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24”新闻发布会上向公众明确增量货币政策方向以来,央行在执行“支持性”货币政策落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方面的行动非常迅速,降准降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回购/增持股票“专项再贷款”以及房地产相关(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在10月中下旬很快就相继落地。在万众期待的增量财政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不能揭晓之时,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先行一步落地,全力以赴提振经济。又出新工具,三天就落地执行
10月28日(周一),央行又宣布推出新工具——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央行在公告中表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仅仅时隔三日,10月31日周四晚间,央行便公告了新工具执行情况: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央行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与当前国内市场主流的质押式回购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买断”了有价证券再行回购或另行卖出的权利,债券押品不再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而是划转到资金融出方账户;而在质押式回购中,押品被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无法继续在二级市场流通,出现违约等极端情形不利于保障资金融出方权益。因而,买断式逆回购可盘活大量债券资产,保障极端情况下的央行资金安全。2.多重价位中标,可减少利率招标中的“搭便车”行为。该工具招标机制下,参与机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最终中标利率就是自己的投标利率。每家机构可能有多笔中标,中标利率各不相同,整个操作也没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有专家表示,这样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而且,由于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作用。3.更符合海外投资者的国际交易习惯。“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他们更习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买断式回购。”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可以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压力,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为何还要推新工具?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已有不少流动性投放工具,主要包括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国债买入和降准。而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将能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此前货币政策工具箱中1个月到1年期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较为欠缺,此举将大大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温彬表示,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不超过1年,预计将覆盖3个月、6个月等期限,有助于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简而言之,买断式逆回购被央行定位为流动性投放工具,是对现有工具操作期限的有效补充。“中国人民银行选择此时推出新工具,预计可更好对冲年底前MLF的集中到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可以有效平滑大额MLF到期引发的资金面波动,有助于保持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11月、12月各有1.45万亿元MLF到期,共占目前MLF余额的四成以上。叠加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年末现金投放加大等因素,届时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面临较大补缺压力。此次10月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期限为6个月,可完整跨过春节假期。春节前历来有较大的流动性缺口,此次央行开展的6个月期操作将于明年4月下旬到期,一定程度上可满足机构对跨春节流动性的需求。据金融时报报道,央行10月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5000亿元、国债净买入2000亿元,虽然单独看中期借贷便利(MLF)单一工具10月缩量了890亿元,但综合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看,央行10月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6000亿元,保持了较大的净投放力度。在每日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入操作额外释放中长期资金,有利于保持短、中、长各期限流动性合理充裕。上述工具投放的流动性在今年年底和明年春节前将继续发挥作用,结合此前潘功胜行长已在多个场合表示,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再降准0.2-0.2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年底到春节前后国内资金面将保持平稳。专注于避险交易&避险资产配置
综合服务商
d-union.net
避险网是国内领先的避险交易领域综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应对股票、汇率、商品、利率与信用这五大类风险的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