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9)

2024-11-19 10:09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988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19日《经济日报》全部15篇评论文章

01   经济向好有支撑有底气

□ 金观平
继9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后,10月份经济数据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经济向好有支撑、有基础、有底气。
从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现的多个“首次”中,可以更清晰感受到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是3月份以来的首次回升。10月份,制造业PMI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首次重回扩张区间,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6个月回落后实现首次回升;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额增速回升幅度之大,为今年以来的首次;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当月改善幅度之大,同样为今年以来的首次。
生产、需求、预期等领域各项指标的改善,与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沉着应对,特别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决策、果断出手,9月下旬以来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提升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内生动能。
从回升之势中看清潜力。当前,中国经济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中谋求发展,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部分指标月度之间出现一定波动。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发展信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的支撑下,我们有信心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从调控之效中读懂定力。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优势,也是长期以来我国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冲击、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阵痛,我们既提前展开谋划,抓住重点主动作为,又保持战略定力,不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从一揽子增量政策看,这些政策举措针对性、有效性、协同性强,既重视发力解决当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关注、重视解决经济中长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
从高质量发展中感知动力。在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我国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促进动能培育壮大、结构调整优化、民生持续改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势头愈加明显,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灯塔工厂”总数增至72家。智能设备、绿色产品生产持续高速增长,10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9%。前10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10.6%……新动能加快成长,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10月份经济回升向好为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开了个好头。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挑战仍然不少,乘势而上巩固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基础,关键要在狠抓落实上下更大功夫,用足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把各方面潜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出来,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02   比特币会成为美国储备资产吗


近期,受美联储降息、美国大选结果等多重因素影响,比特币交易价格大幅上涨,引起国际市场追捧,更有风声称美国将推动比特币成为国家战略储备资产,相关话题迅速升温。新一届美国政府就职后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态度和行动,以及其对全球金融格局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进入11月,比特币交易价格出现快速攀升,10日突破8万美元/枚,13日突破9万美元/枚,14日凌晨,比特币价格一度达到9.3万美元/枚,此后价格在9万美元/枚上方波动。市场分析认为,美联储在11月继续降息,以及共和党在竞选期间承诺多项支持加密货币措施等因素,成为比特币价格快速上行的推手。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怀俄明州共和党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Cynthia Lummis)计划在明年新一届国会就职时推动一项法案,出售美联储的部分黄金以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这令一部分市场交易员认为“加密货币即将进入黄金时代”。
不过,由于影响比特币价格走势的因素庞杂,其中不确定性较大,且过往大起大落的情形并不罕见,因此对其后续走势应有更全面的观察。
比特币价格受到供求格局、宏观经济以及市场情绪等多方面影响。供应端方面,比特币的挖矿奖励减半机制是其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比特币经历了又一次减半事件,这为后续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需求端方面,共和党在竞选期间承诺将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资产、要把美国打造成“世界加密货币之都”、任命对数字资产感兴趣的监管者等,有关政策预期推动了比特币需求增加。从宏观层面看,全球经济增长态势趋稳、通胀压力减缓以及欧美央行启动降息,为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此外,在比特币价格突破关键点位时,市场的乐观情绪成为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尽管即将就职的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要让比特币真正成为美国国家储备资产,仍需通过多个“关口”。
从政策层面看,将比特币列为战略储备资产需要经过复杂的立法程序,涉及多个监管机构的协调和利益平衡,加之美国传统金融机构、保守派议员以及对数字资产持怀疑态度的利益集团可能会集中反对,实施的难度并不小。从市场和监管层面看,比特币价格常常出现剧烈震荡,与国家储备对于稳定性的苛刻要求存在不小差距,同时,美国的加密货币监管体系不健全,要将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体系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框架。还有美国媒体指出,比特币从来不是一个好的通胀对冲工具——比特币与投机性股票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不是与黄金或与通胀挂钩的债券等传统的通胀对冲工具更密切”。
在共和党政府的上一任期内,对比特币的态度并不友好,认为其是“没有价值根基的空气”。然而,在最近的竞选过程中,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有分析指出,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出新一届美国政府希望美国能在数字货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从而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面对天量国债的压力试图在不增加政府赤字的情况下,通过比特币的升值来减少国债发行。
进一步来看,美国多年来对美元地位的滥用、无节制超发货币、严重透支美元信用的恶果已显,许多国家“去美元化”的步调加快。美国一些人对比特币态度的转变,是在维护美元已松动的国际地位的一种尝试。
比特币价格的暴涨,似乎给一些人带来了重现“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到石油美元建立”进程的希望。然而,比特币自身属性并不稳定,一旦成为战略储备资产,可能给监管机构带来更大的挑战,也可能引发世界上其他国家警惕,加剧国际金融领域摩擦。被高通胀侵蚀多日的美国经济,能否经受得住其冲击,尚未可知。

