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北宋•张瑰

文化   2024-11-20 08:39   浙江  

往问维摩疾,来探般若心。

本源虽自在,因地亦行深。

洒落溪山色,苍凉竹树阴。

宦途如磨蚁,何日重登临。

《天台续集》

自注:经云行深般若。

释义:

梵才大师:北宋时名僧释长吉,住净名庵,号梵才大师。

与范仲淹、李遵勖、叶清臣、宋庠、宋祁、蒋堂、胡宿、等名公显宦交游。

其归天台时,范仲淹、钱惟演、傅莹、章岷、叶清臣等诗人都写过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的诗作。

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天台山志》记载:天台山在县北三里,自神迹石起。按旧《图经》载陶隐居《真诰》云: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又《十道志》谓之顶对三辰,

《登真隐诀》曰:处五县中央,为余姚、句章、临海、天台、剡县也。

顾野王《舆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柏山,众岳之最秀者也。

徐灵府记云:天台山,与桐柏接而少异。

《神邕山图》又采浮屠氏说,以为阎浮震旦国极东处,或又号灵越。孙绰赋所谓“托灵越以正基”是也。

维摩疾:即“维摩疾”,指佛教徒生病。

典出《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佛在毘耶离城庵摩罗园,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维摩诘故意称病不往。佛遣舍利弗及文殊师利等问疾。文殊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

唐《敦煌曲子•五更转兼十二时 其十五 维摩托疾二十八首》:“隅中已。隅中已。文殊忽然承圣旨。往问维摩疾何因,相逢皆不谈真理。”

唐•元稹《大云寺二十韵》:“示化维摩疾,降魔力士勋。听经神变见,说偈鸟纷纭。”

般若:佛家术语,梵语译音,亦“波若”,意译“智慧”。

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

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刘孝标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经云到者有六焉……六曰般若,般若者,智慧也。” 

清•龚自珍《发大心文》:“欲修禅那,发心为先;欲修般若,发心为先。”

本源: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典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北宋•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夫治乱、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

自在:佛家术语,又作无碍、纵任。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均无障碍。此为诸佛及上位菩萨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称为自在人。

典出《法集要颂经》:“除冥超神仙,善获得自在。”

因地:原委;因由。

典出北宋•李之仪《句容澄上人群玉轩求诗》:“日日不离山,爱山终不厌。因地端有来,及此若尚欠。”

洒落:散落。

典出西晋•潘岳《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苍凉:苍茫凄凉。

唐•皎然《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苍凉远景中,雨色缘山有。” 

宦途:做官的道路,官场,亦指官场中升降的历程、遭遇。

典出《梁书•萧子范传》:“子范少与弟子显、子云才名略相比,而风采容止不逮,故宦途有优劣。”

唐•白居易《赠吳丹》:“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 

磨蚁:指日月在天体中的运行,亦喻忙碌不停的人或循环不已的事物。

典出《晋书•天文志》:“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譬之於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迴焉。”

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张瑰(1004年-1073年)

北宋官宦, 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字唐公,张洎孙。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除秘阁校理,,为开封府推官,知洪州。

历两浙转运使,知颍州、扬州。

即拜淮南转运使,入修起居注、知制诰。

因草故相刘沆赠官制用贬词,出知黄州。

英宗时进左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复坐事出知濠州,历应天府、河南、河阳,请为太平州。

当官遇事辄言,触忤势要,至屡黜,终不悔。

熙宁六年卒,年七十。



天台山


浙江天台山蜿蜓于东海之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享誉海内外。自古以来,天台山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无名无姓数不清”的说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渗透,山、岩、洞、瀑各具神韵,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独特风格。

并以绚丽多姿的形貌和深邃厚实的内涵,孕育出华夏文明苑囿中一棵散发着独特芬芳的奇葩,这就是“天台山文化”。以神秀的山水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特色,自唐宋盛行迄今并对日本和韩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她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组成。1700年来,“两宗”文化互相渗透,涵盖台州六邑,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

石梁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唐诗之路”的目的地,面积6.5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诗人都为此留下不朽的诗篇。作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梁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梁长7米,宽不盈尺,世所罕见。

华顶景区“天台临四明,华顶高百越”,观云海,看日出,赏奇花,品佳茗。72莲华峰之顶,独享“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华顶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天台山主峰,海拔1095.4米。享有“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的美誉,是十分理想的休闲、养生和避暑的胜地。这里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之誉的天台云雾茶的核心产地,相传三国吴时葛玄在此植茶,已有1800多年历史。

赤城景区“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孟浩然等无数游客的心目中,这座位于县城北1.5公里赤城山是天台山的地标。赤城山在一片苍翠中,因其色赤,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是“台岳南门”和天台山的标志。“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的赤城山,高306.5米,山间洞穴密布、树木葱郁,遥望如城堡高矗,在四山青碧中显得格外挺拔清丽。山顶有梁妃塔,塔高27.5米,四面七级,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

琼台景区“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唐诗人李白倍加推崇琼台仙谷“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相传这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从仙人九元子受金液神丹的地方。南端的天然石椅则是葛玄、吕洞宾、白玉蟾等高道炼丹之处,故名“仙人座”。台上有唐宋以来柳泌、天和子、康有为等人的“蓬莱仙境”“观止”等题刻。最高处,黄帝祭坛、祭天坛、祭地坛屹立峰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摄影:风、庞民、汤灵敏、肖连飞、酌雨

诗路天台┃《铜壶滴漏》  清 • 齐周华

诗路天台┃《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  明 • 范理

诗路天台┃《水珠帘》  清 • 潘耒

诗路天台┃《游石桥二绝》  南宋 • 宋之瑞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天台山文化
“免费的公共文化活动,开放的群众展示舞台。” 天台县文化馆欢迎你! 公共文化服务咨询及监督邮箱:812293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