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邀您阅前思考
AI大模型,正在重塑物流行业的未来图景。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余家祥;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仅供参考
在物流行业的日常运作中,货车空驶率居高不下、仓库管理效率低、多式联运衔接不畅、客户服务响应迟缓、企业管理成本持续攀升等问题,仿佛丛生的荆棘,阻碍着行业的发展。
想象一下,有这么一款神奇的AI大模型,能精准规划货车路线,让空驶成为过去;能让仓库机器人秒识货物,大幅提升效率;能快速解答客户疑问,提升服务体验;能助力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一单制”“一箱制”;还能节省物流企业的综合成本和模型部署费用,保障物流人的权益……
这并非天方夜谭,2025年新年DeepSeek横空出世,成为全球AI顶流。这款国产AI大模型以“推理能力强、部署成本低”为特点,具有通过智能化决策重构物流全链路的潜力。
作为一个中国的AI大模型,DeepSeek为破解物流行业诸多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那么,它的出现究竟能否成为行业升级的里程碑?
DeepSeek为何值得关注?
1.1 从“暴力堆料”到“精准作业”的技术和模式创新
传统AI模型(如ChatGPT系列)依赖海量算力的堆叠来训练模型,不仅成本高昂,且在灵活性与针对性上存在短板。与之相比,DeepSeek通过三大创新实现了“降维打击”。
1)企业使用成本更低
DeepSeek采用混合专家架构(MoE),就像医生看病一样,DeepSeek只激活最相关的“科室专家模块”,而不是让“全医院模型”满负荷运转。这使得模型的单次推理成本仅为GPT-4的7%。
2)部署和使用条件更便捷
DeepSeek通过压缩模型体积,配合采用动态量化与剪枝技术,可以在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上实现低功耗运行,甚至支持手机端部署,更加便于传统物流企业的部署和员工操作。
3)应用场景更多元
DeepSeek具有多模态融合能力,不仅能理解文字,还能看懂图片、传感器数据,可以为物流场景中的“人-车-货-场”协同提供完善的统一分析框架。
综上,DeepSeek模型为物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意味着仓储机器人、运输车辆、分拣系统等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嵌入AI能力,无需过度依赖云端算力,为物流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更为高效、灵活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1.2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思考”的决策升级
与传统的“指令型”AI不同,DeepSeek的“推理型”特性使其能够更好模拟人类的决策逻辑。如在物流行业常见的决策场景:
1)动态路径规划
基于实时路况、天气、油价数据,生成成本最优的运输路线,而不是通过指令简单调用固定算法模板。
2)风险预判能力
通过分析历史事故数据与司机行为日志,提前预警高风险运输任务,相比传统AI能显著降低事故率。
3)谈判策略生成
针对运价协商、仓储租赁、信息平台服务部署等场景,自动生成“攻防话术”,帮助物流企业更好争取议价权。
综上,DeepSeek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决策逻辑,在路线规划、风险预判、策略生成等方面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防控风险、增强议价能力。
DeepSeek如何应用于物流业?
