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无限·创造未来·积木微颗粒设计拼搭大赛——上海市民立中学2024年校月科技体验活动
政务
2024-12-13 11:55
上海
为营造校园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科技教育融入博雅教育体系的力度和深度,民立中学学生创新研究院在11月举行了主题为“希望无限·创造未来”的积木微颗粒设计拼搭大赛,此赛事在高一、高二年级反响热烈,学生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员们携手班级同学一起迸发创意、碰撞思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未来校园”和“未来农场”的积木模型,并于比赛活动当日进行了现场展示和介绍。高二1班积木微颗粒拼搭作品以东北农场为主题,展现了种植区、加工区和工业区的特点。种植区用深色积木凸显肥沃黑土,智能化管理蔬菜种植;加工区采用无人机模型进行播种、施肥等作业,提高效率,并设置风力发电机,体现东北地区风能资源的丰富。蓄水罐设计用于净化河水,串联整个农场。高二(2)班的同学们设计的内蒙古未来农场分为三大功能区:农场大脑、星空养殖场和草场。农场大脑是数据处理中心,负责监测动植物生长和机器人工作状态,实现智能决策和远程监控。星空养殖场屋顶设计为星空顶,可发展星空观测、摄影和主题民宿等第三产业,同时种植中草药并设立加工厂,实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草场种植牧草保障畜牧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依托草场的“蒙缘集市”融合自然、文化、经济元素,促进文化交流和市场贸易。各功能区由道路连接,无轨电车提供便捷交通。高二(3)班的积木模型利用智能导航讲解上海农业转型历史,结合视频和AI解答问题。民宿采用AI技术提供一对一服务,融入上海特色建筑设计。农场中央种植中心为8层密闭空间,通过调控光源、湿度和用水量加速植物生长。农场能源由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提供,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能源自调控。整个农庄融合新能源发电设施,展现未来农业发展的绿色、和谐与实践之路。高二(4)班的未来农场积木搭建以云贵高原为主题,突出地势差异,搭建梯田模型。为发展云贵高原旅游业及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在梯田上设计缆车,提供轻松登山体验,同时吸引游客,创造工作岗位。模型还突出喀斯特地貌景观,如石笋、石钟乳等,夜间利用低价电费抽水至地表,既灌溉又作景观用水,节约成本,最大化收益。高二(5)班的农场靠近教学楼,面积大,功能齐全,包括种植、养殖、休息等区域。农场阳光充足,采用智能灌溉和温室技术,提高农作物产出。畜禽舍设计合理,采用生态养殖方式。教育中心提供环保教育和农业知识培训。粪便处理环保,转化为有机肥料。学习空间配备教学设施,休闲设施为师生和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农场开展环保教育活动,鼓励社区参与,与周边学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可持续发展方式经营,将农场打造成教育、环保与社区融合的空间。高二(6)班制作的新西兰未来农场模型,聚焦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采用太阳能、风能为主要能源,智能芯片监管奶牛健康,无人机实现去人类化管理体系。模型体现新西兰人热爱自然、敬畏生灵的人文特色,奶牛自由移动,为全球提供优质乳制品。新西兰未来农场与中国关系密切,助力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将学习新西兰智慧,结合国情,发挥制度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二(7)班针对上海用地紧张问题,设想在近海搭建漂浮农场。农场分为两层:一层为垂直农场,利用空间种植蔬菜,避免昆虫侵扰,减少农药使用,并配备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二层为养殖区,动物粪便用作肥料,实现智能监测自动投料。屋顶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并收集雨水,供动物饮用和灌溉。农场边漂浮太阳能板,提供清洁能源。高一(1)班的设计主要是基于民立中学目前的教学楼一层、二层以及中庭。在设计当中,参考了实际场景的样貌,用积木的微观视角展现出大家所熟悉的环境。同学们用心去尝试还原了教室中的一些细节,让人眼前一亮;同时细心地设计了旋转楼梯的展现方式,让其成为这个作品的一大亮点;对中庭的制作工作虽有遗憾,但是也无法掩盖同学们的用心良苦。作品展现了创新与坚守的平衡,在展望未来同时不忘民立的立校之本。高一(2)班的设计包括三个区域,教学楼、教师办公楼以及综合馆。将操场移到了综合楼顶端,与下方球类馆与游泳馆结合,更加节约占地面积,同时,保留了屋顶花园的设计并将教学楼与办公楼分开,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办公效率。还制作了图书馆教室以及屋顶花园三层,在图书馆和教室,安装了智能的透明屏幕,节约空间的同时更加美观。在屋顶花园,增加了一个大型的喷泉,既可以供同学们欣赏,还会在放学之后会定时旋转给植物浇水,相比人工更加便捷。高一(3)班积木设计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设想未来校园位于山中,以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设计中包括校园大门、敞开式走廊及一座小亭,走廊直面大山,让同学们在上下学时享受自然风光,放松身心。小亭与小池塘为课余聊天提供了场所,缓解学习压力。学校还配备太阳能板和水循环系统等先进设施,贯彻环保节能新能源理念。整体设计既体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又注重实用与环保。高一(4)班针对教室外一楼中庭的改造设计,主要聚焦于中间的太阳花图形与四周花圃的创新。太阳花图案被改造为能自动检测环境光亮度并在夜晚发光的装置,照亮学生归家路。四处花圃则通过智能仪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自动浇水,促进植物生长。太阳花上方设有奖杯形状的全息投影仪,用于发布通知和显示时间,旨在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所有改造的能源均来自太阳能,实现了清洁环保的目标。高一(5)班设计的是未来绿色生态校园。教学楼蓝白相间,教室墙壁透明玻璃设计,借自然光照明,节能减耗。屋顶保留太阳能板,并增设楼顶花园与耕种区,既美化环境又提供学农机会,小型喷泉灌溉作物。操场树木葱郁,品种多样,美化校园,角落设动物活动区,教育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整体设计旨在打造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校园环境,充满生活与自然的美好。高一(6)班的作品由入口区、无人机(含救援与送货功能)、操场主体、可收缩遮阳板、机器人停放亭及风力发电机六部分组成,秉承绿色、安全、便捷与智能的设计理念。可收缩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减少污染,自动化旗杆提升操作效率,急救机器人则为操场安全提供保障。整体设计旨在实现环保、高效与安全的校园环境,展现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高一(7)班的民立校园设计融合传统与创新,注重绿色与智能化。教学空间采用模块化多维设计,可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课程和年龄需求,配备智能化学习中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同时,运用可持续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和环保材料,实现环保发电,游泳池采用水循环系统减少能源消耗。校园融入自然元素,如垂直花园,提供休憩空间。健康与福祉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配备健身设施和心理健康支持中心。总体而言旨在打造一个集传统、创新、绿色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智能科技校园。为更好发挥完中特色,把科技活动辐射到多的学段和年级。在12月12日中午开设了初二年级的拼搭体验活动。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学长学姐们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拼搭。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除了提前进行了预报名的同学之外,还有现场观摩的同学也加入到了拼搭体验之中,相信在这样的氛围和带动之下,科技活动的影响和效果定会逐步提升。学习强国,科教兴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科技教育,也是民立中学构建博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本学期起,我校将逐步推进和落实“校月科技体验活动”,聚焦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踏实肯干的中青年教师作为科技教育的主力军,立足校情、学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课程和活动,让更多具有博雅特色的科技项目惠及民立学子。将民立中学扎实培育成科普教育的一片沃土。供稿 | 学生创新研究院
排版 | 学生创新研究院
审核 | 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