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位元帅在同一个月内先后到第69军视察,其中有何深意?

文摘   2024-12-27 08:30   江西  

“兵贵精,不贵多”一直是军队建设者遵从的一个信条。毛主席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加快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进程,也为节省军费、支持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毛主席作出了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的决定。

往后历任领导者也都秉承这一观点,进行了多次大裁军。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被裁撤的军队中就包括了69军。但在1958年,69军还作为“军中模范”,在一年里吸引了6位元帅先后过来视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提起69军,一定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原69军军长董其武。要知道,1949年,绥远军通电起义,正式脱离依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反动派残余集团,走到人民方面来,成为共和国第69军,就有董其武的很大功劳。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董其武随第4军先遣部队进军安徽,率部接连攻克巢县、合肥、霍邱、颍上、阜阳、六安等地,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这一时期,他和不少共产党员建立起了联系。

只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并随着国民革命军缩编部队,已成为校级军官的董其武也离开了第4军,转道天津投效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在那里,他受到了傅作义的赏识,跟随傅作义辗转在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的麾下效力。

抗日战争初期,董其武跟随傅作义主要在绥远地区抗击日军。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态度让他们心寒,毛主席送来的亲笔信让他们更坚定了“不计任何牺牲坚决抗日”的态度。董其武还因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几次取得大捷,被人们誉为“抗日民族英雄”,在1936年的《大公报》上被做了介绍。

整个抗战期间,董其武为学习八路军开展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共产党部队有了更多的接触,对共产党其实很有好感。1945年日军投降,他和傅作义奉命去接收绥东时就指出国民党军在绥东没有一兵一卒,反而是八路军一直在绥东坚持敌后战争,才有权去接收。可见他的态度。

可惜的是,到底是“两军对垒,各为其主”,当傅作义为了不违背蒋介石的命令而执意要接收绥东时,深受其提拔的董其武也被迫投入到了和解放军的作战中。

其实,董其武有心离开蒋介石的“战车”,恰好毛主席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绥远方式”,有意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中共方面或者保持中立,待日后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董其武率领的绥远部队就通过起义,渐渐开始了解放军化。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董其武向毛主席请战,希望中央同意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朝参战。毛主席同意了,原绥远起义部队也在改造成为志愿军第23兵团后,于1951年9月进入朝鲜境内,修建泰川、院里、南市3个飞机场,并担负后方警戒任务。

他们超计划完成了这些工程任务,使志愿军的空中力量如虎添翼,23兵团6000余人因此立功受奖。董其武作为司令员,也被朝鲜授予了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23兵团回国后,经过改编成为解放军第69军,下辖28师和107师,1955年移驻密云,实施警卫、守备等任务。当时董其武担任69军的正兵团级军长,在这一年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8年,叶剑英元帅特地前往密云视察69军工作,董其武专门安排了武装汇演,官兵们的优异表现让他感到满意,不由盛赞69军是“军中模范”。继叶剑英之后,陈毅、贺龙、刘伯承、罗荣恒、聂荣臻5位元帅也来到了69军,或下到基层慰问官兵、欢送老兵,或来推广新式政治、思想,足见中央对69军的重视。

只不过,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军精简整编工作再次展开。此次正好在裁撤之列的就有第69军,约2万官兵脱下了军装,陆续转业到了地方工作,只有少数几个营、连被保留下来,并入其他集团军、步兵师。

参考文献:《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全面稳定 1985-1992》

墨说古今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