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肝作为人体的将军器官,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肝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追求吃好喝好,结果却吃出了肝脏疾病,使得脂肪肝、肝癌发病率日益增长。
①眼圈发黑:是某些肝病的表现;肝受损也会影响睡眠,而睡眠不好,会导致黑眼圈。
3、指甲变黑
中医认为,肝主筋,而指甲就是“筋”的一部分。
肝脏是否出现问题,指甲上一般会有明显的信号:
①表面光滑、颜色红润有光泽,说明肝脏是健康的;
②出现黑色竖线条纹,或边缘黑中间白、凹凸不平等情况,说明肝脏存在问题,注意此时最好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闻二臭:
1、身体变臭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而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常使肝脏超负荷工作。
当它超负荷工作,毒素不能被分解时,体内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皮肤的毛孔排出体外,从而产生异味。
所以当体臭出现时,肝脏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千万不要忽略。
2、口臭加重:像鱼腥味
当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衰竭的时候,肝细胞清除含硫氨基酸的中间产物硫醇、二甲基硫化物和硫化氢的功能降低。
这些物质停留在体内,它们通过呼吸道排出,就出现了像鱼腥味的口臭。
注意:出现了鱼腥味的口臭往往提示肝功能已经比较差了,就要及时地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延误。
肝不好,不能一味地忽视,否则最终有可能会发展成脂肪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所以尽管重度脂肪肝变为脂肪性肝炎的风险更大,但不代表轻度脂肪肝就没问题,无论轻重我们都需要重视。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个护肝妙方:
不要生气!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气机通畅,气血畅达又依赖于人的精神状态的舒畅开朗,故肝与情志活动关系尤为密切。
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情志致病,都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血液运行,因此护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生气,保持好心情!
适度增加绿色蔬菜摄入
中医学讲五色,其中青色对应肝,有“青色属肝”一说,所以适度增加绿色蔬菜摄入也能有助养肝,如荠菜、芹菜、韭菜、白菜等。
早起及时排尿
很多人早上都会有懒被窝的情况,即便是有了尿意,也懒得起来,等到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会立刻起床,直奔洗手间!
但欧洲肝脏研究协会专家丹尼尔·帕拉迪博士表示,体内排毒可以通过排尿、排汗、排便进行。早上起床之后尽快排尿,可以将累积一整夜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避免毒素滞留体内,导致肝脏“中毒”。
不熬夜,做到早睡
我们都知道“夜卧养肝”,晚上人体休息的同时,也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时间,所以,如果经常熬夜,肝脏得不到良好的休息,那么势必会造成肝脏的损害!
并且,经常熬夜既会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而对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来讲,已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有加剧恶化的可能。
所以,晚上睡觉前,尽量不玩手机,好好闭目养神,以尽快入眠。
两餐之间一杯护肝茶
准备好一些纱质茶包,取蒲公英根1.2g、兰菊根1.5g、刺玫花0.2g、桂花0.1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玫瑰菊苣茶包,泡水喝即可!
蒲公英根,可保肝,清肝毒,预防肝损伤。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且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毒素!
兰菊根,有很好的保肝作用,其可其加速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因而可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刺玫花可强肝养胃、促进血液轮回,温养心肝血脉,活血化瘀,可以把沉积在身体里的垃圾消散掉,相当于清洁剂的功效,有利于黄褐斑的改善。
桂花具有排解体内毒素、养生润肺的作用。对于口臭,胃寒胃疼有改善作用,可除口腔异味、并可滋润皮肤。
四者搭配在一起,泡杯茶饮,护肝排毒,保护肝脏健康,十分有利!
艾灸护肝
取穴:肝俞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方法:使用艾条,每个穴位灸15-30分钟;艾灸仪30-40分钟。
肝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太冲穴: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除此以外大家平时也应该适度加强运动、注意作息习惯,不要熬夜,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帮助养肝护肝。
整理很不易,小编真尽心。
点赞和分享,对我是鼓励。
关注加收藏,找我更容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特此感谢支持!
⊙尊重知识与劳动,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自【舌诊益康】
⊙投稿信箱:zytongue@126.com (欢迎您原创投稿)
⊙合作微信号: zy100zx100 (商业广告,公众互推、运营合作等)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所涉及的资料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切记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祝我们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超过50000+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你想找的健康养生热点资讯,这里有你想要的各种舌诊资料,还有海量的中医养生资源,还在等什么。
快来关注,每日精选中医养生健康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