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我就写过玩具市场的相关观察。
当时玩具市场就已经如火如荼,营销还主要聚焦于动漫IP联名;现如今,IP持有者们自己接棒,摸着jellycat过河,把“过家家”玩成了新的流量密码。尼尔·波兹曼在他的书中提到:“童年不同于婴儿期,是一种社会产物。”当下越来越火的品牌过家家,正完美地演绎着这句话。
朋友推荐我,近期一定要去一次绍兴,因为那里不仅有最甜的黄酒,还有我绝对没见过的“绍兴臭豆腐”。我问为什么不直接带一份给我。他说带不了,并给我看了一段视频。
此臭豆腐不是彼臭豆腐,不能吃,但能捏能玩,非常可爱,被誉为绍兴人自己的jellycat。
店员将毛茸茸的臭豆腐,放进一口空空的大铁锅里,模拟炸豆腐的过程。边炸边询问口味爱好。然后,将臭豆腐一颗颗钳到小食碟子里,用刷子象征性地蘸料涂抹。交给顾客时还不忘叮嘱“趁热吃哦”。
这一套流程实在太熟悉了,互联网上三天两头就会出现“麻辣烫”“关东煮”等诸多版本。这种过家家式的销售的兴起,若要追溯或许要从jellycat装模作样打包开始。 再到今年,不只是“绍兴臭豆腐”,甘肃麻辣烫、福州佛跳墙、陕西肉夹馍、保定驴肉火烧等、苏博大闸蟹各地文旅都在推自己的“jellycat”,开启随地大小演。各种有梗有表情的拟人玩偶,再搭配一套沉浸式互动表演,买玩具的乐子多了,原本像“老干部”一样的文创IP也鲜活可爱起来了。
当时玩具市场就已经如火如荼,营销还主要聚焦于动漫IP联名;现如今,IP持有者们摸着jellycat过河,不仅自己卖起了玩具,还把“过家家”玩成了新的流量密码。不论IP差异,单论两种营销方式,后者提供的情绪体验、社交价值明显更多。毕竟,玩具诞生之初,就是用来玩,用来过家家的。而当人一旦成年,又还有谁花时间陪你过家家?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股玩具浪潮不仅仅是市场的游戏,背后也有许多现代消费文化、营销趋势的缩影。社会文化的kidult化,IP自立,以及消费体验的升级促成了“过家家”风靡。而我想的是,一种现象的流行往往并非偶然,“过家家”背后的需求和洞察一直存在。若能捕捉共性,就有机会制造更多“过家家”。 01 kidult
消失的不止童年,还有成年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引用过尼尔·波兹曼《消失的童年》的内容,解读玩具火热的现象。过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下爆发的“陪伴经济”“情绪经济”“体验经济”,的确让玩具市场乘风而起。实际上,玩具的背后一直暗藏潜流。因为,消失的不止童年,还有成年。从社会现象来说,是动漫玩具受众的大龄化、儿童节的成人化,以及街头怀旧文化等等;而从我们更熟悉的营销现象来说就是乐园营销、盲盒抽卡、童年限定单品,以及玩具过家家。按照一种显性的商业趋势必被定义为“xx经济”的惯例。在上述的经济之外,这里还有一个“kidult经济”。Kidult一词由“Kid”(孩子)和“Adult”(成人)组合而成,指那些在成长过程中保有童心、爱好与儿童或青年文化相关事物的成人,后用来指代成人孩童化的现象。
提到“kidult经济”并不想再重复各平台已有的分析论断,而是想说明:玩具只是表征之一,整个市场趋势都在“kidult化”。
美国商业畅销作家马丁·林斯特龙和帕翠珊·希伯尔德合著的《Brand Child》特别提到这一现象,他们认定那些Kidult是不可忽略的市场力量,主宰着现有各大小品牌的前景。任何企业在策划未来时,都必须考虑这群新世代的喜恶、特性,并将其纳入长远运营方向,否则难以长久。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讲,“kidult化”的人们渴望退回到让自己感觉安全的状态,不用思考、不用对自己提出要求,只需要享受无压力、恣意、率真的生活。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购物不单是消费,而是体验和娱乐。正因如此,通过儿童化的消费和行为获得童年的快乐更没有顾虑,也更容易上瘾。cosplay、乙女游戏、二次元经济等背后都有kidult的影子,虽然不全都是主流,但在这样的心理动机下,圈子一直在不断扩大。童年以另一种方式返还,玩具只是其中一种,还有动漫IP、童年IP,以及更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很多人知道,多邻国靠游戏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语言学习APP。少有人知道,手机游戏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达到6.5亿,微信小游戏活跃用户规模突破7.5亿(数据来源:QuestMobile)。连白宫的竞选,也在游戏中植入竞选广告。体现在广告营销上,不仅仅是美团判官、海底捞画牛等越来越多的互动游戏,甚至kidult文化还直接影响了品牌的定位。品牌开始更重视塑造自己的个性和娱乐感,好与这个群体“玩在一起”。例如,乐高转型为适合各年龄段的“创意体验”品牌,推出了许多成人向的拼搭系列,如《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作品,举办乐高展览和比赛,也在让乐高成为Kidult们展示创意、表达个性的载体。 02 产品内容化
IP要做成产品,才能风靡
