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春秋讲坛·孔子学术讲座第2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蒋重跃主讲《古代中国有没有“在场形而上学”?》。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孔德立主持讲座。
蒋重跃主讲《古代中国有没有“在场形而上学”?》
蒋重跃教授指出,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将事物分为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强调通过精确的定义探讨“在场”事物的本质。从“在场形而上学”角度审视中国古代的诸子思想,可以发现儒家重视在场,尊重事物的具体性,不以追求本质为目标,没有走上形而上学之路;道家提出的“道”内含着向在场形而上学发展的条件。而法家的韩非子强调抽象的普遍本质“道”经过“稽”的中间环节,可以发展为具体事物的“理”,这一思想结构与亚里士多德的“在场形而上学”有相通之处。在场形而上学因忽视概念限定之外的无限可能性,而为后现代西方哲学所批评,但它探寻事物本质的努力的确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哲学贡献。中国古代思想有“在场形而上学”的某些趋向,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但总起来看,中国古代思想更多的是在运动中把握真理,对世界的整体性生命特征,以及人类精神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给予了应有的尊重。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微妙差异及其对建构现代文明新形态的启示,值得我们在进一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深入探索。讲座期间,蒋教授还与现场和线上观众进行了交流。整场讲座内容视野广阔,覆盖中外古今,包容历史与哲学,兼及语言学。从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与思维发源处探索中国古典文明与西方古典学的异同,对于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与理论自信,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孔德立主持讲座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颁发收藏证书
讲座开始前,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蒋重跃教授向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捐赠了其代表性学术著作;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代表孔子研究院接受捐赠并向蒋重跃教授颁发了收藏证书。这些著作将永久收藏在儒学文献收藏中心。
座谈会现场
讲座后,蒋重跃教授与《走进孔子》编辑部成员进行座谈。刘续兵副院长主持座谈。蒋重跃教授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重点就刊物定位,选题策划等问题作了指导发言。蒋重跃教授富有创见性的建议对于办好普及性刊物,提升《走进孔子》办刊水准,拓展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研究院视频号对本场讲座进行同步直播,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及线上听众近1000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