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谭派,陈彦衡先生是迈不过去的,他艺琴俱佳,堪称一代圣手

文摘   曲艺   2024-09-22 08:44   河北  

陈彦衡先生

民国那个年代,虽然战乱频仍,国事动荡,但各领域,特别是文化领域,大师林立人才辈出,文学、绘画、音乐以及戏曲等领域,艺术氛围空前繁荣。

常话有云:“江山不幸诗家幸”,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所谓 “饱暖思淫欲贫贱起道心”,有时候安逸的环境不一定是好事,艰苦的环境反而能激发人的向上拼搏的动力和行为。

民国时期大师辈出

闲言少叙,今天我们聊的这位,就是民国时期的京剧前辈,他是谭派名家,胡琴圣手,他的名字叫陈彦衡。

陈彦衡先生名新铨,他不是北方人,是四川宜宾人,他是民国初年京剧以及谭派艺术的重要传承研究推广人,在琴艺以及对谭派的传播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很多当时学习谭派艺术的艺人和一些胡琴师,都向陈先生学习潭门艺术以及拉琴技艺,他不但对谭派艺术极其懂行且造诣深厚,并且对京剧的其他行当,比如旦角,也是了如指掌,对当时的京剧方向发展,都有很多指导性的言论和意见。

梅兰芳先生回忆说:“在我年轻时候,新腔之风虽未盛行,但我排演新戏时,总想琢磨些新颖动听的腔调,加强表现剧中的人物。

陈彦衡先生常到我家聊天,我和他研究旦角儿的唱腔,他是主张革新的。

他说:曲无所谓新旧,悦耳为上。歌唱音乐结构第一,如同作文,作诗写字。绘画讲究布局章法,安排得得当,工尺高低的衔接好比上下楼梯,必须拾阶而登,顺流而下,才能和谐酣畅!”

 “ 要注意避免几个字:“怪、乱、俗”。戏是唱给别人听的,让台下的观众听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还要懂得“和为贵”的道理。然后体贴剧情来按腔。如此唱腔才能有的悲壮淋漓,有的缠绵含蓄,有的富丽堂皇,有的爽脆流利。

昆曲讲究唱出曲情,皮黄就要有“味”儿,古人所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都是形容歌唱音乐的感人至深。琢磨唱腔大忌:杂乱无章,硬山搁檩!使听曲的人一愣一愣地不知所以,莫名其妙。

梅兰芳演古装新编戏

从上面陈彦衡先生对梅兰芳的一席话里,大家就能听出来,这位老先生对京剧旦角也是非常门清的,他是大才当然,他对谭派艺术的研究,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那绝对是顶级水平,因为,就连当时学谭的京剧老生大家余叔岩,言菊朋都向他请教学习老谭派艺术

上面说过,他除了对谭派的精深研究以外,还是一位胡琴圣手,京胡的造诣非常深厚,并且培养和影响了后世许多京胡大家。

梅兰芳先生的重要琴师之一王少卿先生,是汪派须生大家王凤卿的儿子。陈先生曾在一段时间指导他的琴艺,使他进步很快。

他训练王少卿左右手都要快,尤其是右手弓子要起劲。起初王少卿不能得心应手,经过陈先生的不断点拨和王大少的不断努力,后来王少卿的两手训练得非常协调一致,配合也快如风雨。

王少卿在台上给他父亲拉《文昭关》中 “鸡鸣犬吠五更天” 一段二黄快板时,尺寸越快越用双弓衬托,故此台上五花八门地呈现出一片琴声,使王凤卿的唱显得格外高亢爽快,无比精彩,王少卿的琴艺也大受观众赞赏。

由此坚实基础以后他参加梅兰芳剧团改拉旦角二胡,后又拉京胡,辅助梅兰芳先生演出,成为尽人皆知的胡琴高手,绝非偶然。

其实京胡 “快弓拉花” 这种技巧,就是始于陈彦衡先生,他的学生杨宝忠,王少卿把此种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