场景1:运输智能调度——破解“空驶率40%”的行业顽疾
相比传统TMS系统依赖人工经验配置运力,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调度系统能实现“动态拼车优化”,实时匹配货源与返程空车。
如全球工业巨头博世与微软合作,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道路运输智能调度系统,车辆利用率由此提升了50%。
此外,当突发疫情、暴雨、洪水等极端情况导致某区域交通瘫痪时,模型的动态决策引擎会迅速作出反应,自动对全网运输路线进行调整,并协调备用仓库,将突发事件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场景2:仓储自动化革命——从“人找货”到“AI驱动货找人”
以国内某样板烟草仓库为例。在传统的出入库复核-质检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人工仔细核对单据,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现疏漏。如今,借助基于DeepSeek等大模型的图像识别技术,只需摄像头一扫,仓库机器人就能瞬间自动识别卷烟的型号、数量,甚至连标签贴歪这样细微的问题都能精准察觉,成功将误检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几的范围内,实现从 “人找货” 到 “AI 驱动货找人” 的仓储自动化变革。
场景3:多式联运智能衔接——提升联运效率与效益
DeepSeek相比传统AI大模型,在联运计划优化方面有独特优势。模型能够凭借强大的推理能力,充分考量货物特性、运输时效要求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实时运力等多方面因素,智能规划出最优的转运方案。
这样一来,转运等待时间将大幅减少,不同运输方式因衔接不畅导致的延误概率和成本也将得到显著降低。
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DeepSeek可以实现联运单证的数字化流转与智能审核,有效降低单证处理的错误率,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与安全性。
场景4:冷链运输——真正让冷链不“掉链子”
对于医药物流企业来说,疫苗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一旦温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国内的亚略特等人工智能企业利用大模型,联动自主研发的 TrustBox 传感器系统,对冷链车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精准监控。一旦出现温湿度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通过智能分析自动联动空调进行降温,确保药品始终处于安全的储存环境。
场景5:智能客服与交互——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无论是查询包裹位置,还是询问预计送达时间,DeepSeek客服能精确、快速地做出回应,这将大大减轻人工客服的工作压力,同时显著提升响应速度。
当客户反馈包裹出现损坏、延误等异常情况时,DeepSeek可以自动提取关键信息,匹配历史案例中的解决方案,迅速为客户提供处理建议。
场景6:供应链协同优化——增强物流企业整体效能和协同能力
DeepSeek大模型通过需求预测协同,能有效提升供应链整体柔性。模型能够综合分析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数据以及市场趋势等多源信息,为物流企业提供精准的需求预测。
此外,模型在自动评估供应商绩效,帮助物流企业筛选优质合作伙伴,优化合作策略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助力。
场景7:绿色物流——碳排放与运输成本双降
随着欧盟CBAM法规对物流领域碳排放的监管日益严格,跨境物流企业手动测算碳排放数据变得愈发复杂,且容易出错。联合包裹(UPS)正在利用生成式AI,一键生成符合欧盟标准的碳排放报告,例如准确计算出一架飞机、一艘海轮、一辆货车从上海到汉堡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情况。这不仅避免跨境物流的合规风险,还能大幅降低因数据失误可能导致的罚款费用。
DeepSeek的应用挑战
3.1 技术局限
物流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数据质量普遍不高,现有物流场景中60%以上的数据都来自手写单据、模糊判断等,也就是“脏数据”。
虽然DeepSeek支持多模态输入,能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但其在低质量数据应用上还缺乏充分的实际验证,对模型在物流场景中的有效发挥构成潜在阻碍。
3.2 政策影响
DeepSeek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却存在“隐性成本”。其训练数据依赖其他大模型,比如其性能30%源于对GPT-4的知识蒸馏。一旦美国实施“模型输出管制”,模型的迭代能力可能骤降。同时,模型为规避美西方芯片制裁,采用国产华为芯片也需要额外投入20%的算力调试成本。
3.3 伦理风险
AI模型强调“效率至上”,而从经济学来看,追求效率往往会牺牲公平。物流头部企业若凭借DeepSeek技术建立壁垒,会削弱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加剧行业马太效应。
此外,当模型用于调度系统时,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侵害司机、外卖员、库管员等劳动者权益。
物流企业如何与DeepSeek“共生”?
4.1 战略层面
进入AI时代,物流企业需要重新定义企业所处的价值链,拥抱DeepSeek及未来的智能技术和模型。
从传统的运力、仓储、装卸服务,争取迈向中高端的“数据服务”,如大型运输企业、网货企业、新能源物流车企业可以对外输出AI优化的仓储热力图、运输风险图谱等数据产品。
头部物流企业应加强AI生态联盟建设,联合芯片、算法、保险机构等各方共建技术标准,进行私有化部署,稳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行业地位。
4.2 战术层面
物流企业应该在广泛应用DeepSeek等AI模型辅助生产的基础上,从“工具应用”到“能力内化”。
有技术条件的,可以基于DeepSeek的开源框架训练行业小模型,如冷链物流风险预测模型、港口行业对标行业一流指标模型等,避免通用模型的“水土不服”。
同时构建人机协作流程,如卡车司机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AI讨论路线选择,比如说“避开下午3点学校路段”,而非被动接受指令。
4.3 风险层面
在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和伦理思考。如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协会等组织,应当联合设立由技术、法律、工会代表组成的物流行业AI监督机构,确保算法决策符合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头部物流企业应研发自有大模型,部署算力备份,防止地缘政治等因素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