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狗介导的狂犬病:挑战和应对策略(3)

文摘   健康   2025-01-29 08:50   美国  

Eliminating dog-mediated rabie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言:

人类狂犬病的99%以上来源于狗。只要实现了狗群中狂犬病的彻底消除,就能确保人类狂犬病的彻底消除。2015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GARC)联合制定了一项以国家为中心的战略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实现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零死亡Rabies: Zero by 2030)。我国政府也承诺将在2030年全面消除本土狂犬病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兽医学院亚太兽医流行病学联盟(Asia-Pacific Consortium of Veterinary Epidemiology, Sydney School of Veterinary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Camden, NSW, Australia)Tiwari等三位教授联合于2021年在国际专业杂志《Animal Diseases (动物疾病)》上发表了综述论文:消除狗介导的狂犬病:挑战和应对策略(Eliminating dog-mediated rabie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见参考文献)。此文对在中国实现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零死亡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澳大利亚的这三位教授中有的还与中国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有科技合作关系,并在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对中国的狂犬病相关情况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此文对我们中国人的参考价值可能更大。

现将此论文全文翻译供参考。 

(三)狂犬病(Rabies)(1)

狂犬病是由丽沙病毒(lyssavirus)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脑炎脑膜脑炎(WHO 2013)。该病毒是已鉴定出的超过20种变种(variant)之一,所有这些病毒变种都会影响哺乳动物宿主,并且具有人畜共患的特性((Crowcroft and Thampi 2015)。狂犬病毒属于单股负链 RNA 病毒目(Mononegavirales)的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能够感染包括蝙蝠、狐狸、浣熊和犬科动物在内的多种宿主,但狗是人类感染狂犬病的最大来源 (Rupprecht et al. 2002)。

(a)传播途径

通常情况下,病毒的自然传播途径是通过储存宿主(reservoir)动物的咬伤传播 (Dietzschold et al. 2008)。尽管病毒无法穿透完整的皮肤,但它可以通过抓伤、开放性伤口或直接穿越黏膜的暴露而侵入 (Crow-croft and Thampi 2015)。其他已报道的感染途径包括北极狐(Vulpes lagopus)食用受感染的尸体,还包括吸入气溶胶:或者是在实验室环境中(Winkler et al. 1973),或者是在蝙蝠数量众多的地区进行洞穴探险时(Dietzschold et al. 2008)。

尽管病毒可能存在于泪腺和气管分泌物等体液中,以及咽、骨骼肌、肝脏、肾脏和皮肤等组织中,在发病的前5周内,感染的人类通常是终末死亡宿主(Helmick et al. 1987)。然而,从人到人的传播已报道存在于角膜移植接受者中(Crowcroft and Thampi 2015; Helmick et al. 1987),以及在四个器官来自同一捐赠者且该捐赠者死于狂犬病的接受者中 (Srinivasan et al. 2005)。

(b)潜伏期

狂犬病毒(RABV)在人类的潜伏期具有变异性,其范围从 5 天到一年不等(Rupprecht 1996)潜伏期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接种物中的病毒数量;伤口部位的神经神肌肉接点的密度;以及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需经过的距离(Ugolini 2007; Hemachudha et al. 2013)。病毒在进入体内后,在进入外周神经系统之前,病毒会躲避外周免疫系统的识别 (Rupprecht 1996)。

进入无髓鞘的轴突终端后,该病毒以逆行的方式沿向心方向传播到神经细胞中。病毒在神经细胞中复制,并通过由突触连接的神经元链传播到达大脑。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后,它会沿离心方向移动至外周和自主神经系统,并最终到达唾液腺,在那里可以排出病毒(Dietzschold et al. 2008)。

迁移速度取决于传播方式,因为向心性逆行运动离心性运动更快(Hemachudha et al. 2013)。人类狂犬病的传播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城市传播模式,即狗群持续维持着病毒的传播态势;另一种是涉及野生动物的林栖(sylvatic)传播模式。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狂犬病毒能够从家养犬只传播至野生动物,反之亦然(Gongal and Wright 2011)。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Tiwari, H.K., Gogoi-Tiwari, J. & Robertson, I.D. Eliminating dog-mediated rabie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Animal Diseases 1, 19, (2021).   https://doi.org/10.1186/s44149-021-00023-7.

本公众号相关文章:

消除狗介导的狂犬病:挑战和应对策略(1) 2025-01-24

消除狗介导的狂犬病:挑战和应对策略(2) 2025-01-26

期推荐

应科学评估蝙蝠狂犬病在中国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版》存在的一个问题 (2023-10-06)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中国官方最新规范背离WHO的规定(2023-10-14)

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中国官方最新规范竟只字未提!(2024-05-15)

河南南阳3岁男童被狗咬伤后死亡:专家解读(2024-05-18)

本人作狂犬病咨询的背景和资质

庆贺:科学网博客总排行第9位保持了18个月!

纪念科学网博客点击量超2千万,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11万。

挑战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中美顶尖科学家的一次较量与合作

有恐狂经历的记者采访本人后的专题报导

WHO关于狂犬病的主要指导文件全文下载(更新版)

图解: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图解狂犬病毒发病机制的动力学

WHO再次明确认定:狂犬病潜伏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如何检测狂犬病抗体?相关基本知识和检测机构推荐

咨询狂犬病问题者可点按下面的“喜欢作者”赞赏然后在留言中提问。       

每次限提1-2个问题,因为回复有字数限制。


独轮车上的博导
狂犬病、流感、人类遗传学和社会生物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