03   大众汽车电动化转型遭遇阵痛

王一伊

当地时间11月12日,大众汽车对拟与美国电动车企业Rivian共同开发电池驱动汽车的投资计划追加8亿美元,投资总额升至58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曾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然而,在新能源时代,大众汽车的转型步伐却有些缓慢。尽管大众汽车已经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但整体市场反应并不热烈。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1%。其中,第三季度纯电动汽车(BEV)销量同比下降9.8%。
大众汽车销量下滑反映了其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遭遇的阵痛。究其原因,德国制造业下滑、海外需求疲软以及欧洲市场竞争加剧等,都让大众的电动化转型举步维艰。为了维持竞争力,大众汽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减成本,包括裁员、降薪以及关闭工厂等。与此同时,大众还宣称要终止一项已持续30年的就业保护协议。该协议原本保障员工在2029年底前不会遭遇裁员。如果该协议终止,意味着大众从2025年中期就可以开始裁员。
陷入困境的德国车企也远不止大众一家,宝马效仿了大众,暂时关闭了其位于丁格尔芬的欧洲最大生产基地。梅赛德斯-奔驰也在年初宣布,将其50%的电动汽车销售占比目标实现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030年。此外,保时捷也宣布放弃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80%的目标。
大众电动化转型之所以遭遇“逆风”,一方面在于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了欧洲车企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的成本过高,特别是欧洲电池生产成本较高,车企难以在短期内盈利,转型动力不足。此外,充电站等相关配套设施布局缓慢,叠加去年12月份德国政府取消电动汽车补贴等原因,都使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剧,购买意愿不强,从而导致电动汽车销量持续走低。
面对销量下滑和市场压力,大众汽车不断加大投资并深化与其他新能源车企合作,宣布将通过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合作,全面参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以加快新能源转型进度。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大众汽车集团在华软件中心CARIAD中国首次公开展示了目前在研的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大众表示,集团正在中国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到2027年,集团计划在中国推出的40款新车型中,有一半是新能源车型。到2030年,集团旗下各品牌将在中国提供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
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快速应变、把握机遇,将是包括大众在内的跨国车企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04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公平

银 晟

长期以来,“入园难、入园贵”不仅困扰众多家庭,也影响学前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科学规划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越来越受关注。
保障普惠性资源的有效供给至关重要。首先要优化资源布局,特别是在人口流入地区增加普惠性资源。同时,加强对人口流动较大地区的入园供需监测,避免资源浪费。对于经营困难的幼儿园,应依法有序关停,并确保幼儿教育顺利过渡。
提高资源供给水平是关键。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班额和生师比,改善办园条件,实现资源的高水平配置。
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是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方向。确保特殊儿童平等地享受学前教育,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配备专业设备与人员,以及提高财政补助标准,都是促进学前教育包容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期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为学前教育的普惠公平与优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未来,要推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享受到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05   支持民企担当国家科技攻关重任

李振京 杜 爽

在日前举行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现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作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劲。
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贡献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在研发投入榜单中排名前十的民企,都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更为突出,比如在深圳科技创新中唱主角的是民营企业。华为、比亚迪、华大基因、宁德时代等民营企业目前已深度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不少民营企业已具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
目前,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在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方面还存在一定制约因素,比如企业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渠道较少,公平获取要素的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是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利息等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另外,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申报、立项、运行、验收等环节还或多或少存在隐性壁垒。为此,应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为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进一步提升领军民营企业在重大科技项目中的决策权。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立项和管理方式,探索适配不同任务场景的“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多元机制,提高民营企业出题的攻关榜单数和承担的攻关项目数。建立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注重吸纳民营企业在项目立项、组织实施、监督评估、总结验收等环节的意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领域科技创新的项目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制与评审中,适当提高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技术专家和科技创业领军者所占比例。
完善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机制。将成果转化情况纳入重大科技项目考核指标,允许企业在项目结题时将预期成果转化收益作为项目成果,推广“先用后转”制度,有效保障民营企业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的收益。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且成果产业化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可按照上年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适当补助。
强化民营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资金、人才支持。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合作模式,针对民营企业牵头承担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探索成立专项母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研究。探索形成高校院所与民营企业双向挂职、短期实训、项目合作等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价体系,允许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本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审,推动企业内科技人才职称评定与社会化人才评定等效互认等,为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健全国企民企协同创新的制度规则。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国有企业也可以发挥作用,应建立国企民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国有企业在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方面的优势,通过向民营企业开放实验基地和应用场景,降低民营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成本和风险。鼓励支持大型民营企业与国资央企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颠覆性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06   管好近3万亿元帮扶资产


