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的耐操资本

职场   2024-10-16 18:57   广东  

👋你又来看我了啊



1


往前10年,15岁,算童年,只有考试压力。


往后10年,35岁,算中年,开始有了危机。


现在看,其实考试考差一点还是考好一点,压根对人生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一本和二本最大的差距,在于高考毕业时吹的牛逼有多大。


后面想想,也没啥。


或许有差距,但普遍意义上,一本和二本都在平庸的行列里。


除非是牛逼的211985,那就暂且归位于牛人,不列入普通竞争当中。


不过,谁要是在10年前开始利用复利思维经营人生,那威力,就远比一个学历来得猛烈。


都是相同的起步资金。


工作一年存10w。


有人希望通过股权致富,一年吃息6个点,心满意足。


有人迫不及待买了一台车,激动地发了个朋友圈,也挺爽。


工作三年可能搞了3到50w。


有人股权收集得越来越多,哪怕股价不动,维持5个点上下,也够小半年吃喝。


有人想都没想,一把干入婚庆酒席房子中,背上本金的五倍以上的负债。


倒也风光,有房有车倍有面。


而这,大家都30不到,正当年轻。



2


但我不才。


我没有那么大的自信,把积蓄梭哈进不会给我下蛋的消费中。


我只能通过最慢,也是最笨的方式,达成吃息养老的目标。


一年大概12w。


这样子,哪怕我和对象都在35岁那年被优化了,我也无所谓。


工作还能继续慢慢找。


找不到,想休息,也可以在家休息。


找得到最好,反正基本盘在这,月薪5000还是月薪过万,都无所谓,这些都是新增的资金。


刨除家庭的日常开销以外,余下的,可以旅游,可以干点爱干的事情,当然,也可以继续选择收集股权。


我这个人,本身没有人收集癖。


但在这件事上,倒是很用心。


其实我终极的目标,是账户里一揽子下蛋的公司,成本被我做到了0,同时每年老老实实下蛋5%。


这样子,不管是35岁危机,还是45岁危机,又或是65岁危机。


都无所谓,反正账户里爬着的公司,我就把他们当成是家里多了一个人,多了一个不需要吃喝玩乐的人。


唯一不同的是,这个人不是每个月给家里纳粮,他是一年纳粮1到2次。



3


十年前以这种模式经营人生,现在固然早就起飞。


那会实在太小,没有执行的能力。


不过倒也幸运,五年前我大学三年级,就已经暗自立下了吃息养老的目标。


那会目标是6w块。


只是时至今日,觉得目标6w块不够督促自己奋发向上。


随后在今年年初,才改为12w。


恰好,距离35岁这道公认的中年危机的坎,还有十年。


这十年,头五年,不管是上班打工,还是投资理财,都是我成长最快的五年。


抓紧利用好一切的时间,让积蓄变成股权,让本身拥有的股权,通过波动降本的方式,增长出更多的股权。


另外,找到一揽子有价值的低估高息公司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左手,是事业,右手,是股权。


双管齐下。


后十年,事业上的收入就不能全部放在股权上了。


或许要结婚,或许要买车,或许要买房。


不过都无所谓,反正右手里的股权,我不去霍霍它,持续让家里多一位打工的人,那就好了。


如果实在事业上的钱兼顾不过来了,那就让这一位无形的007工作者,交粮纳贡。


再花掉。



4


股权所带来的复利思维,其实是新钱和老钱的观念。


我不太希望自己人到中年了,我的家庭开支还得盼着下个月公司给我发的薪酬。


哪怕到时候我一个月拿几万块。


我觉得对不起我的认知。


相反,如果一个家庭,他们所有的开销及欲望,可以被老钱生出来的新钱所覆盖掉。


那是真的很牛逼的了。


或许我40岁以后能实现。


但是能在35岁前,老钱所生出来的新钱,能把家庭基本开支覆盖掉,我觉得也ok了。


这样子再去打工上班,也就不担心被优化了,也不担心下一家的工资没有上一家的高。


主打的就是一个快乐工作。


这样子,两口子也不会因为压力爆表变得面色蜡黄,头发掉了一茬又一茬。



最后


股票有两类。


低估高息稳成长是一类。


高估低息高成长是一类。


前者的优势在于稳定,股价几分钱玩一天。


弊端也很明显,做它们的投资,得以年为单位。


主打一个寂寞。


后者的优势在于波动,可以满足快速致富的幻想。


但弊端就更明显了,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在该类股票上栽的跟头不少了。


主打的是一个刺激。


我反应能力一般,胆子也不够大。


大学那会想了很久,还是觉得低估高息稳成长这类股票适合我。


或许也是能力的问题,只能看懂几个的板块。


然后把所有的积蓄和收入花了几年时间,逐步买成了一个股权收集者。


耐心资本肯定算得上了,但准确点来说。


长线收息,短线收股,大涨就赚市值,大跌就赚股数,平日里就在价值股里做技术。


向上向下我都爽,有时候还要“求跌、求大跌、求暴跌”,名副其实的耐操资本。


可别小看这个。


老爷子可是说得很清楚:我们的行为效果似乎每天都没有什么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其结果十分巨大。


普通人的竞争,还够不上拼天赋。


所以,我们长期的竞争优势的日渐提升,恰恰源自于日常不起眼的坚持。


下课。





张11

98年知名打工牛马
理想生活是经常可以在家做饭

21年上岸苏州某体制内
22年辞职下海经商 某试剂公司学术经理

📪:Anexcellentwriter
⚪:吃息财主(日常财经分析在这)

长按二维码(记得备注)
领取2024年404文章合集丨围观朋友圈

请叫我九五后
一个98年有亿点帅气的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