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过敏怎么办?如何预防或治疗?

文摘   2024-11-05 18:22   重庆  


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傍晚,小丽和她的家人来到一个风景秀丽的海边度假。海面波光粼粼,微风拂面,一家人坐在海边享受着清凉和宁静。然而,当小丽赤脚踏入海水中时,她的皮肤突然开始感到灼热和瘙痒,逐渐出现了红斑和肿胀。一场海水引发的过敏反应悄然袭来,让人措手不及,然而小丽的经历,却只是全球数亿过敏性疾病患者日常的一瞥。



世界过敏组织(WAO)指出,全球约有近40%的人群患有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会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那过敏是如何发生的呢?


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受到食物、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等)等抗原性物质(也称为过敏原)刺激后引发的机体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过度反应,当这些外来物进入体内,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其视为敌人,释放出大量免疫球蛋白E(IgE)及组胺等化学物质,引发炎症反应,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以贯穿人的一生。

过敏性疾病通常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是个因人而异的“怪兽”,表现各不相同,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食物过敏及药物过敏等。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


过敏虽恼人,但预防总比治疗来得更经济高效。过敏原引发的过敏性疾病均可以通过早期合理的预防,降低发生风险,也能够减轻症状发作的严重程度。

1. 识别过敏原,是防治过敏性疾病的第一步。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等)、药物(如青霉素)、花粉、尘螨等。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激发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体内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潜在的过敏原。

2. 避免接触过敏原。一旦确定了过敏原,就要尽量避免接触,最重要就是要做好环境控制。例如,日常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除湿机,减少尘螨、宠物皮屑及室内真菌的积累,这些都是基本功;室内过敏原防控还要少接触宠物,控制螳螂等害虫。花开时节及梅雨季节要减少外出,空气污染期间也尽量待在室内,不得已外出要时佩戴口罩。对于食物过敏者,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潜在的过敏原摄入,更是日常必修课。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的过敏反应,除了回避过敏原外,需要启动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两个方面。

1.对症治疗

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是救治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而抗组胺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能迅速缓解症状,日常使用较多,具体品种及剂型的选择会依据过敏性疾病发病的部位和症状表现来定。

比如针对过敏性鼻炎可采用局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鼻喷剂等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等;哮喘可给予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等、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等。特应性皮炎则可采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局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乳膏等。

近年来,随着新兴靶向治疗药物的进展,一些生物制剂也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在已经有奥马珠单抗用于哮喘,度普利尤单抗可以用于特应性皮炎等,这些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像精准导弹一样,瞄准并阻止身体里引起过敏反应的特定化学信使或相关炎症过程,在过敏性疾病治疗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2.对因治疗

过敏原疫苗脱敏治疗又称过敏原免疫治疗,具体有皮下免疫治疗、舌下免疫治疗及口服免疫治疗等方式,也是目前唯一的对因治疗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使患者的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对花粉、螨虫、动物毛屑和霉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免疫治疗可以较长时间促进过敏性疾病的缓解和控制,即使是在停止治疗之后,这是一种长期而系统的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过敏性疾病就如同生活中的一道坎,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知识,采取合理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就能在这场“敏感”之旅中游刃有余。让我们携手,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共同努力,享受每一个不“过敏”的美好瞬间。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黎军, 李芳, 刘书楠,等. 社区及区县妇幼保健院过敏性疾病防治重庆共识[J]. 重庆医学,2022,51(24):4141-4148,4154.

[2] 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 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Ⅰ)[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10):1387-1394.

[3] 周薇, 赵京, 车会莲,等.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08):572-583.

[4] 张书辰, 易玲玲, 刘光辉,等. 我国过敏反应专科医师培养方案探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11):966-969.

[5] 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 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Ⅱ)[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11):1527-153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17,55(7):487-492.

作者简介

邹亚丽 :邓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药师



编辑:王瑶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无意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内容属于原作者所有,未经本平台或原作者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已经本平台或原作者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药业杂志社
《中国药业》杂志官方平台:宣传药械监管法规,传播医药科研成果,推广检验检测技术,促进医院药事管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服务医药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