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林立,面对层层考验
这里沟壑纵横、重峦叠峰,峡谷深邃仿佛巨斧劈开大地,一眼望不到底,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技术挑战。想要将蓝图变成现实,需要面对什么?
南孟溪特大桥作为贵州剑黎高速公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首先就是地质条件带来的桩基开挖困难。大桥3号主塔位置处于悬崖峭壁,斜坡坡度达50度以上,外侧有10米高的悬崖,这种地形上,无法使用旋挖钻机等机械化设备进行桩基施工,只能采用人工挖孔桩的传统方法,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主塔承台为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单个承台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量需6000多方,内部温度最高可达75摄氏度,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是极大的考验。其次还有不良地质堆积体的问题,大桥4号主塔所在位置是一处堆积体范围内,堆积体地质松散、节理裂隙发育,这种特殊地质情况给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需要预先加设双排抗滑桩后再进行人工开挖孔桩,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
逆境而起,山巅巧破困局
“在山区修桥最难的不是设计,而是施工。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需要有娴熟的桥梁施工方面的经验,要充分考虑施工进出场条件、技术、设备,要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实现。”项目负责人表示。
登高怀远,回望四年坚守
“站在山尖,脚踏祥云”并不是只有在小说《西游记》里才会出现的画面。南孟溪特大桥最高达253.5米的主塔直插云霄,横跨在清水江支流南孟溪之上,山风轻拂,雾气缓缓翻滚,一座云端天桥像一道红色闪电,划过大地裂缝,连接两岸,如钢铁巨人般傲然屹立。它劈云斩雾,无畏地挑战着自然的极限,彰显着桥家人的智慧与勇气。
一根斜拉索有多少拉力?又如何能承载住160米+360米+160米的桥身?大桥的斜拉索,单根钢绞线抗拉强度为1860MPa,可承受19.5吨的力,每束斜拉索最少的为37根钢绞线,最多的为85根钢绞线,最小的每束斜拉索可极限承载721.5吨的重量。长680米、宽29.5米、边箱高3米、顶板28厘米厚的混凝土主梁通过152束斜拉索悬挂在空中,每一根都凝聚着铁建人的汗水与智慧,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生动与优雅,让这片原本交通不便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3年4月,一群桥家青年们在这交通艰难、山高路远的地方,以坚定的信念和精湛的技艺完成了0#块的浇筑工作,为整个大桥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个月后,他们再次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不懈的努力,顺利完成了上横梁的浇筑任务。当高达253.5米的主塔封顶时,站在主塔之上,顿时有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浑气势,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天空之桥”。
“黔”路不再难,“桥梦”越万山
站在南加收费站旁边,抬眸遥望大桥,来往的运输车辆驰过,传来微微的震颤,仿若此桥有了一颗强劲跳动的心脏。“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桥与这片山水紧密相连,与四周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恰似一幅绝美画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般美景,胜过仙山之境,诗情画意,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仙境一般的景色为过路的游人营造了“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公路行车环境,不自觉地沉溺其中。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修建的大桥!
在未来的岁月里,南孟溪特大桥将承载着大桥人的故事和记忆,继续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与成长。
编辑一校|许文成
一审二校|曲智富 向桃励 钟玉刚
二审三校|李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