总体看,脱贫地区产业普遍建起来了,特色产业初步集聚,但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社会各界的帮扶应着眼于继续补短板。要夯实帮扶产业发展基础,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3万亿元,这笔巨额资产承载了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和增收致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对后续资产的管理在国际上尚无经验可循。充分挖掘这些资产高效运营的潜力,事关乡村全面振兴。
帮扶资产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犹如产业扶贫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扶贫项目,形成巨量扶贫(帮扶)资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这部分资产继续发挥着作用。截至2022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帮扶项目资产达2.77万亿元。它既是脱贫攻坚的成果积累,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不仅能给村民带来持续的务工、分红等收入,还可以帮助更多小农户发展产业、改善生活。
庞大的帮扶资产可分为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经营性资产三大类。其中,到户类资产是明确给予脱贫户的各类资产,包括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由其自主管理;公益性资产主要是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资产;经营性资产既包括生产基地、扶贫车间等产业项目,也包括股权、分红等权益性资产。
当前,帮扶项目确权资产已移交有关部门、乡镇、村集体等。但是,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影响,不少地方的帮扶资产使用和管理依然存在堵点,有的管护机制缺失,有的资产闲置或流失。对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对经营性资产,要在做强做大的同时,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相对到户类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颇为复杂,涉及产业和就业两大领域,是社会关心的焦点。
对经营性资产来说,帮扶资产与帮扶产业是一体两面。一个帮扶产业背后就是一批帮扶项目和脱贫农民。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帮扶资产规范管理密不可分。当前,部分村级帮扶产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差,有的甚至难以为继。有必要对帮扶产业进行分类施策:对暂时经营困难但市场有潜力的,不能轻言放弃;对因技术落后、丧失市场而确实难以为继的,要有序调整和退出;对有资源支撑、发展基础但效益暂时不理想的,需补链延链强链。
总体看,脱贫地区产业普遍建起来了,特色产业初步集聚,但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社会各界的帮扶应着眼于继续补短板。要夯实帮扶产业发展基础,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力量,围绕产业发展急需,加快提升设施装备,保障产业用地政策。要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
对脱贫地区和经营主体自身来说,要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产业联合体支持措施。发力全产业链开发,选准特色主导产业,适时择机发展电商直播、农文旅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好品牌的力量,培育一批“小而美”“特而精”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一批特性鲜明的企业品牌。
帮扶资产多数已确权给村集体。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抓住当前产权关系较为简单的契机,根据功能状态、运营状况等实际,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和保值增值渠道,让农民享受到相应的资产权益。

07   为冰雪热再添一把火

年 巍

脚踏雪板、戴上雪镜、扣好头盔,一路飞驰而下,怎一个畅快了得。近段时间,一些滑雪度假区陆续开板,不少雪友迫不及待走出家门,享受速度与激情。
近年来,冰雪运动积累了庞大的群众基础,冰雪经济前景广阔。《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9700亿元,明年将突破10000亿元。冰雪“冷资源”真正变成了“热产业”。
将借雪生金的势头延续下去,还需再添一把火。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24条举措,有助于促进冰雪产业进一步发展。
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是《意见》颇为关注的方面。近年来,无论是《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还是北京、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出台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在完善产业链条方面,我国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的政策体系。各地应按照要求,把部署落实到位。
在全产业链条中,冰雪旅游最吸睛。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3.85亿人次;26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接待游客总人次达2608.5万,同比增长91.77%。《意见》提出,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如何提升?不妨在拼服务上发力。以今年年初频上热搜的哈尔滨为例,担心游客在室外待久了太冷,索菲亚广场提供“温暖驿站”供游客歇脚;南方游客喜欢大雪人,哈尔滨在多个景区打造大雪人,并提供“大雪人地图”……在即将到来的冰雪季,乐见有更多地方因服务好而出圈。
此外,冰雪装备发展也有很大空间。当前,我国冰雪装备业还不同程度存在研发攻坚难度大、供给能力不足、品种不够丰富、品牌认可度有限、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加快推动缆车等冰雪装备“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支持企业开发一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冰雪运动需求的装备器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既是对从业者匠心的考验,也是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艰苦跋涉。
《意见》把发展冰雪文化纳入到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的部署中,给各地发展冰雪经济打开了新思路。当越来越多有关冰雪文化的活动和场馆出现在人们身边,当越来越多新技术赋能新场景,会有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冰雪文化,也有利于促进冰雪经济产业发展。
(中国经济网供稿)