玩具的生命力是什么?设计、情绪价值,这些都是,但迪士尼告诉我们,还有故事。玩具在IP故事体系里,被赋予独特的内涵或故事,使得过家家、情景扮演得以成立。所以,那些玩过家家的文创背后是文创IP,而jellycat更不必说,本身就是个IP集合式品牌。今年年中,@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 发布“麻辣烫”文创新品,把“天水麻辣烫”沉寂已久的热度再次炒起来,#甘肃省博物馆卖麻辣烫了#的话题快速登上微博热搜。8月初,麻辣烫玩偶花束在其天猫旗舰店开售,一周便有近20万人抢购。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刚买完就售罄了”“没货了”的哀嚎。 在此之前,根据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开发的“绿马”玩偶挂件,一直是文创产品中的顶流。用玩具扩大IP的社媒影响力,是甘肃省博物馆验证过的路径。
以往是,品牌利用IP售卖产品,
而现在,文创IP和jellycat们,正在用玩具卖IP。
另一方面,玩具依旧延续着去年的燎原之势。尤其是jellycat带火的毛绒玩具,正在成为受欢迎的超级品类之一,本身就自带流量。 这些玩具可可爱爱,浓缩着IP内涵和标志性元素,是IP通俗易懂的载体。伴随来来往往的游客走向全国,一流动起来,就有了生命力。我们一直强调IP的内容化,殊不知,产品就是IP最核心的内容。今天的消费者比以往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内容,创作内容,寻求反馈。产品内容化就是把产品变成内容的容器,承载社交和传播属性。 比如“白象香菜方便面”“华为三折叠手机”等,标志性的产品设计造梗又融梗,主动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非物质性需求。产品作为内容生产资料被讨论、模仿、再创作,甚至被植入象征符号。在不断地解构和构建中,融入不同的社会和生活场景中,IP才得以在多样化的表达中焕发生命力。甚至,提升为一种文化共识,在人群中自然流动。 03 被设计的情绪
偏爱,是一种优质关系
我回顾自己的几次任性时刻,发现我之所以对“过家家”的招数毫无防备,是因为整个过程太过愉快,感受到了被重视和精心对待。物质丰裕后是情感的匮乏。店员陪我演的那一段,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精心时刻”。它多用于形容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指的是专注陪伴、愉悦对方的一段时间。在品牌语境中,可以理解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用心设计的关键时刻。 玩具打包就是这样一个时刻。短短1-2分钟,把一件简单、寻常的小事做得煞有介事。让人觉得店员乃至品牌是真的希望“我”能开心,而不是在售卖商品。
@环球影城猫头鹰过家家
有一个“关系优先公式”:优质关系 x 独特价值=成功。
它的提出者认为:在物质过剩的时代,品牌不能再围绕产品或服务建立,而是围绕特定类型的消费者建立社会关系,让品牌从“产品提供者”转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公式里,独特的情绪价值很明显,优质关系又怎么来呢?如同恋爱中通过用心陪伴、细节关怀来提升亲密感,用在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上,恰当时机出现的个性化体验,在更多小而深刻的细节上触动消费者内心,才有望成就记忆高光的契机。它又有别于提供“一份贴心的售后关怀、包装小惊喜”等消费流程上的简单优化,也不是VIP式的全套大包大揽的周到服务。“精心时刻”强调的是用高质量的相处,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其逻辑不是用低门槛的方式尽可能覆盖足够多的人群,尽可能地曝光;
而是筛选并服务好品牌的真正粉丝,并相信感受到真诚的他们自会给品牌说好话。
对于品牌而言,这意味在设计消费者体验时,需要一些“耗时”但有意义的“麻烦”,以此找到真正对品牌感兴趣的群体。把精力花在对的人身上。同时,要格外注重关系维护。包括,做内容放送品牌动态、做广告提醒他们品牌的存在等。最重要的是,紧跟他们的需求提供服务和产品。公式的提出者认为:成功的品牌只做一群人的生意。品牌没有办法讨好所有人,也只能围绕特定群体建立优质关系。这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当关系到一定程度时,这群人的任何需求,品牌都可以用更多产品、业务满足,提供源源不断的独特价值。这也让我想到产品、形象、市场等之外的另一种定位:关系定位。关系定位侧重于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推广,而是让消费者不仅仅是购买产品,更是参与到品牌文化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
两个概念,异曲同工,都在提升每个目标消费者的终身价值。长期价值巨大,但很明显这种方式也来得更慢,需要耐心和耐力。平衡好量和质,也会是一道课题。
【往期回顾】
这里聚合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优秀营销人才,共同探讨创意进化、品牌增长、商业力量与企业间合作;这里聚合国际与本土一流广告代理商,发布即时动态、分享优质案例、进行人才招聘;这里聚合业界资深作者,以全面视角洞悉行业生态,创作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