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的威严与人性的温度之间,总有一些故事令人动容。而在执行工作中,如何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又能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实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一直是司法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近日,一起被执行人用自己种的稻谷以物抵债给申请人后执行完毕的案例,为我们展现了司法的智慧与温度。
故事的开端,是一起普通却又棘手的债务纠纷。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因经济往来产生矛盾,经法院判决,被执行人需向申请人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然而,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按时履行义务,申请人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干警接手案件后,立即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并非故意拖欠款项,而是确实面临着经济困难。被执行人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主要以种植稻谷为生,家中存有大量自己种植的优质稻谷。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不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收入锐减,一时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执行干警陷入了沉思。如果采取传统的强制执行措施,可能会给被执行人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可能导致其失去生活来源。但如果不执行判决,又无法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在经过多次走访和沟通后,执行干警们想到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以物抵债。因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多次提出想用自己种植的稻谷抵偿债务的执行方案,执行干警们了解到被执行人种植的稻谷品质优良,且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于是,执行干警积极联系申请人,向其介绍了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以稻谷抵债的方案。一开始,申请人对这个方案心存疑虑。毕竟,稻谷与现金相比,存在着储存、销售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执行干警的耐心解释和劝说下,申请人逐渐认识到,这可能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虽然稻谷不是现金,但优质的稻谷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通过销售等方式实现债权。而且,被执行人种植的稻谷品质有保障,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也可以减少自己的损失。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在执行干警的精心组织下,一场特殊的以新收稻谷抵债行动展开了。双方在法院的见证下,对稻谷的数量、质量进行了认真核对和评估,确保以公平合理的价格进行抵债。与此同时,执行干警还积极帮忙联系了当地的粮食收购商,为申请人提供了销售渠道,解决了申请人的后顾之忧。最终,在执行干警的见证下,被执行人将自己种植的五千多斤稻谷交付给了申请人。申请人也表示,愿意接受以物抵债的方式,放弃对被执行人的执行请求。当一车车稻谷从被执行人家中运抵申请执行人手中时,至此,这场看似难以解决的债务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执行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强制手段,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行干警们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努力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告诉我们,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审核:匡锦明
责编:段珊珊
编辑:刘 薇
来源:云县委政法委
转载请注明出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