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70周年| “我”的诞生与成长

文摘   2024-10-10 19:31   湖南  

我是一台航空发动机,今天,我已经70岁了。70年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段充满磨砺与光辉的漫长旅程,在我的叶片旋转和燃烧室的轰鸣声中,藏着一段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史的壮丽篇章。我曾经是一个稚嫩的“婴儿”,在一群满怀理想和激情的工程师手中,逐渐成为祖国蓝天的守护者。今天,我将用我的视角,带你回顾我的成长故事。

那是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航空事业从零开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群年轻的工程师站了出来,他们的眼中燃烧着炽热的理想,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他们决心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发动机,让祖国的天空不再依赖外来之物,而是由自主力量托举。

我记得,简陋的厂房里,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和工程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那些日子里,他们夜以继日工作,只为在图纸上描绘出我的轮廓。他们没有先进的设备,更缺乏必要的资源,但他们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憧憬。每一张图纸都是他们用心血浇灌的结晶,每一次计算都是他们智慧的闪光。

1954年,我诞生了。那一天,工厂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我还记得自己从实验台上缓缓启动,叶片开始旋转,空气在我体内急速流动,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力量。我知道,我不仅仅是一个机械装置的诞生,更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取得的巨大突破的象征。那一刻,我无比自豪。然而,初生的我并不完美,身躯笨重,关键部件依赖仿制。我就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依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我的“父母”们也并未曾满足于现状,他们希望我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能够真正成为中国飞机的航空动力源。

于是,他们继续奋斗着。夜深人静时,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工程师们忙碌的身影不曾停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零件,都在他们的手中经过反复打磨和优化。我逐渐从仿制走向自主研制,每一个零件都被赋予了自主创新的智慧。渐渐地,我变得更加坚韧,学会了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冷静,也学会了在低温情况下保持活力。我的每一次改进,都见证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从追赶到超越的历程。

70年来,我不仅仅是一台航空发动机,更是一位祖国蓝天的守护者。我陪伴着中国的战机飞过高山大川,穿越广袤的天空。在战斗机的轰鸣声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在无数次的试飞和战斗任务中,我见证了祖国的飞速发展,见证了中国航发事业的日新月异。我的“子孙们”——一代又一代的新型航空发动机,已经接过了我的旗帜。它们性能出色、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看到它们的成长,我感到无比骄傲。

如今,我已经光荣退役,卸下了重担,完成了使命。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的“子孙们”将继续翱翔在更广阔的天空,去探索那片我曾守护过无数次的蓝天,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贡献力量。

回顾这70年的历程,我的故事不仅仅是机械的成长自述,更是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实写照。我愿以此,向所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奋斗过、正在奋斗、将要奋斗的工作者们致以敬意。正是他们的智慧与热情,让我能够在蓝天之上,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力量。也正是他们,让祖国的飞机早日用上了更加强劲的“中国心”。


文| 李世豪

美编| 曾扬帆

核稿| 张靓


南方新视野
新媒体 新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