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琴 | 深切悼念张崇岫叔叔

文化   教育   2024-09-13 17:42   安徽  


1988年春节前,我32岁,临产。为了安全保险,选择省立医院妇产科,因为陈阿姨在那里做护士长。

腊月28下午,羊水破了,即住进医院,38床。连夜吊了三瓶催产素,第二天晚上7点多,还是没啥动静。家人就说要剖腹产,而我坚持自然分娩。因为我曾看过一本书说自然分娩有益于孩子成长。

僵持中,住在不远文联宿舍的陈阿姨赶来了,她满脸是汗,气喘吁吁。我一激动,或是一害怕,一发力,“孩子露头了”!当然就没有剖腹产了。

这个陈阿姨就是今天上午举行告别仪式的英雄摄影家张崇岫叔叔的夫人陈医生。大家正在与6日晚上9点去世的张叔叔告别。我一直很崇敬张叔叔,感激陈阿姨,本应前往,但因身体欠佳,腰腿不利,不便参加,(大弟二弟大妹参加)特写此文,以示悼念。

70年代起,张叔叔陈阿姨住到金寨路安徽日报社宿舍,和我们成了一个大院邻居。我们才相识。当然,我父亲早就和他们有交往。张叔叔是记者编辑,还是作家。陈阿姨在省立医院工作。他们和我们是姻亲。有文文、小可、小草三个孩子。小可是男孩。记得她们都很文静,书生气。感觉陈阿姨很忙,上下班走路很急。张叔叔经常做家务,倒垃圾、买菜……

张叔叔和我爸都是巢湖人。他家是巢湖街上的,我家是烔炀镇上的,我爸一家在街上住过,那时爷爷是巢湖教育局局长。约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

张家是北门大街38号,祖传产业,三路十二间瓦房,前院后园,二十几棵红花树。他外公刘之堂是辛亥革命烈士,她母亲刘天娇是个有文化的小脚女人。他祖父有七个儿子,二儿子张健淮的小女儿张玉英嫁给了我爸爸的哥哥祖庆年,成了我的三伯母。那是建国后。张叔叔父亲张惟吾排行老三。他们有个堂妹张崇林是师范学校、合肥教育学院老师。三伯三妈如果来合肥,他们几个堂姊妹会欢聚一堂,包括我爸爸。

1938年日寇占领巣县,他家成了马拉炮队驻扎地,被毁。

我家祖宅成了日寇的马厩,同样命运。

清末民初,传说巢湖藏书三大家刘张祖。张即他们家,祖即我们家。但张祖两家的书都被日本鬼子毁坏烧损。

据说“巢湖藏书三大家”是巢湖创办黄麓师范学校的张治中将军提出,现在难以证明。三大家也难以确定。但我清楚记得父亲说过,曾经糕点店炒货的包装纸都是我们家的旧书页。还有三妈家的。

不管是否藏书大家,但读书确实是张祖两家大部分子孙爱好,不论任何年代。

几十年来,两家的儿孙都喜欢文学和摄影。崇岫13岁参加新四军,在部队的培养下,喜欢摄影,钻研技术,不怕死,勇敢往前冲。特别是在朝鲜战场上,勇敢使他拍到了许多别人拍不到的珍稀场景,特殊瞬间。他真真实实地记录了那场战争,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

祖家的小儿子岱年也是13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仗不怕死,冲锋陷阵总是在前面,一次剿土匪,不幸掉下悬崖,摔个重伤,割掉一个肾。

叔叔主要在少数民族文学搜集整理和抗战纪实文学创作上有些成就。张叔叔不仅是摄影方面成就卓著。而且也创作了一些小说和电影剧本。

可惜叔叔约10年前就离开我们。爸爸13年前已走了。崇林阿姨15年也走了。三伯17年走的。三妈去年也走了。张崇岫叔叔六天前走的。他们那代人越走越稀缺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无可奈何花落去,恰如长江东流水。

△约七、八年前的一天,大妹祖英在街上邂逅张叔叔陈阿姨,高兴地合影。(祖英提供)

△拜访张叔叔,祖英摄下了张叔叔珍贵的瞬间。(祖英 摄)

△跟着领导拜访叔叔。向英雄致敬!(雯雯 摄 祖英提供)

△张叔叔和堂妹玉英的侄儿侄女侄孙。(雯雯友 摄 祖英提供)

△在历史面前,在前辈遗像面前,我们怎么办?(祖英提供)

过去,读书是奢侈的。张叔叔和我叔叔出身书香门第却没有条件读书,没有条件读书反而很勤奋读书。摄影也是奢侈的,是烧钱的。若不是替公家摄影,自己花钱是摄不起的。可张叔叔却非常珍惜读书机会摄影材料。生命是自己的,是宝贵的,“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浮云”。可张叔叔却舍命向死为摄影。摄影早已融入血液骨髓。融入生命中。

“70几年过去了,我老了,照片不老,照片里的故事不老。”张叔叔走了,张叔叔记录历史的照片留下了,照片里的故事继续给我们讲着战争与和平。生生死死,生命更新。青山依旧在,张叔叔千古!(感谢有关材料提供者)

文字 祖琴;摄影 雯雯 祖英 祖兵 等

20240912



△图片:祖英 摄


泣别老英雄张崇岫

祖云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我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革命老英雄张崇岫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上午举行,我赶去见了老人最后一面,只见他穿着崭新、特制的志愿军军服,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安详地仰卧在鲜花从中。


他13岁在老家参加新四军七师,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尤其是在朝鲜战场,担任第九军摄影组长,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枪淋弹雨,拍摄了上千幅弥足珍贵的照片,记录了许多难得的历史瞬间,留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那段历史影像,为国家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资料。


他是我多年来十分钦佩的一位长辈,老人一辈子善良、忠厚、勤勉、奋进!由于亲戚关系,我该喊他表叔,后来两家又住同一个大院,来往渐多。有几件事,我记忆犹新,那时给我印象深的不是他的摄影,而是文学创作。1,有一年他创作了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战地之星》,描写前线我志愿军战地女播音员的故事,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后,在合肥首映,他请我们全家坐在前排欣赏,至今难忘。2,他精心创作过一部长篇小说《英雄“中国丁”》,描写一位志愿军英雄的故事,送我一本好像是自费印刷的,给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3,77年恢复高考,我考取安师大,他十分高兴,专门为我书信一封,托他安师大老朋友在我上学期间给予关照,他送信到我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4,他一直保存着老家的习俗,春节期间晚辈们去拜年的,一定留下吃饭。前年春节,我和弟妹们去拜访,他93岁高龄,腰已站不直,仍一定要在饭店请我们吃饭,令我们汗颜难忘……


他辛勤奋斗了一生,在默默无闻70年之后终于辉煌,今日驾鹤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崇高品格、奋斗精神、摄影上的巨大成就,永远留在人间,光耀千秋!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最忆是巢州
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