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急先锋”

科技   2025-01-26 17:05   湖北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自2019年以来,我国共有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先后批复成立,包括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和长沙。

5年过去,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探索出了哪些典型经验?近日,中国信通院高级工程师、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王强做客《云端会客厅》,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探讨。


 长江日报:从全球来看,当前人工智能在创新应用方面处于什么水平?

王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爆发,一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边界不断拓展,全面迈进了工程实践落地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也为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从技术上看,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以及具身智能等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突破性创新,推动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初始阶段。


从应用来看,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急先锋”


整体来看,当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稳步增长期,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政策支持也日益加强。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汹涌的当下,人工智能无疑处于这一历史进程的前沿阵地,也成了引领时代发展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也将持续向通用智能以及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


 长江日报:人工智能未来还有多大应用空间?下一步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王强:从短期来看,增强基础大模型能力,是国内外相关头部主体持续关注的焦点,行业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也有望加速突破。此外,具备更强规划决策执行能力的具身智能体,也将成为人工智能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



 长江日报:我国从2019年以来先后批复了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些先导区的成立有何意义?5年来形成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典型经验?

王强:国家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考量,主要是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加速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并以融合应用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与产业集聚。例如,深圳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加速建设全域全时应用场景体系,目前已经发布应用场景清单200余个。



 长江日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重在“创新”和“应用”。落脚到应用的同时,如何理解其中的“创新”?如何最大程度实现创新?

王强:“创新”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挖掘新应用,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强化应用导向,挖掘开拓新的应用场景,以应用带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在供给侧,例如大模型、智能算力、数据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能力。但推进这些核心要素聚合,是为了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这就需要挖掘新场景,包括各行业已明确的场景和潜在场景。


二是探索新模式,鼓励各先导区勇于突破,先行先试,探索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需要地方政府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头部主体进行机制探索。


三是构筑新生态,强化部省级的联动,调动产业、科技、教育、金融等多方涉及产业层面的力量协同,加强资源整合。


四是发挥新特色,发挥各先导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优势领域和发力重点,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长江日报:针对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情况,未来各地先导区进一步实现发展,还有哪些突破口?

王强:首先要围绕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争取更多首创性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同时,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优势,打造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产业集群。以推进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批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新产品,建立人工智能企业梯次培育库,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在场景层面,应建设场景实验室,面向全社会定期发布场景需求,例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医疗、教育、城市治理等领域,推动具有首创性、标杆性、可推广的场景落地。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每一个城市都应当提前谋划未来,相关部门应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深度研究,抢抓发展先机。




蛇年限定 | 专属红包封面速领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






来源 | 长江日报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湖北分联盟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湖北分联盟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指导下成立,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已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