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陈仁梓
2024.11.7
他有一段复杂而曲折的家史,经历过抗战、挺过了“文化大革命”,如今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他是土生土长的德化人,却将自己的人生之花潇洒地、灿烂地绽放在东北土地上;他说:人要心存长远奋斗目标,立足具体琐碎工作,跟上时代进步步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如此才不枉此生;他还是一个有心的父亲—— 于古稀之年手写 35000 多字自传留与女儿。
他就是德化籍的著名学者—— 王河曾教授。
仔细拜读王河曾老先生的自传,不得不提的是他和曾祖母的往事。作为王家的长房长孙,他从小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疼爱,尤其是曾祖母。这位勤劳、善良的老太太,对他的影响极大。
姑姑俭娘因生育问题落下病根,眼瞎,生活特别艰难。那时候土匪横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有一日,姑父竟遭土匪勒索,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那个物质匮乏、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谁要是遇上这种事情,就只能自认倒霉。姑父不得已来王家求助。曾祖母同情姑父的遭遇,可是自家老小也需要生活,只好含着泪卖掉了家里唯一一头大肥猪,再另外借贷给姑父三十大洋。姑父感念曾祖母的恩情,把四五岁的少荣表妹送给王家。曾祖母想:这样也好,少荣长大了,可以给河曾当媳妇。
就这样,表妹少荣成了王家的童养媳。
尽管王家生活并不好,但曾祖母从不让求乞者空手。王河曾在自传里写道:记得有一农村疯妇,每年生计无着时就疯走,曾祖母总是留她吃粥,并找事(舂米)让她干,以便赚钱吃饭;抗战时期食盐奇缺,乡下人无盐可吃,有一次曾祖母平价匀给一个乡下人两斤食盐……
在曾祖母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少年时代的王河曾就富有正义感,对好、坏事分明得很。抗战后期,蒋介石招收爱国青年军,他也挺羡慕这些志愿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爱国心。
上了初中以后,口袋多少有点零花钱,但受曾祖母的影响,王河曾一直很节俭。每次一拿到零花钱,他就想:用钱买零食,一会儿就吃完了,钱也就没了。所以,他都舍不得花。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养成了攒钱的好习惯。此外,在曾祖母的指导下,他还学会了做袜底(即新袜子买来后,把底剪开,反缝加厚袜面两帮,用新布加厚脚前、脚跟,然后绑上三四层布的袜底,这样不易破)和缝扣。慢慢地,他也就会帮衬着补补破衣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时候,曾祖母已达 84岁高龄,身体已经衰弱。放寒假前,王河曾买好洋参想带回去给她补补,可是一到家里却发现她的房间里已经人去床空。1949年腊月,曾祖母悄悄地离开了。这是他第一次失去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后来,他从母亲口中得知,曾祖母害怕耽误他期末考试,就没叫他回来。一想到临死前依然想着自己的曾祖母就这样一去不返,他心如刀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千余年前,李密在《陈情表》里倾诉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祖孙情;千余年后,我们仍然能从王河曾教授的回忆里感受到这份深情。
今天起的每个晚安,都有我们陪伴。
点个「在看」,与你共勉。
作者 | 陈仁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排版 | 山有李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