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喧嚣与沉思:我想讲的,和你想听的

文摘   2024-12-29 19:00   英国  

2024年,我常常问自己:我的账号,价值在哪?

一路走来,我的账号内容反复更迭:从分享剑桥留学的点滴,到采访身边的同学,再到解读国际时事与政策。我一直在探索两个问题:

我想讲什么?
别人想听什么?

讲我想讲的内容, 让我对更新账号怀抱热爱,能日复一日坚持下去;

讲别人想听的内容, 让我觉得账号是一个利他的存在,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些许的积极影响。

账号内容的转变与摸索,是我不断寻找这两个问题交集的过程。


我想讲什么?

我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答案不是瞬间浮现的,而是慢慢摸索而来的。每当迷茫时,我会回忆那些让我分享欲喷涌的瞬间——那些让我眼前一亮、思想被激发的瞬间;那些让我心灵的壳被敲碎、世界的边界忽然变得开阔的瞬间。

比如,有一次在圣诞晚宴上,我遇到一位来自马拉维的朋友。他给我讲述他们民族服饰上的装饰——河流。他说,他们的部落信奉河水,信奉生命如河流般自然流淌。他告诉我:“不要试图改变河流的方向,不要害怕波涛翻滚,顺其自然就好。”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生命教育”的概念。在那个喧闹的晚宴厅里,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释然,接纳了心中的杂念和情绪,深吸几口气,让它们像流水一样,轻轻地远去。

又比如,在一场女性主题的讲座里,苏丹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部长分享了她的职业生涯。她谈到,在大学时参与民权游行,她的家人因为担心而试图阻止她。她对家人说:“每天都有苏丹的孩子在死去。如果不是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她告诉我们:“人要勇敢。” 这句话深深击中了我。媒体、课堂里常告诉我们,人要努力、要善良、要坚韧,但那一天,她用几十年的生命经历告诉我——“人要勇敢”。

所以,我想讲什么呢?我想讲“留学”的意义,或者更确切地说,“远行”的意义。

曾经,我的账号关注于分享课堂与书本、剑桥与牛津。这些内容固然重要,却只是留学的表层。留学的深层,是“遇见”。是遇见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命运。

我越来越发现,这些“遇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让我学会看更广阔的世界,让我在面对生命的困惑时多了一份答案。所以,我想用我的账号去分享这些“遇见”。从世界各地的政策与时事,到不同文化的生命观、价值观,我希望因为我的分享,更多人能透过屏幕去“遇见”那些他们本不曾接触的故事。


别人想听什么?

这是一个让我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无奈的问题。因为在媒体平台上,数据似乎是最直观的答案。

每当我分享干货内容——比如剑桥的学费或牛津的公共政策学习体验——账号的观看量、点赞量和关注数总会迅速上升。然而,当我尝试讲解政策内容或国际时事时,数据往往黯淡无光,甚至有时因为各种原因,视频会被平台下架。

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告诉我“观众真正想听什么”,但却能让我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在我目前的水平下,观众想听“我”讲什么。显然,我在“留学经历”和“学术提升”这方面的表达更为自然、贴切,也更容易获得认可。或许这和我目前的身份背景有关,也和观众对我的期待有关。

基于这一点,以及我现在从事的英国牛津、剑桥留学的人文社科培训工作,我决定在 2025 年单独开设一个新账号,专注于分享这些更实用、更具帮助性的内容,为那些需要的人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但在这个账号上,我依然想讲我真正热爱的内容——那些超越了“实用”范畴,触及内心与思想的内容。

我知道在现阶段,“我想讲的内容”并不完全“利他”。这让我常常感到矛盾和困惑。可即便有这些困惑,我仍然想坚持下去,因为这些内容承载了我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

所以,在 2024 年年终,我想借这个机会,真诚地向你们——关注我的每一个人——征求一些建议:

  1. 你希望听到我讲什么内容?
  2. 你的人生是否有某些困惑,期待通过远方的“遇见”找到一些答案?
  3. 你对世界上的哪个文化、哪个国家、哪个群体、或者哪个事件感到好奇?你希望透过我的视角,倾听谁的故事?

这一路走来,正是你们的支持和反馈,帮助我慢慢靠近那些问题的答案。如果我的分享能触动你,或为你的生活打开一扇新的窗口,那便是我坚持下去的意义所在。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提前祝你新年快乐,万事顺遂!我们2025年见~


Echo洞见
讲述社会里你不曾关注过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