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邀您阅前思考
紧抓机遇拓客户,与时俱进争市场。
来源:中通之声
作者:张海霞 郭舒曼;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仅供参考
从2011年到202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网点正在不断蜕变。
从最初一个仅十几平方米的小型车库,扩展至现今拥有2400平方米的运营场地;员工数量从最初的1人增长至目前的130人,主控末端40多家;派件量方面,从每日200票增至35000票;网点也从最初的8辆电动三轮车,发展到目前拥有三轮车、面包车、货车共计49辆。
这些显著的变化,网点负责人于凤兰是如何带领团队做到的?
到哪去寻找变革?快递闯入了她的视野——于凤兰看到了海拉尔当地快递吞吐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洞察到了快递行业的巨大潜力。2011年12月,她签下了中通海拉尔网点的代理权,正式干起了快递。
于凤兰接手网点,仅用了4天就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但很快,创业时的热情就撞上了冰冷的现实,“我接手后对快递运营还是一知半解,每天只能收到5-6票,导致初期亏损,影响我和员工10多个家庭的收入。”
为了求存,于凤兰开始带领业务员每天跑市场,“那时为了争取一个大客户,连续一周不断地去找客户讲解,并优化服务方案,甚至直接去客户仓库里干活。这个大客户主要是做本地特产,如牛肉干、蓝莓干,日均发300票左右,这对于网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之后,于凤兰又利用自己此前在机场货运领域积累的客户资源,与服装个体户合作,提供免费发货服务,展示中通时效性和大网优势,客户满意后,订单量果然翻倍。“刚创业时,网点的业务都是一票票跑出来的。好在勉勉强强把网点立住了。”于凤兰说。
但是都是做快递,如何让网点做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口碑,让中通能够真正拥有激烈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于凤兰把目光投向了内蒙古特色产品——冷鲜牛羊肉。
一直以来,于凤兰都想在红火的牛羊肉寄递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一直苦于时效和服务能力未能实施。一次会议,她主动和内蒙古管理中心的同事们交流探讨,了解到总部计划打造“牛羊肉寄递样本案例”,选点就在内蒙古。
▲定制化“中通标快”牛羊肉寄递服务
这是个好机会!于凤兰抓住机会,在总部的协同扶持下,海拉尔网点的牛羊肉寄递有了外包装主视觉设计,有了与航空公司合作的时效支撑,还有了“中通好快”标准化高端时效产品的优质服务。
总部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项目独立服务团队、服务政策、保价服务、专项物料支持等,都给于凤兰和网点的业务带来了助力腾飞。
▲定制化中通牛羊肉寄递包装
三管齐下,海拉尔网点发牛羊肉的名头很快就打响了。“每年冬天,我们就开始忙牛羊肉啦!现在每天处理牛羊肉快递单量达1000票左右。”
为了减轻快递员的负担,优化服务流程,于凤兰决定:在网点端,采用直链配送帮助承包区降本增效;在小哥端,通过“到边到角”政策调整让小哥增收;同时,她积极增设末端,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确保每一个订单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在末端驿站,凤兰也采取了创新方案,服务来驿站取件的客户。
她在30多家末端驿站中应用灯条系统,极大减少了客户的找件时间。如果末端驿站有运营困难,于凤兰自己前往提供支援——如果缺人手,她就会留在驿站,帮助运营人员进行快递出入库,直到站点恢复正常运营;如果站点负责人无法继续工作,她会接手经营,确保揽收顺畅,保障客户体验。这样一来,末端的稳定性有了保障,网点和末端的员工收入也更稳定、更多元了。
回顾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于凤兰感慨万千,“要对市场有敏锐洞察,经营和服务要不断创新,更要坚守对客户的承诺。如此一来,走过风风雨雨,留下的都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