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就越看得明白:几千年以来,人性进化微乎其微,唯有科技与制度,给文明带来了有限的进步,弱肉强食是每个有人的角落里的真实底色。教育的力量极其有限,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教育的限度,表现在教育并不必然带来我们期望的健康主动的生命生长,过多的教育或者不适当的坏教育,有时反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戕害。杜威早就慨叹过:“那些因为教育而失去天真的成年人……”啊,后面的感叹词“啊”,是我忍不住加上去的,我对杜威的经验之谈有太深的体会。诗人梁小斌的表达同样使人驻足良久:
我提醒你
有一朵花从你脸上被撕走
要记住婴儿时期的笑
什么力量,使太多的成年人被撕走了花朵,失去了笑容?这不应一味地归结为岁月的磨砺,那些随处可见的“坏教育”难辞其咎。
……
面对教育的限度和人生的限度,教育者最审慎的态度:尽人事,知天命。
想要成绩吗?最快捷的办法是获得政策上的生源保障。比如株洲景炎学校的沉浮: 2019年,我家大娃景炎毕业时,它还是株洲的老大。后来就没有怎么留意了,刚刚一搜,2023年就已经开始明显衰微了。 教育里没有神话,只有赤裸裸的资源分配不公带来的结果。所以,想功成名就的教育工作者最先的手段一定会先巴结分配资源分配的权势者,获得优质生源是第一步。而一个学校要崛起,生源保障政策永远是前提。 作为资源分配者,好的资源分配方案会促使做蛋糕🎂的更努力,而坏的资源分配方案促使人人都想成为资源分配者而不是做蛋糕🎂的群体。而现在做蛋糕的效率的提高主要靠科技的应用,如何激活科技的有效应用与研究永远是增加蛋糕的前提。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没有造蛋糕的能力,拼命卷的也不过是有限的蛋糕的分配多少而已。毕竟,教育的力量极其有限,这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终究还是得靠科技的应用与制度的改善来完成。 弱势群体不代表人性更善良,强者亦如此。所以,卷的底色永远都是弱肉强食,试图在当前分配制度下以最优策略掠夺更多的资源分配而已。所以我只谈文明,只谈对最弱的群体的生活生存保障,不谈人性,一旦陷入人性善恶之争,就会陷入争论的死循环。 教育是否有问题?一定要去观察那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如果没有甚至更糟糕,就可以断定当前的社会资源分配一定出问题了。教育里哪有什么神话?那些吹自己是名校的,只要招生政策上完成生源同等随机分配,就知道他们的力量其实极其有限,教育失败的案例跟成功的案例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