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共生 | 再收获一枚皇家艺术学院的摄影OFFER

文摘   摄影   2024-05-29 10:25   四川  


What is right with the world,  @YY

在木格堂学习更多的是对我观念的转变。在之前更多觉得摄影的重点在于图像,在学习期间我加深了对摄影的理解,在当代语境下摄影不仅是图像,更是作为一个艺术媒介存在,可以结合声音、雕塑、绘画、行为等等任何的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用一个独立艺术家而不是学生的身份去思考和创作。 



录取名单
Admission list

●○●皇家艺术学院-摄影硕士
RCA-MA Photography  
●○●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摄影硕士
UAL-LCC-MA Photography  
●○●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商业摄影硕士
UAL-LCC-MA Commercial Photography
●○●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摄影硕士
UAL-CAM-MA Fine Art: Photography 
●○●伦敦大学-金斯密斯学院-摄影:图像与电子艺术硕士
University of London-Goldsmiths -MA Photography: The Image & Electronic Arts
●○●金斯顿大学-摄影硕士
Kingston University-MA Photography



M:恭喜你拿到多个世界顶级艺术院校的摄影硕士,其中伦敦传媒学院的摄影硕士是你最想去的学校,该学院的哪些方面吸引到了你?
YY:谢谢老师!我很喜欢LCC,在了解了教学模式之后感觉和自己比较契合,可以在学院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让我更好的跨媒介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M:你的本科就读的是什么专业,是什么促使你在硕士阶段选择摄影?本科的专业素养对你的创作哪些帮助,能否针对相关的项目来具体谈谈?
YY:我本科也是在英国完成的,学的是传媒,选修了很多和电影相关的课程。在三年本科的学习之后我发现比起电影我更喜欢研究暂停的每一帧画面的结构、光影,所以开始了解摄影。我最喜欢的导演库布里克也是摄影师出身,我在研究中发现了电影和摄影之间紧密的关系。在本科学习的影响下我在拍摄时会去思考镜头语言,我想用这个画面表达什么,传递给观众什么。在第三个作品中也想到了用第三者的视角去创作,更好的贴合自己的主题。
M:很想听你聊聊作品“Threesome”,它的背景和主题,以及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
Threesome, 2023  ©️YY
YY:去年在伦敦看了很喜欢的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的展。她关于母亲的作品启发了我,当时在展览现场看到那只巨型蜘蛛雕塑觉得非常震撼,之后去了解到这象征着母亲对她的呵护和爱,是一个修复者和守护者的形象。在我心里我的妈妈和外婆也是这样守护着我,这份作品也是送给她们的一份礼物。
Maman by Louise Bourgeois, 1999, via Guggenheim Bilbao (left); with Louise Bourgeois inside her articulated air at the MoMA, 1986, via The Guardian
我通过对老照片的再创作和拼贴,以及对家中旧物的重新拍摄和塑造,试图以静物和雕塑的形式,重新呈现外婆、母亲和我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记忆:那些已经被遗忘或界限模糊的事物,却依然有力量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希望通过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女性现状,唤起女性的意识,追求平等权利。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和快速变化的时代,因此了解上一代女性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表达我对女性角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困境和突破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Grandmother, Threesome, 2023  ©️YY
M:这个作品收集整理应该会占据了大量时间,在这期间遇到了哪些挑战?
YY:在最后整理的阶段确实发现了很多关于自己小习惯的问题,比如以前可能觉得更重要的是前期的拍摄,但后期整理时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对作品不清晰的部分,之后在慢慢整理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对自己作品重新梳理的过程。并且以前不喜欢把每张照片划分的很清晰,但整理的时候就非常头大,所以现在新拍的照片会按照日期地点或是主题重新改名,放到不同的文件夹,这样以后梳理的时候会清晰很多。 
Food coupin, Threesome, 2023  ©️YY
M:能说说作品“Through the night”的缘起吗?作品里提到了伦敦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YY:这个作品起因是在留学期间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在研读了心理学和哲学相关的书籍之后对梦境的话题非常感兴趣。结合个人的背景,在这两个城市拍摄了许多夜晚的景象、以及我梦中出现的一些元素,在人成长过程中充满着规训,而梦是自由的。 
Through the night, 2023  ©️YY
在个人经历和内在动机的驱使下,我试图描述我在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感受到的压抑和孤独。通过捕捉我梦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如荆棘、树木、电线、铁链、湖泊、网和被困住的动物,希望用这些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荣格心理学对梦的核心理解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做梦,我们被做梦",在分析我的梦境和情结的来源和含义时,我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各种信息。
Through the night, 2023  ©️YY
M:作品“What is right with the world”的结构是?每个部分分别表达了什么?你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YY:这个作品灵感是来自阿多诺说过的一句话“对世界的疏离感是艺术的一个要素,任何不觉得世界陌生的人对世界根本一无所知。”
我开始反思人类是否对身边的一切一无所知。在当今繁忙的生活中,人类逐渐变得疲惫麻木,迷失在机械的生活中,沉浸在冰冷的钢铁世界里。经过深思熟虑,我从共生和互动的概念中汲取灵感,以身边植物的微距拍摄为切入点,重构和抵制现代性带来的模糊意义和影响。
第一部分我以宏观视角开始,记录了生长在城市角落、被人类忽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植物。这些植物真实的色彩被修饰、覆盖、反转,我用图像和抽象的方式来表达被日常生活的平淡所压抑的东西。我也希望用反视觉体验的画面唤起观者的思考,让观看这组作品的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审视自己,找到内心短暂的宁静。
What is right with the world, 2023  ©️YY
第二部分是将完成的影像投放到公共区域的缝隙中,把我用录音设备录下的来自自然的声音藏匿在公共设施角落,然后用 Gopro 视频模拟植物的视角来审视散落在各处的影像设备的观看者。
What is right with the world, 10 min, 2023  ©️YY
第三部分我虚构了一个由于过度开发、核污染、战争等导致的世界末日的背景,我通过第三方视角寻找地球上人类存在过的痕迹。为了更好地还原末日场景,我选择到相对干燥贫瘠的高原和沙漠地区进行拍摄。在那里,我用相机捕捉荒凉、萧条和无尽孤独的凄凉画面,同时也用闪光灯实拍人类的残留物(食物、衣物、生活用品等),试图塑造“证物”的感觉。
What is right with the world, 2023  ©️YY
What is right with the world, 2023  ©️YY

