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本是常见的资金融通方式,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然而,若处理不当,这份信任也可能破裂,引发矛盾纠纷。近日,旬阳市法院甘溪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让双方当事人重归和睦。
案情经过
原告林先生与被告陈先生本是同村好友,2019年陈先生因生意周转急需资金,便向林先生求助,念及多年情谊又是邻居,林先生毫不犹豫出借给陈先生8万元,双方约定两年后归还。两年时间转瞬即逝,还款日期已到,可陈先生却未按约定还钱。因林先生急需偿还银行贷款,便联系陈先生,希望他能尽快还款。然而陈先生表示生意亏损严重,暂时无力偿还借款,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多次沟通无果后,两人关系逐渐恶化,无奈之下,林先生将陈先生告上法庭。
调解过程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承办法官考虑到本案发生在熟人之间又是以朋友关系为纽带,如果直接简单判决,不仅难以彻底解决双方的矛盾,还可能让多年的朋友情谊彻底破裂。于是,法官决定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
调解时,双方情绪都很激动,林先生认为自己当初慷慨相助,如今陈先生却不守信,让他陷入困境,要求陈先生必须立刻还清全部借款。陈先生则称生意失败,处境艰难,实在无力一次性偿还,希望林先生能再宽限些时间。
承办法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待他们情绪稍微平复后,从法律和情理两方面进行调解。从双方多年友情出发,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双方互相体谅,力争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法官向陈先生明确指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林先生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逃避还款责任不仅于情不合,更于法不容。同时法官也劝解林先生,陈先生目前确实面临经济困难,一次性还清所有借款不太现实,希望他能体谅,给陈先生一个合理的还款期限。
在法官的耐心劝解下,双方的态度开始有所缓和,最终达成一致协议:陈先生分两期偿还林先生的借款8万元,并愿意承担一定的利息,直至2025年6月底还清全部借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友在困难时雪中送炭,便更应该讲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及时完成还款义务。逃避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信誉受损,将自己置于“有难无人帮”的境地,更有甚者将会面临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END
文稿:甘溪法庭 李潇 | 编辑:张丽
校对:赵景丽 | 责编:周雅鹏 | 审核:旬阳法院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