08   产学研协同共促乡村振兴

张 瑜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产学研协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
近些年,我国农业领域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农业科技稳步增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以产学研协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成效。全国多个省份推出创新举措,比如黑龙江省组建了中国智慧农业等3个全国性涉农类产教融合共同体,服务乡村振兴;辽宁省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乡村发展提供科技决策支撑和人才保障;江苏省通过科技小院,探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为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创新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深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形成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以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力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当然,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仍待解决,主要表现为农业科研和产业发展“两张皮”,农业科技企业“小散弱”的问题还比较明显,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协调解决。
对此,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探索构建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作机制。加大资金、人才和设备向农业科技领域倾斜力度,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对接平台,推动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双向奔赴,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畅通流动,让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转化成产品、从产品拓展成产业,打通农业科技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农业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好农业科技企业贴近产业、直面市场的优势,提高企业在科技项目方向确定、论证咨询等各环节的话语权,深度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决策。支持农业企业牵头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转化,推进构建产学研合作、教科企协同的攻关机制,推动农业科研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强化多方合作提升整体效能。建立农业部门牵头、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协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机制,尊重农业产业科技规律,优化产品供给,助力农业增产增收。加强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对接服务,完善以科技创新度、产业关联度、发展贡献度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发掘、推广政产学研用高效合作的新模式,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动力。

09   打开“车路云一体化”广阔空间

刘玉红

作为物联网、信息网、能源网三网融合的超级终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边界不断扩大,价值链加速扩展。这是加快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智能网联汽车是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先进制造、大数据等诸多新技术的载体,是多项新技术的交汇点,备受全球发达经济体关注、重视。根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增量将达到2582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8.8%,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附加值及全球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能够有效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问题,是推进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建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人机交互等技术全球领先,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加快突破。也应看到,尽管取得的进展明显,但在技术创新发展、法规标准完善、产业生态构建、商业模式开发等方面,我国还面临一定难题,需强化各个环节,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优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法律法规完善,健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智能化功能规范、智能网联车辆的责任认定和数据隐私保护、基础设施协作建设、技术标准制定、安全测试认证以及产业应用推广等标准和法规。推进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路侧和云侧的基础设施同步升级和技术改造,优化车—路协同机制,促进整体路测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与共享。建设大数据云控平台,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社会服务等一体化的智能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汽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端—网—云”各环节的信息安全监管。
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体制优势和市场创新主体力量,形成以场景牵引的科技攻关模式。加大力度推动基础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和项目实施,加强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以及“卡脖子”技术的攻关,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推进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中试验证基地,搭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加强重点技术和应用领域核心知识产权的布局。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转移,促进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孵化和产业落地,打造稳定可靠、竞争力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体系。
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合作和产业推广。推动行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重点部署新型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产业化,形成从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到商业化探索的全链条。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探索培育可持续商业化模式;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搭建产业合作联盟。加强与国际组织及跨国企业的合作,在联合开发、技术输出、技术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标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0   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张晓兰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低空经济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可以预期,随着发展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发展将乘势而飞、前景可期。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从地方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上百个示范项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基础。
除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外,我国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方面也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同时,我国拥有超440条无人机航线,5G-A、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技术也正被应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内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另一方面,潜在技术优势不断释放。我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和材料等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潜在技术优势。特别是无人机技术已迅速赶上并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引领,5G、北斗卫星导航、大数据等快速发展,为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和低空飞行器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的852件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14134件。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日益增加,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传统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促进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
新兴市场潜力持续激发。除了传统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外,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到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更多行业和领域,这些新应用场景将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其中,医疗救护、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需求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未来,随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还将深刻改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此,应强化低空经济规划统筹,加快构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不断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11   推动公募基金向新而行