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我的愿景:呼吁人们重新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唤醒人类对困境的认识。 
这个作品是拍摄准备和完善时间最长的一个作品,因为缺少经验在户外用投影设备拍摄时遇到了许多困难,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包括第三部分去到了甘肃新疆这样极度干燥高温的环境拍摄,环境很恶劣,但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经历。 
M: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节奏?对于这样的安排你是怎么感受的呢?
YY:其实一开始预设是三个月完成一个作品,但发现比我想象中工作量要多非常多,有很多后期的处理要做。最后几个月几乎是同时完成三个作品的完结工作,当时非常焦虑,但好在在老师的帮助下最后都很好的完成了。 
M:那在开始准备留学的时候,你是如何了解到木格堂的,为何会选择木格堂呢?
YY:一开始是学艺术的朋友推荐我关注木格堂,当时感兴趣就关注了木格堂的公众号,公众号里经常会发很多艺术家,对自己日常的积累很有帮助,也看了公众号里发的历届学生的作品,觉得非常喜欢。正好在准备申请研究生,就去报名了木格堂的留学课程。成都也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城市,所以最后选择了木格堂。
M:在木格堂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有没有认识上的转变让你记忆深刻?在这里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YY:在木格堂学习更多的是对我观念的转变。在之前更多觉得摄影的重点在于图像,在学习期间我加深了对摄影的理解,在当代语境下摄影不仅是图像,更是作为一个艺术媒介存在,可以结合声音、雕塑、绘画、行为等等任何的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用一个独立艺术家而不是学生的身份去思考和创作。 
M: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创作有什么计划吗?
YY:接下来几个月想继续积累和研究和环境、哲学、自我探索和女性主义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延续我“What is right with the world”的拍摄。最近对古典艺术和书法很感兴趣,在研究书法和绘画的内容,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创作相关的主题。
      
留学作品集工作坊 2024

木格堂部分学员作品
木格堂部分学员展览
二十年的职业创作生涯以及十余年的摄影教育实践中,从一名职业创作者到一名艺术教育实践者,我深知从技术到材料再到观点最后到表达,每一步都需要严谨的训练及职业经验的辅助,帮助学员能够在一个创作者的语境下,职业艺术家的态度下去完成自己每一个作品,而且我们把交流环境延伸到众多经验丰富、知名度高的行业艺术家、策展人、出版人等全程参与合作课程的学习,帮助学员全方位的面对自己的创作实践,构建与完善自身的艺术创作脉络和方向。同时,木格堂线下开展的活动、展览和项目研讨将共同帮助学员建立并交流分享个人或集体的实践创作,同时培养学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社会文化多样性。
——木格


01








学员创作过程


暗房实验室

影像实验室

 木格堂部分摄影器材


02

部分学员访谈
点击以下链接可查看▾






木格堂创办于2015年,是一个复合型艺术实践空间,空间涵盖Muge Studio(艺术创作)、MIA Studio(艺术教育)、MAA Studio(艺术收藏)实践方向,并致力于呈现在当代文化表达下的多样化创作实践。


CONTACT US

Tel⎥086-028-64100848
Email⎥mugetang@foxmail.com
Add | 成都市蓝顶当代艺术基地2期48栋



木格堂
木格堂是一个专注于图像创作和摄影教育的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