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年以前,我就在文章里讲过要做“极限生存假设”、“用‘杠铃策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多存钱,避免掉进消费主义陷阱”等等,行情好的时候根本没人听。
但是,我还是要不停地讲,尤其是未来3年仍然有许多不确定性,更需要你不断调整自己,尽早开展应对策略。以下3点建议,如果能够听进一条半条,并且真正行动起来改变自己,你的职场境况大概率会有所改善、越来越好。
01
死磕一门手艺,达到专家水平
中年职场人被裁撤,跟当前的就业形势、年龄、薪资预期等方面的因素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原因,就是这些被裁掉的管理者,基于种种原因,已经慢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手艺和技能。
以我那些失业的管理层朋友为例,他们大多从20多岁,就一步步走上了管理岗,因为工作侧重、时间精力等方面的牵制,他们不太可能再像以前一样花足够的心思,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久而久之不进则退,慢慢地自己的专业技能就老化落伍了。
虽然管理能力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职场能力,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管理岗在增量市场中更为重要,而在存量市场,其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道理也很容易理解,在增量市场时,企业一般不会要求管理者自身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只要你管理的团队业绩增加、能高效完成指标就可以了;而在存量市场中,业务量不饱和甚至大幅萎缩,企业更需要精细化运营,管理结构也会变得更扁平,这时候对个人的专业技能、单兵贡献价值等方面,就会看得更重些。
而那些习惯坐在办公室、会议室里指挥大兵团作战、带领成员排兵布阵打群架,自身却没多少“战斗力”的管理者,就必然会受到冷落。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环境不景气,市场从增量向存量转向之际,只懂管理而没有一技之长的管理者,往往会被率先优化。
由此可见,在职场中,拥有一种足以让自己(不过多依赖他人)安身立命的手艺技能,是何等重要。不管是编程、写文案、做设计,还是其他技术种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把这些手艺荒废掉,而是要不断迭代和强化,最好让自己达到专家水平,唯有这样,你在职场中才会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存活率。
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涉猎更多有价值的领域。美国著名作家芭芭拉·奥克利博士曾在《跨越式成长》一书中提出“π型人才”的概念,指出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π的两条腿),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才能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乔布斯当年,除了从事IT方面的工作外,还出于兴趣花大量时间学习了美术字体,这个无心之举,在他开发麦金托什电脑时,派上了大用场,在当时,只有他的产品,才能提供漂亮的美术字功能。
在职场中,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要学会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武器库,并让自己有更多有意义的涉猎,这样你才不会被轻易取代,不管在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02
不要远离一线
在某部剧中,有年轻人向本山大叔抱怨大环境不好,结果被大叔回怼一句“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怎么你到哪儿哪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所以,咱也不能啥事都推大环境身上,即使在现在的氛围下,也一样有人逆风飞扬。我另一个朋友就是如此,不但没被优化,反而在上个月被公司从大区销售总,提拔为分管全公司销售业务的副总经理。
最开始,我以为是他们公司业务没受大环境影响,他才有机会获得迁升,后来和他聊了我才知道并非如此,他们公司情况也不是很好,甚至还进行了裁员,开掉了好几个和他同级的区域总,而他之所以能逆风起飞的关键,竟然是自己从未远离一线。
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的大区总手底下要管大几十号人,不少区域总早已习惯在办公室看团队每天的工作汇报和业务数据,或者在会议室开各种视频会议。而他则不同,从上任区域总以来,从没有脱离过一线,总是陪着业务员跑客户,或者利用自己的关系拓展新渠道,几乎很少在办公室待着,开会或处理邮件,基本都是在出差途中或酒店里进行。
