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小心!七月份您务必要提防这8种疾病!

汽车   2024-07-02 20:23   广东  


7月盛夏,进入高温酷暑时节。提醒广大居民朋友:在做好防控高温中暑的同时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登革热、百日咳等传染性疾病;此外,7月也迎来了暑假,孩子们的暑期安全也需多加关注。



特别关注

登革热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夏秋季高发,极少数发展成重症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的病例可导致死亡。假期出境旅游增多,疫情输入风险上升。

重点场所:

社区。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多见。二次感染患者,老人、孕妇或婴幼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易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预防措施:

 用杀虫剂、蚊香、电蚊香液或电蚊拍灭成蚊;翻盆倒罐清积水,清除幼蚊滋生地。

 家里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到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白蚊伊蚊的活动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前往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返回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三红、三痛”症状,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并告知医生外出史。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怀疑自己患上登革热?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4~7月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重点场所:

托幼机构。

重点人群:

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晒衣被。

 喝开水、吃熟食。

 经常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奶瓶等用品。

 家长可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俗称“手足口病疫苗”)。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中疾控: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存在暴发风险,预防手足口病请做好这些事!


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毒蘑菇中毒、有毒植物中毒)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1. 进入7月,阵发性降水和高温炎热天气交替出现,高温潮湿环境下细菌更容易迅速繁殖,食品腐败变质的速度会明显加快,预计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可能出现高峰。

2. 正值暑假期间,市民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应注意饮食卫生、健康饮食。

3. 毒蘑菇和有毒植物中毒全年可发生,但主要发生每年的3—9月份,尤其是在每次雨水过后。

重点场所:

郊外、山林、公园、草丛;家庭及学校、工厂等集体食堂。

预防措施:

 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

 有关单位应结合毒蘑菇和有毒植物生长地、附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制定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包括通过张贴宣传图片、悬挂警示标语、手机短信通知等多种途径,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避免在外出踏春、游玩时出现自行采挖误食导致中毒发生。

 家庭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保持厨房环境清洁,经常清洁消毒厨具;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注意防虫防鼠;做好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食物;保持食物的安全储存温度;不吃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

 餐饮单位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不要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饭菜煮熟后应2小时内进食,超过2小时需再加热煮透才进食;剩菜要低温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凉拌、生冷类食品;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餐饮单位就餐。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怀疑自己吃了毒蘑菇,该怎么办?


需要关注

流感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流感传染性强,极易人多密集的场所传播。

重点场所:

托幼机构、学校和工厂。

重点人群:

幼托儿童、学生和工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和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

预防措施:

三勤

 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主动

 每年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主动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健康监测。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

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一回事儿吗,针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百日咳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被感染后,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一般持续2至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潜伏期通常为5至21天,平均7至14天。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内均有传染性。

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的现象。我市2023年百日咳发病人群以10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重点场所:

家庭、中小学校、社区、月子中心、儿童相关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为主。

预防措施:

☑ 百日咳患者及时接受隔离治疗。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 易感人群暴露后紧急预防。

(1)在共同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中,与百日咳病例(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3周)有接触史者,应进行自我健康监测21天,期间如无咳嗽、流涕、发热等不适症状,可正常学习与工作;避免与婴幼儿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近距离接触,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人群,建议在暴露(即,接触传染源)后21天内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预防或紧急接种疫苗预防。

由于我国尚无适用于6岁以上人群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该部分易感人群可根据暴露风险,通过适时佩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避免与疑似患者接触,减少密闭场所内活动频次等方式进行预防。

☑ 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目前我国针对百日咳使用的免疫规划疫苗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接种程序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若使用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替代,则按相关疫苗说明书接种。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宝宝反复咳嗽,是百日咳吗?


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生痄腮”),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被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多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该年龄段儿童多为学生,免疫空白人群的聚集有可能引起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

重点场所:

家庭、学校、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

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

预防措施:

☑ 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2020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对2019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既往只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者,建议在4岁以后再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对于2004年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出生、<18周岁未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和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的人群,可免费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

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哎呀呀!刚过完年,这3个祸祸又来了……


溺水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夏季是溺水的高发季节,致死率高。

重点人群:

青少年儿童。

预防措施:

 加强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

 家长及学校正确引导,让孩子在有安全防护的专用泳池涉水,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 家长对孩子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充分热身,且勿过于激烈运动,以防抽筋。

☑ 掌握科学合理的落水施救方法,以防施救者溺水。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夏季溺水频发!记住9个水上求生技能,不会游泳也能活命


中暑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是中暑的高发季节。

重点人群:

老年人、孕妇、儿童婴幼儿和户外高温作业者。

预防措施:

 出行防晒要记牢。最好不要在10:00~16:00的烈日下行走,如必须要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体弱者要减少外出。

☑ 户外作业者要尽量避开12:00~15:00时段,并做好防护。

☑ 别等口渴才喝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标题 

如何预防中暑?


* 消息来源于东莞疾控





初审:成海燕
复审:祝紫芸
终审:朱丽秀


东莞市长安艺馨幼儿园
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快乐生活
 最新文章