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顶:即华顶峰,为天台山主峰(最高峰),登高可东望东海,南顾雁荡,西招括苍,北是宁海白溪的发源地(浙江大峡谷),西北流入曹娥江(沃州湖、剡溪),东南是始丰溪发源地,四周群峰簇簇,众山环拱如瓣,层层相裹,状如千叶荷花,有七十二峰之胜,而华顶正当莲花之顶,故名“华顶”。
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记载,华顶峰“少晴多晦,夏有积雪,可观日之出入”。
相传佛教天台宗创始人隋•智者大师,曾在华顶峰拜求《楞严经》,所以华顶峰旧有拜经台遗址。
《天台山方外志》又载,在华顶峰上,“下瞰众山,如龙虎盘踞、旗鼓布列之狀,草木薰郁,殆非人世”
禅林:寺院别称、僧徒聚居之处。
典出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禅林;蚕月桑津,迴成定水。”
倪璠注:“言本住宅,改为佛寺。”
唐•陈子昂《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序》:“入禅林而避暑,肃风景於中林。”
一枕:犹指一卧,卧必以枕,故称。多喻睡梦。
唐•丁仙芝《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广寒:即广寒宫,即指月亮。
唐•陆龟蒙《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谒广寒,执盖冒花香寂历,待晨交佩响阑珊。”
溟濛:朦胧或幽晦的样子。原指天地初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南宋•范成大《与吴兴薛士隆使君游弁山石林先生故居》:“篮舆犯穷腊,共作忍寒面。溟濛云酿雪,浩荡风落雁。”
下界:人间,指相对天上而言。
唐•白居易《曲江醉后赠诸亲故》:“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
离垢:佛家术语,谓远离烦恼之垢秽,亦远离尘世烦恼。
典出《维摩经•佛国品》:“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唐•李邕《国清寺碑序》:“所以信士永言,至人驰想,不远万里,有以一临离垢道场,遇之即是。”
佛火:指供佛的油灯香烛之火。
唐•孟郊《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佛火不烧物,浄香空徘徊。”
刚风:罡风,道家所谓高空之风,亦泛指劲风,喻风力强劲。
北宋•李师道《游潜山》:“细雾萦盘上白云,刚风肃肃天森爽。”
海岳:指四海与五岳。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时序》:“海岳降神,才英秀发。”
成眠:入眠、入睡,睡着。
唐•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清朝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又名良士,字仲瞿,号蠡舟,昭明阁外史。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
为学博通经史百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尤工诗与骈体文,其所作《西楚霸王庙碑》被时人誉为“二千年来无此手笔”。
独立特行,工画,好游侠,兼通兵家言,善骑射,少以任侠破家,人目为狂放。
曾从喇嘛学法术,其座主吴省钦荐其知兵,谓能作掌中雷。吴被斥,昙亦因此为士大夫所不齿。龚自珍与王昙交谊深挚,对王昙深为了解和同情。
遂终生潦倒江湖,佯狂玩世,郁郁以终。
诗文奇肆,纵横万里。有《烟霞万古楼集》。
华顶景区最高峰拜经台,海拔1098米。登高可东望东海,南顾雁荡,西招括苍,北是宁海白溪的发源地(浙江大峡谷),西北流入曹娥江(沃州湖、剡溪),东南是始丰溪发源地,四周群峰簇簇,众山环拱如瓣,层层相裹,状如千叶荷花,有七十二峰之胜,而华顶正当莲花之顶,故名“华顶”。
拜经台曾是智者大师求拜《楞严经》的地方,是观日出的佳处,天气晴朗之时,可观东海日出。这里群峰叠翠,白云缭绕,晓雾昏烟,云气氤氲盘结,故又有“华顶归云”之称。此地曾有“智者大师拜经处”和“台山第一峰”的石碑。
在拜经台的南坡,有一座三开间的茅棚叫李太白读书堂,这是专门为纪念“诗仙”李白而建的。今华顶有太白读书堂遗址。
华顶峰下有华顶寺,初名善兴寺,为晋天福元年(936年)国师德韶大师创建,寺前有十多株大柳杉,最高达28米,最大根基周长达5.3米,树龄在千年以上,是华顶寺悠久历史的见证。寺西南面有右军墨池等古迹。寺两侧密林间,原有72茅篷,东茅篷以药师庵为最大。
东晋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赞美天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为积极保护,使天台山许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云锦杜鹃就是其中树姿优美、花色娇艳的名花。
云锦杜鹃梵语称娑罗,当地人将它称为娑罗树,清代邑人齐周华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写他游华顶时记叙:“山高气寒,四时之花信常迟,帷娑罗种性最宜,故四月花开如木笔,如芍药,香满禅林。然帷此与石梁有之,洵异种也。”
云锦杜鹃属杜鹃花科,它以“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记载的377种杜鹃花中的佼佼者,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它虽在云南、四川等地少有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树群,则唯天台华顶山独有。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浙江省的第四林场,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浙江早期国有林场之一,“春观杜鹃,夏避暑,秋看日出,冬赏雪”被称为华顶四绝。
摄影:肖连飞、王则彬、许斌、姜胜、陈兴长、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