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如何将“好钢用到刀刃上”,使有限的创新资源实现最大化产出,是国有企业在创新发展进程中需要持续探索和回答的问题。今天与您分享系列第二期案例《东方电气集团探索“科研统筹联合体”协同创新新路径》,看东方电气集团如何回答这一“创新之问”。
如何将“好钢用到刀刃上”,
实践中,
一是创新主体多元、各自为战,
二是科研资金、人才、项目缺乏统筹,
重复投入、分散投入
和“只问耕耘不计收获”式的创新投入
并不罕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东方电气集团组建了一支
“超级战队”——
“科研统筹联合体”,
通过协同创新
推动创新资源走出
小、散、弱的困境。
联合体
分为牵头方、管理方和出资方,
按照市场化协议的方式
明确联合体各方责权利。
其中,牵头方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负责组织协调、科研出题和立项审批,
管理方东方研究院
负责联合体资金、项目的管理,
出资方9户二级企业
负责按协议提供资金,参与项目出题,
享有研发成果相关权利。
项目统筹上,
联合体共同确定项目研究方向,
主要限定为
装备制造相关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
共性技术等方向,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纳米材料、
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
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科技委
按照方向统筹出题,
以“揭榜挂帅”和定向指定等方式
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资金统筹上,
牵头方根据规划、
计划确定年度资金需求,
按协议约定分解到联合体相关单位,
由其以往来款方式拨付至专门账户,
确保专账专管专用。
人员统筹上,
围绕研发需求,
联合体中制造型企业与研发型企业
组建跨企业、跨专业的攻关团队,
实现多主体协作、多专业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
联合体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
是共享共有的。
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由出资单位共享,
所有权及对外处置权益
由出资单位按照项目出资比例共有。
管理方实施资金专项管理,
并定期与出资方核对资金往来账项。
所有成员都能从中受益,
通过组建“科研统筹联合体”,
一是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投入、组织、产出、转化的流程主线,以市场化协议方式,成功打破内部多法人主体导致的天然协同障碍。
二是因企施策构建统筹机制,在资金、人才、项目上实现实质性协同创新,使所有创新资源“利出一孔”。
三是科研统筹联合体模式未来应持续优化,例如,在如何有效盘活各主体的所有创新资源、如何科学衡量创新成果价值、如何在出资限额之上进一步打破法人壁垒实现高层次创新协同等方面仍需持续破题立论。
科研统筹模式
不仅是一次资源整合,
在科研统筹模式的引领下,
每一份努力都能汇聚成
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