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理智的选择,从来都不应该是简单的“是”或“否”。在做出选择之前,先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概念。如果没有这些概念的支撑,所谓判断是在盲目瞎猜。
第一,感染是一种程度,而不是“非黑即白”。轻度感染有时候并不需要特别处理。伤口在伤后的4-6天左右,会有炎症反应的过程,看着很像轻度感染,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愈合的必要过程。只有比较严重的感染,才需要抗生素的干预。
第二,大部分伤口在刚受伤的时候,是不会出现感染症状的。因为感染是由于细菌定植,刚受伤的时候,细菌含量比较低,还没有开始繁殖。细菌的繁殖需要时间,所以一般会在受伤几天后出现感染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受伤后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有些污染比较重的伤口,要提前预防。哪些伤口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呢?这个我后文会再介绍。
第三,要想预防或者治疗伤口感染,主要是靠换药,而不是全身使用抗生素。有些病友觉得只要吃了抗生素,伤口不处理晾着也可以。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局部的问题,最好局部解决,口服的抗生素到达伤口的浓度是很低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严重感染的伤口,是只靠抗生素就能治好的。另外,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口服的抗生素在伤口上外用,俗称“撒点头孢粉”。这是抗生素使用中绝对的禁忌,千万不要这么做。这就像让特种部队路边抓违章停车一样,不仅大材小用,而且容易引起哗变。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回答题目——受伤后要不要吃抗生素?
判断要不要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一点是观察伤口是不是感染。
那如何判断是否感染呢?主要是看炎症反应的强度,什么是炎症反应呢?简单说就是——红肿热痛。
前文也说了,轻度的炎症反应(红肿热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和考试前学生们会有点紧张焦虑一样,是有助于考出好成绩的。如果真的考试期间,内心一点波澜都没有,那就太过于放松了。
早期的炎症反应只要处理得当,一般不会发展到感染的程度。
如果炎症反应过了2-3天没有消退,或者持续加重,并且伴有流脓或者异味,甚至开始出现发烧的情况,那就说明伤口可能感染了。这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治疗,一般使用到炎症反应症状减轻,或者发热消退。正规一些的做法是:局部取一些分泌物培养细菌,然后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全身使用。
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下——对于感染伤口而言,全身使用的抗生素永远只是配角。治疗感染最有效的武器还是局部伤口的处理,比如:充分引流分泌物、增加换药次数、沐浴治疗、充分填塞、使用合理的外用敷料等等。当然,日常的护理也很重要,别忘了戒烟戒酒和患肢抬高。
判断要不要使用抗生素,除了看伤口现在有没有感染之外,还要判断在不远的将来会不会感染?
所谓“上医治未病”,未雨绸缪的治疗是最体现医生水平的。那什么样的伤口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呢?
(一)深度的烧烫伤
因为有坏死组织的存在,无论如何保守治疗,伤口都会经历感染的过程。所以深二度以上的烧伤,需要外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果面积较大,也可以全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一般都用等级比较低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一代头孢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烧伤也需要口服或者静脉使用抗生素,比如电烧伤、化学灼伤。
(二)污染严重的外伤
有些伤口在受伤的时候会被严重污染,比如车祸、高坠、或者钝器割伤。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摔倒引起的膝盖擦伤。伤口里会嵌入碎石、泥土或者其他异物,这种外伤又因为疼痛,很难及时彻底清创,就需要使用一些外用抗生素药膏,比如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等。如果情况严重,还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
(三)口小体深、引流不畅的伤口
不要以为生活中不太会遇到这样的怪伤口,其实比比皆是。
比如我们脸上发的痘痘,就是一个微型的口小体深、引流不畅的伤口。痘痘最难受的是没破出来之前的时候,因为引流不畅,所以感染会很重,周围红肿。等破出来了,感觉就好很多。但好在痘痘只累及单个毛囊,伤口实在太小,即使感染严重,也最多外用一些夫西地酸乳膏之类的抗菌药物,一般没必要口服抗生素治疗。
再大一点的伤口,比如拔倒刺引起的甲沟炎,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这个部位的伤口几乎都被甲板覆盖,从外面很难看见。等到挤出脓液,才能看到有个伤口。这种情况就推荐口服一些抗生素治疗。
有时,还会遇到更加严重一些的情况,比如被钉子扎伤足底。小小的伤口很快就会被干痂覆盖,里面往往是一包脓。这种外伤不但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还需要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不然感染很容易扩散。
像上图这种严重的外伤,是必须手术治疗的。
最后再强调一下——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抗生素对于伤口感染都只是辅助治疗。不要寄希望于通过强力的抗生素压制住感染,不要被电视剧中的神药所蒙蔽,局部伤口的处理还是第一位的。在控制感染后,还要及时停用抗生素,以免筛选出耐药菌。
推荐阅读
科室简介
上海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烧伤救治基地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专科、上海市烧伤质控中心、全军烧伤研究所、休克与器官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等,学术团队入选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位居全国专科排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