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陇东报副刊“庆阳苹果熟了”主题征稿开始啦!
在这里聆听庆阳,在这里读懂庆阳。陇东报副刊“一点庆阳”栏目特别策划“庆阳苹果熟了”主题征稿活动于今日启动。
本次征稿从文学视角,讲述庆阳市各县(区)苹果产业基地、企业、合作社、果农大户增产增收故事,围绕庆阳苹果生长优势、产量、质量、加工、销售等方面征集小小说、散文和诗歌稿件。要求稿件有故事、有温度、有细节。陇东报副刊编辑将择优在新媒和纸媒以专题和专版形式推出。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一点庆阳”栏目将录制音频在新媒体编发。
陈贵明 摄
金秋十月,苹果飘香。又是一年苹果丰收的美好季节。果园里、公路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小区巷道口、广场一角,到处可见红艳艳的苹果。有装了纸箱的、有大卡车散装的、有堆成苹果山的、有排列整齐摆上货架的,无一例外飘散着诱人的苹果香。
多年来,每次路过庆阳市区街道,看见“庆阳苹果果真好”那几个闪耀着中国红的大字,心头总能激起一股热浪,有欣喜,有感动更有心酸。
1987年那个炎热的暑假,参加完高考,我陪同父亲一头扎进热粘苹果树的“大战”中。听父亲说要在中伏天最热的时间段,把他抚育了三年的半亩多山丁子苗热粘完成,然后要把热粘嫁接成活的果苗移植到八亩果园里。我一听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大的工程就靠身体瘦弱的父亲和同样瘦弱的我一个女孩子去完成吗?然而在严厉的父亲眼里从来没有对决定了的事情动摇过,也从来不会因为我是女娃而减轻活路。就这样我和父亲每天太阳冒花花就走进茂密的苗木地里,开始一天的劳作。
山丁子属于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适应性强,野生山丁子抗寒能力极强。因为同属间嫁接亲和力强,成活好,山丁子可做苹果、花红等苹果属的砧木。山丁子作为砧木能和所有苹果品种进行嫁接,并表现亲和力好,生长好,是寒地苹果树嫁接砧木中的首选树种。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从父亲嘴里说出来虽然令旁人新鲜,但我一点也不奇怪。父亲多年来一直坚持钻研《科学种田》《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果树与病虫害》和《农业科学试验手册》等书本。身为民办教师的父亲,虽然没有机缘读大学,但他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止。不仅是教学知识,对于农业生产方面尤其是育种知识,是他学习的重点,这在当年落后的农村的确很少见。
父亲小心翼翼地用锋利的小刀从买来的红富士、秦冠和红星等品种的新鲜苗木上削下一截约莫2厘米长楔状的木芽,然后很快选一棵笔直壮实的山丁子,在齐腰高的枝干中下部选定表皮光滑的位置,对应着切下相同形状的裂缝,准确无误地把木芽插入缝隙,就像镶嵌一颗新的生命一样,接着像包扎伤口那样用事先准备的塑料纸条或布条缠绕包裹结实,只把上接口那一点点露出来等待嫁接成功发芽。第一次看父亲示范时我感到很神奇很有趣,便很快就学会了像父亲那样如法炮制。几天下来我和父亲居然完成了好几行树木的热粘任务,父亲还夸我做的不错。接下来我渐渐厌烦了这种不断高度重复的动作,更要命的是伏天的大太阳照的手臂生疼,头上脸上脖子上从早到晚被汗水浸渍得苦不堪言,只能整个人蹲在地里俯下身子仔细操作。我一个大姑娘被晒得焦黑透红,开学怎么去兰州上学见同学?记得我坚持了十一二天就以去大姐单位桑树园打工摘桑叶为借口而逃跑了,留下父亲一人继续嫁接剩下一半的苗木。至今想起来特别惭愧,如果时光倒流,我绝不当逃兵把那么多的活计丢给父亲一人。
像养育孩子一样,父亲精心打造的八亩果园在我上学的几年间悄然成长起来。没有看见父亲是怎样把一棵棵成活的嫁接果苗移栽到果园里的,也没注意那些幼小的果苗是怎样在父亲浇灌、打药、修剪、疏果、套袋、卸果等繁琐的百般呵护中慢慢脱胎换骨的。待我再次关注父亲的果园时,已经是参加工作几年后带着爱人孩子回家探亲时,看见郁郁葱葱高过头顶整齐排列的果树、吃到脆生生香甜无比的苹果,还有伴着果园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的四个孩子,以及艰难岁月里全家老小的花销用度……也是此时才发现父亲满脸皱纹满头银发格外明显,他那单薄的身子骨与茂盛的果园形成鲜明的反差。
记得有一年正月回娘家,我发现父亲经常拿着一本已经卷了边的《苹果腐烂病防治》,对着一堆瓶瓶罐罐不停地研究配制药剂。母亲说那两年苹果腐烂病很严重,买了好多药剂喷洒都无济于事,苹果的销售直接受阻。于是父亲想尽各种办法自己研制药剂,先后失败了不下几十次,母亲劝他放弃果园,种粮食没有风险还省事省人。况且每年除了修剪、喷药、疏果这些由父亲一人完成,而套袋、卸果、销售等更为精细的活计都需要雇人才能完成,其中的劳累和艰辛可想而知。但一向执着的父亲不肯罢休,直到第三年才摸索出腐烂病的形成源头,从坐果期着手防治,终于迎来了遏制腐烂病苹果大丰收的回报。在盛果期那几年,村里别的果园有明显的大小、年产量区分,而父亲的果园接连几年硕果累累。
父亲老了,他呕心沥血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果园也老了。当父亲在一次修剪果树时从木梯上摔下来受伤后不久,大家不忍父亲继续受累,一致呼吁他放弃果园。五年前,在父亲的依依不舍中他的果园变回了庄稼地。如今,每次拿起不同品种的苹果,父亲一眼就能认出它的名称,而且从色泽和形状上能判断出缺了哪种养分或在哪个生长期欠缺光照。
父亲和他的苹果园的故事已成遥远的历史,就像最近流行的歌曲《苹果香》里唱的“如今往事远了模糊了,我却忘不了苹果香。”那些年吃过的苹果香味儿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作者简介
郑玉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庆阳市作协会员,环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西南商报》《兰州日报》《陇东报》等报刊及各新媒体平台。
发 布 | 徐 杨
核 发 | 禄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