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否要驻军?军地双方争论不休,邓小平一锤定音:必须驻军!

文摘   2024-12-31 08:30   江西  

兴办经济特区,是中央为经济发展指出的一条明路,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样本。1980年8月,盛夏时节,中央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邓小平十分关注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他曾指示:“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几个特区的决定,要继续实行下去,但步骤和办法要服从调整,步子可以走得慢一点。”

第二年的7月19日,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又指出:“广东、福建两省是我国的南大门和主要侨乡、战略地位重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很多。”

经过一年的筹划,厦门经济特区于10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特区创办初期,引来了许多非议,存在不同的意见,甚至有人将它比作旧中国的租界。在这关键时刻,邓公南巡,视察了厦门,并说:“经济特区是前进的主要方向。”

邓公还说道:“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这样就能吸收大批华侨资金。”

3年以后,厦门正式对外开放,更早领略到了春天的气息。可是厦门紧靠台湾海峡,对岸就是台湾岛,要不要驻军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不驻军,就会放弃东南沿海的海防建设,如果驻军,恐怕会影响台湾籍的华侨投资厦门。为此,厦门的军地双方争论不休。

厦门岛自1949年金门战役失利后,就一直面临着国民党十万大军的压力,可谓是处在对台斗争的第一线。建国初期,大批解放军驻扎在岛上,防备着国民党残余势力。五十年代后期,由于“8·23炮战”,解放军从岛上撤出了两个师,之后便一直有解放军驻扎在岛上。

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海防存在矛盾,军队和厦门地方政府多次进行过会议。1984年6月上旬,在厦门市白鹭宾馆,两方人员召开了座谈会。

当商谈到岛上部队要不要让出现有的位置时,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厦门地方认为,营地大部分都要让出,改为旅游点,有部队在岛上,外资不敢投资。福建军区江拥辉司令员则认为,岛上的驻军并不多,且厦门地区军事任务繁重,部队不能撤出。

况且,福建军区已经将赖以观察的制高点交给了地方政府,剩下的哨所、营地,只能勉强构成预警防卫体系,不能再让了。地方上的同志以为有了中央的撑腰,说话也不留情,略带嘲讽地说道:“你们来福建,有没有带着房子来?干嘛非赖着不走呢?”

双方争执不下,只能请中央来裁决。邓小平亲自过问,一锤定音地作了指示:“香港以后回归了,我们肯定是要驻军的。厦门面对金门、台湾,能不驻军吗?”于是,地方上的同志便不再纠缠此事。

这场争论发生在1984年上旬,到了6月末,现实的一击就彻底堵上了地方同志的嘴。6月27日,国民党驻军突然炮击厦门海域角屿岛守备连队。当然,炮击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几个小时,但却造成了一名助理军医牺牲、2名战士受伤的惨剧。

对于这次炮击,厦门驻军请求反击。然而,中央为了大局考虑,只是声明谴责了一番,并没有进行对等回击。如今,驻扎在厦门的是解放军第73集团军,代号31659,隶属东部战区陆军,驻地为厦门市集美区坂头,民间也将其称之为“对台一线部队”,承担着解放台湾的重任。

关于驻军这个问题,地方政府过于短视了,只想着自己的地方利益,而忽略了国家安全。没有军队作为发展经济的依靠,即便产生再多的劳动果实,也将沦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参考资料:《厦门特区创建之初驻军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邓小平理论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年第16期

墨说古今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