马春阳

近日,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资本市场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将紧紧抓住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个着力点,进一步固本强基、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间接融资相比,由资本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险偏好更加契合,而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发现者与市场参与者,可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当好“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越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越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快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良好基础。中央金融办、证监会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应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通过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建立健全长期考核机制,弱化短期业绩考核比重等方式,为新质生产力企业长周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公募基金是我国社会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利用自身投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转换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是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方面,基金管理人要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创投研专业基础,提高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加强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精准识别力。另一方面,对上市科创企业的资产质量、成长性及后续的科技成果产出估值等进行持续跟踪研判,提供合理的估值和准确的定价,避免其价格长期偏离合理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引导资本流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质生产力领域。
要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投资者的获得感是公募基金长久发展的基础,而获得感主要取决于投资者能否取得合理回报。简单来讲,只有为投资者赚到钱,让其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红利,才能为市场持续引入增量资金。但是投资就有风险,投资不确定性高的科创企业就意味着面临高波动。因此,基金管理人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做好对投资者进行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的预期引导和管理工作,让投资者理解产品特征,提升投资信任度、优化投资体验。同时,基金管理人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在产品设置上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应性,积极开发和布局更多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主题基金、ETF等基金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当下,我国境内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突破32万亿元,并推出了300多只科创主题基金,在引导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上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资管子行业,公募基金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金管理人要意识到,推动公募基金“向新而行”不仅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抓手,更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所在,应尽快拿出更多切实举措,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2   景区串联提升文旅消费增量

拓兆兵

近期,宁夏银川滚钟口风景区成为网红打卡点,形成新文旅IP,带动山腰咖啡、山泉火锅等热销。
其实,滚钟口风景区是老景区,能够成为网红打卡点,得益于银川文旅集团开拓创新,精心策划,采取了景区串联“嫁接”的方式,将银川览山公园“看日落”网红品牌延伸,策划了滚钟口风景区“看日出”项目。两个项目呼应,迅速带火了滚钟口风景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看日出日落”文旅新线路,激发了老景区的潜力和活力,并促进览山公园客流量大幅增长,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也带来消费增量。
由“看日落”延伸出“看日出”文旅品牌,这给人以启示,通过景区串联“嫁接”,能够开辟文旅增长新途径,形成文旅消费新热点。
一方面,景区要有多赢思维。长期以来,景区往往都是各自经营,不少景区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有些相邻景区互相抢客源、设“藩篱”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文旅”“全域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不少景区由互相竞争变为紧密合作的关系,资源串联“嫁接”具备一定基础。要干一起干,要火一起火,两个或多个景区同频共振搞活动,谋划新项目,拉长了旅游线路,扩大了旅游区域。比如不久前,宁夏沙湖风景区至阅海风景区跨景区空中游览线路正式通航。两个景区都是当地著名风景区,相距数十公里,本来看似不搭界,但通过开通空中航线将两个景区串联,游客乘坐直升机可以方便地游玩两个景区,可从空中阅览山河,体验独特的空中之旅,既打造了文旅新项目,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旅游消费需求,也实现了旅游业态的跨区域流动和联动发展。
另一方面,景区要有跨界思维。近年来,农文体旅商等跨界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景区可以将不同领域、不同景区、不同文化巧妙“嫁接”和融合,形成新产品。景区串联嫁接的本质是资源重新组合,串联、混搭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一种资源与另一种资源进行巧妙嫁接找到新的文旅融合点,不断催生新项目,形成新热点。
当前,在产业融合和网红打卡火热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文旅新热点、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因而,各地需要进一步贴近消费者内心,深入体察消费者需求,匠心独运,创造更多文旅消费新热点,更好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13   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赵光辉

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省份,要立足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兼顾生态保护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运用先进地质勘查技术、采矿技术及设备,提高探矿配矿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降低开采成本,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强化环境监管,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处罚措施,确保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协同耦合发展。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和基地,增强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加快推动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延伸,推动矿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跨界合作,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科技水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能资源开发全过程,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系统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环保产业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设备攻关,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升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矿业界的联系和合作,关注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鼓励企业对外开展合作,共同开发矿产资源、分享技术成果和市场资源,提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4   网络鉴宝非法外之地