在今年年初,他在跑市场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不少客户生意清淡,回款不及时的问题。于是就带领团队调整方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催回款上,同时在业务上缩短用户账期,收紧客户赊销额度,最大程度控制业务风险。而公司其他的区域总,却因为远离一线,失去了对市场的敏感度,所有的信息都来自基层那些只想赚提成的业务员的反馈,仍然像以前一样,不加节制的拓新赊销。
后来的事实证明,朋友的保守策略是对的,由于市场不景气,公司很多客户陆续出现关店、失联的现象,给公司带来了很多坏账,而朋友负责的区域,由于预判准确、策略调整及时,几乎没有任何坏账,成为全公司表现最好的团队,他也因此受到老板的嘉奖,被提拔为公司副总。
任正非先生有句名言,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而这个“听到炮声的地方”,说的就是业务一线。而一线,通常就是离钱、客户、市场最近的地方。只有靠近一线,你才不会被信息茧房包裹,不会被花言巧语蒙蔽,才能真正洞悉市场,了解客户,判断趋势,才能最直接的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公司创造真正需要的价值。相反,如果你远离一线,就是架空自己,让自己失去职场生命力的开始。
03
打造个人IP
黄渤说过一段有名的话:“以前不红时,在剧组总能遇到各种心机,现在成名了,身边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这句话背后所反映的硬核逻辑是,当你变强后,整个世界都会善待你。演员变强的标志之一,就是让个人更红、更受欢迎。职场人想让自己更强、更有安全感,同样需要不断打造并强化自己的影响力。
新东方的董宇辉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董宇辉被视为新东方风雨飘摇之际,挽狂澜于既倒的关键功臣,他的很多粉丝和丈母娘们,甚至认为是董宇辉养活了新东方。如今的董宇辉享受着新东方高管的待遇,还分了不少公司股票,这一切都是他应得,而这位年轻内秀的小伙子为什么会拥有现在的一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互联网上,通过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打造个人IP,构建了自己强大的影响力。
当初,当董宇辉还是新东方西安校区的一名普通英语老师的时候,俞敏洪很可能根本不认识他。后来,当他在直播间人气惨淡,被骂丑、被骂口音重的时候,他也只是东方甄选团队不受待见的边缘人。而现在,他的老板东方小孙(东方甄选CEO 孙东旭),恨不得把董宇辉捧在手心里。当有人关心董宇辉会不会离开新东方时,小孙直接回答“你们放心,在新东方就算我走,也不会让董宇辉走。”
董宇辉老板的老板俞敏洪,更是离不开他。某次董宇辉休假,没能直播,期间无数董的粉丝冲进直播间,质问俞敏洪是不是卸磨杀驴,冷藏了自己的偶像。害得董宇辉被迫结束休假上播,而就在他回来的那天,新东方的股票直接上涨了6%。
除了新东方内部上上下下,外面又有多少老板、投资人,捧着现金,拿着支票本,排着队求见董宇辉。这样的董宇辉,这样的打工人,会担心自己的饭碗,会焦虑自己可能被裁员吗?
虽然董宇辉是一个极特殊的例子,普通大众不可能都成为董宇辉,但像董宇辉一样坚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让自己在职场中化被动为主动,却是每个打工人都应该尝试去做的。我们虽然不能像董宇辉那样在全网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团队、在公司、甚至在行业内不断创造自己的影响力,让同事敬佩你,领导离不开你,领导的领导看得到你,老板大boss经常听说你。
当然,要想实现这种效果,就需要你有过硬的技术能力,拿得出手让人惊艳的作品,或者让人眼前一亮的过往“战绩”。聪明的职场人,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尽快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影响力/IP打造计划”。现在的学习方式多样,获取知识便利,传播信息快速,只要用心,从小范围开始一点点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并非不可能。当一个人真正在业内树立了口碑,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即使离开现在的平台,他也会被别人抢着要,面对职场动荡,才会有更大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最后,K哥想说的是,如同没有岁月静好一样,这个社会也根本不存在“稳定”的工作和铁饭碗,我们只有拥有“稳定”的谋生能力和手段,才能在当今的BANI时代立足生存。除了奋力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坚韧,我们似乎别无选择。电影《西雅图未眠夜》中有句台词:“努力工作,工作能拯救你,也只有工作,才能帮你渡过难关”,让我们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