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工走势,次贷危机后的美国,在45个月附近企稳,我们现在接近40个月了,还没有刹车的迹象。
(数据来源:TimeHorizon)
而居民的月均扛鼎力度已经不到峰值的三分之一,回到了2013年一季度的水平。
(数据来源:TimeHorizon)
随之而来的,一方面是失业潮,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工作时长。
最近几年,工作时长的增幅,吊诡的出现了加速趋势。
(数据来源:格隆汇 勾股大数据)
人们拼命的加班工作,如同一个个马不停蹄连轴转的外卖小哥,为了增加收入,修复孱弱的资产负债表,但结果,如日本当年一样,事与愿违。
日本90年代以来的居民缩表,持续了几十年,与日本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地产、消费需求持续下降有关。同时,随着中韩经济崛起,日本面临的产业竞争加剧,国内薄弱的资产负债表拖累日本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出口份额由90年代高位的9%持续下滑至2021年的3.4%。产业发展与国内需求的双下滑,让日本居民收入停滞甚至负增长,拉长了日本走出衰退的周期。
而美国不一样,虽然也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但老龄化程度较低,人口出生率也远高于日本,叠加青年移民的净流入,人口结构整体较为健康,持续支撑地产与消费需求。同时,以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美国科技产业继续引领全球,推动美国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居民债务逐步重新扩张。
因此,以史为鉴,人口结构、产业竞争力是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从而推动居民杠杆扩张的长期核心因素。
回到当下中国,我们与当初的日本人口结构有很高的相似性,不过我们的老龄化与少子化更为严重,我们现在的生育率远低于当初泡沫破灭时的日本。
(来源:格隆汇 勾股大数据)
但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2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比例超过30%,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份额11.3%,位居全球第一,比德国和日本巅峰时期还要高。
(数据来源:Bloomberg、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制造业中,我们的新能源电池、电动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在世界上无论技术,还是规模化成本,都有不错的比较优势。
这几年,围绕人口托底与科技创新,我们出台了很多政策。我想,正如我们在《回归平常心,回归常识》中提到的,只要我们能够回归常识,尊重常识,践行基本的商业精神与法治精神,走出资产负债表衰退,重回增长,指日可待。
回到当下,我们无需过度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