徐 达

近日,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上的盗墓、探墓及非法鉴定等违法违规短视频和直播活动,引发关注。
近年来,人们对考古与收藏的热情不断攀升,鉴宝类电视节目备受追捧,线上鉴宝、古墓探险等直播和短视频也迅速流行,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隐患。
在鉴宝直播类节目中,部分主播自诩“全能型专家”,声称精通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钱币等各类文物鉴别并能精确估价。这些直播间的在线观看人数往往非常可观,但观众在期待获得评判权的同时,却对主播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根本没有判断能力。
实际上,文物鉴定是一门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和艺术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复杂学科。合格的文物鉴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鉴定技能。即便是专家,也通常只在某一类型的文物鉴定领域有所建树,全能型的专家屈指可数。然而,多数鉴宝直播仍采用传统的眼学鉴定方法,缺乏科学仪器测定和全面科学判断,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令人质疑。
此外,网络鉴宝过于渲染文物的经济价值,将其作为吸引观众的卖点,而忽视了文物的重要文化内涵。在正规的收藏品交易中,文物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投资存在一定风险。一些视频博主和主播为吸引流量,以“寻宝”“天价”等为噱头,刻意回避收藏投资风险和市场真实情况,误导公众,扰乱了文物市场秩序。更有甚者,为盗掘古墓葬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信息便利,或通过线上宣传为线下倒卖文物提供帮助,危害文物安全。
网络鉴宝并非法外之地。此次两部门开展的专项行动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也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有力举措。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严格把关,加强对线上鉴宝的监管,规范线上鉴宝行为。建议对网络鉴宝主播和鉴定师进行专业资质认证,明确其法律责任和义务,确保相关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同时,督促有关平台明确责任,强化对线上鉴宝的资质审查、内容审核及信息过滤,坚决抵制低俗猎奇、骗取流量的行为。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应配合执法部门处理,阻断非法文物交易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鉴宝的流行反映了公众对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认同与兴趣。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有助于普及文物知识,传播优秀文化。然而,这一过程必须坚守真实性和严肃性,避免虚假宣传和戏说,更不能成为犯罪活动的平台,要严厉打击以寻宝为名的非法鉴定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线上鉴宝健康发展。公共平台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明确价值导向,引导鉴宝博主专注于传播文物知识和传统文化。文物鉴定从业者也应坚守职业道德,牢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只有相关主体明确责任、有关部门积极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有效监督,才能在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同时,讲好新时代中国文物故事。

15   储能企业走出困境需提升价值创造
王轶辰

今年以来,储能系统价格一路走低,从年初的每瓦时接近1元降至如今的每瓦时不足0.5元。从三季报披露情况来看,储能企业持续承压,多数企业“增收不增利”。激烈的竞争让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大幅压缩。储能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焦点。
储能企业内卷的本质原因是储能产品没有发挥应有价值。目前,市场上的储能电站主要是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建设强制配套的,无论是电源侧还是电网侧的储能,都缺乏独立性和共享性。在这种情况下,储能对风电和光伏电站企业来说更多是一种成本负担,而非有效资产。虽然政府会给予一些补贴,电网也会提供一些调峰调频的补偿,但这些收益仍无法支撑储能系统合理投资回报。
电力市场交易、租赁市场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加剧了储能企业内卷。电力市场交易中,储能从电价差中获得的收益与建设运营成本相比完全不匹配,难以实现自负盈亏。租赁市场上,企业更倾向于自建储能电站,导致租赁市场不确定性大且价格下降迅速。政策补贴方面,新能源、储能电站开发商认为政策不可持续且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不愿基于当前政策计算未来资产回报。
此外,储能电芯成本占储能系统总成本的60%,且电芯的生产具有连续性要求。由于过去几年电芯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为了保持产线连续生产,宁愿亏钱也不愿停产,这也导致了储能电芯价格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储能企业陷入了内卷困境。
要从根本上改变储能行业价格内卷的现实,需要提升储能的价值创造。储能企业可从两大方向发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交易型储能,二是构网型储能。
在交易型储能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储能系统,通过电力市场交易扩大投资收益。比如,在电力现货市场中,储能设施可借助智能软件在价格低的时候充电、价格高的时候放电,并持续在实践中验证和优化交易策略,从而捕捉更多的电价差收益。
在构网型储能方面,需要全力突破技术难关,实现储能系统在离网型项目中的应用。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具备多种功能,如惯量支撑、一次调频、快速黑启动等。如果储能能够真正具备良好的构网性,对电网更加友好,其价值创造将显著提升。可以预见,随着电芯技术不断进步和规模效应显现,储能系统成本将持续下降,再结合技术持续进步,储能电站将逐渐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和共享的资产。这将有助于提升储能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创造。
不容回避的是,激烈竞争下,储能行业将经历一轮淘汰赛。目前储能市场上存在很多非正常市场竞争行为,如用产业换资源、用资源换订单等。这些行为将随着市场不断完善而逐渐被淘汰。未来,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储能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