲仁波切)在诚品电影院展开了一场深具哲思的对谈。他们共同探讨了电影与佛法之间的共鸣,带领观众深入思考生死与执着的主题。
❊ 编者注:蔡明亮(Tsai Ming-liang)是马来西亚出生的台湾导演。以独特的电影语言和深刻的艺术探索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是华语电影中的一位先锋导演。他的作品多次入围、并荣获世界各大电影节的重要奖项,如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代表作品包括《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河流》、《你那边几点》、《不散》、《脸》和《郊游》。
他的作品通常聚焦于都市生活的疏离感、内心的孤独以及人际关系的断裂,风格极简、沉稳且带有诗意的静默。他的作品中,角色常常以少言寡语甚至无声的形式展现复杂的情感,依靠极少的对话与细腻的视觉表达,打破传统叙事手法,强调情感的张力和视觉的冲击力。
蔡明亮的电影语言独具一格,往往以冗长的长镜头、自然光、极少的背景音乐和缓慢的节奏描绘都市人群的孤寂。
近年来,蔡明亮还致力于将戏剧、装置艺术与电影结合,尝试新的艺术表达形式,比如将他的电影《无无眠》作为一场影像装置在美术馆展出。蔡明亮的作品挑战观众耐心,但他通过影像表达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现代社会疏离感的敏锐捕捉,在全球影坛赢得了广泛赞誉。)

 
以下文章转自ETENEWS综合报导 新闻采访中心

记者 / Cindy
   台北采访报导责任编辑 游宏琦


《十字路口的猪》于10月24日在诚品电影院独家首映,并展开了一场充满启发的对谈。


著名导演蔡明亮与佛教老师兼电影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入交流,探讨了电影艺术的交会点。两位导演的对话,不仅揭示了他们对电影创作的深层思维,也让观众得以一窥佛法如何透过影像和象征符号融入现代媒体,从而探索生命的本质。

🔺「无门之门」源自日本禅宗的《无门关》,象征解脱来自内心的顿悟。

‍佛教符号与电影语言的共鸣

「为什么拍电影?」蔡明亮好奇地问仁波切。仁波切回答道,佛教的象征符号已经存在了2500年,而挑战在于如何与时具进,并与受众有效沟通。他将佛教与电影进行类比,表示两者同样需要在「了义」与「不了义」之间取得平衡。 仁波切解释:「以不了义的方式沟通,虽然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但有时会落入娱乐的范畴;相反地,传递了义的讯息则需要更多的技巧与勇气,因为观众不一定能够即时领悟。」他指出,电影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还是深入传达哲学和心灵的工具。


🔺蔡明亮导演认为没有指导的演出,往往是最真实、最动人的。
坚守艺术完整性的勇气 

蔡明亮和钦哲仁波切同样坚持不被主流娱乐市场所左右,坚守创作的完整性。仁波切分享了自己在电影中坚持不剪辑一段7分钟长镜头的故事,尽管许多人建议缩短以迎合观众的观看习惯,但他认为这样会失去原本的意图与深度。 蔡明亮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特别是在《爱情万岁》和《郊游》中,他坚持保留某些长镜头,无论外界如何建议修改,这些镜头对于他来说代表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他形容这些长镜头是电影中最有力量的部分。


🔺钦哲仁波切表示在佛教传统中,象征符号已传承了2500年。

自然表演:生活化的电影创作之道

在如何指导演员的问题上,仁波切和蔡明亮都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仁波切提到,由于他的预算有限,他的电影通常只拍一次,最多不超过四次,因为他认为演员无法重复自然的表演。 蔡明亮则分享了他自己的经验,表示他从不给予演员过多的指导,让他们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自然而然地表演,这样的真实感来自于生活本身。


蔡明亮认为:「没有指导的演出,往往是最真实、最动人的。」这种对自然的追求,成为了他与仁波切电影中的共同特征。


🔺蔡明亮导演询问钦哲仁波切:「为什么仁波切会选择拍电影?」

穿越「无门之门」:电影中的时间与生命哲学 

谈及《十字路口的猪》这部电影,仁波切提出了关于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思考。他引用佛教中的「无门之门」概念,来描述生死的模糊界限。「无门之门」来自日本禅宗的《无门关》,这是一个虚幻的门,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无限延续。仁波切认为,生与死看似一扇不可跨越的门,但当人们真正理解它的虚幻性后,就能如「无门之门」般自然跨越。 仁波切认为,电影可以成为探讨这些哲学问题的媒介。他提到,电影的最后一幕,晾衣架的呈现也暗示着回归日常的循环,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活的延续,也可以理解为终点的开端。这种对时间与生命哲学的深入探索,使他的电影超越了单纯的叙事层面,进入了更深层的精神领域。

电影:修行者眼中的艺术表达 

作为一位佛教修行者,钦哲仁波切在创作电影时,既是导演,也是修行者。他受到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台湾导演侯孝贤、香港导演王家卫的深刻影响,这些导演的作品让他理解了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深刻的情感与哲学。 蔡明亮也高度评价了仁波切的电影,认为他的作品带有修行者特有的沉思与深度,这些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并带领观众思索生死、时间等永恒的课题。蔡明亮感叹道:「如果是一般人来拍死亡,可能会变成鬼片,而不是像仁波切这样充满哲思的艺术片。」

对话:深层共鸣的交融 

蔡明亮与钦哲仁波切的对话,展现两位导演对于时间、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探索。他们的创作虽然风格迥异,却在对生命流动、时间无限、以及表演自然性上的共鸣中交融,让人见识到电影与佛法在表达真实自我与人生奥秘上的无限可能。这场交流犹如穿越「无门之门」,将观众带入了生命哲理的深邃空间。


钦哲仁波切在《十字路口的猪》中,以影像探讨时间的延续。他指出,生命在表象上看似不变,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改变,展现出「非同亦非异」的存在状态。这部作品象征着生与死的模糊界限,让人感受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无常。正如蔡明亮所言:「生命的余波,可以很美,却也难以放下。」 钦哲仁波切说:「‘生’与‘死’,是我们不得已的分类。当我在讲,你在听,其实迈向死亡的历程也是生的历程。你的头发、指甲在成长的同时,那也是一种死亡。我们无法真正界定生与死,中有只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骑着蓝色狮子BL
你正在寻找“骑着蓝色狮子”吗?我们终于又找到彼此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